【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于隧道紧邻建筑物施工的分区不等强注浆加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应于隧道紧邻建筑物施工的分区不等强注浆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在隧道施工中,下穿建筑物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下挖隧道的同时,需要严格控制隧道开挖引起的建筑物最大沉降量。注浆加固控制技术作为加固地层、减小地层沉降、保护地面既有建筑物安全的一种有效措施,在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的工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但目前的注浆预加固技术主要是从控制建筑物总体沉降量入手考虑的,采用单一强度浆体加固地层,并没有充分考虑建筑物差异沉降和结构协调变形,可能造成加固不良或者增加加固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目前单一强度浆体加固地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应于隧道紧邻建筑物施工的分区不等强注浆加固方法,对地层进行不等强注浆预加固处理,以改进现有的注浆预加固技术的不足,实现控制建筑物差异沉降和保证结构协调变形的目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适应于隧道紧邻建筑物施工的分区不等强注浆加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隧道与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注浆加固区的范围;步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应于隧道紧邻建筑物施工的分区不等强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隧道与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注浆加固区的范围;步骤二、根据建筑物下地质情况和建筑物与隧道位置关系对注浆加固区进行分区,划分低强度注浆区和高强度注浆区;步骤三、在隧道开挖至紧邻建筑物位置之前,对隧道与建筑物之间的地层进行钻孔并在建筑物基础底部布置多个沉降监测点;步骤四、根据预先划分的注浆加固区,对隧道与建筑物之间的地层进行不等强注浆处理分区加固;步骤五、在注浆完成之后,再进行隧道下穿建筑物的开挖施工,同时对建筑物基础底部的沉降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对注浆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于隧道紧邻建筑物施工的分区不等强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隧道与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注浆加固区的范围;步骤二、根据建筑物下地质情况和建筑物与隧道位置关系对注浆加固区进行分区,划分低强度注浆区和高强度注浆区;步骤三、在隧道开挖至紧邻建筑物位置之前,对隧道与建筑物之间的地层进行钻孔并在建筑物基础底部布置多个沉降监测点;步骤四、根据预先划分的注浆加固区,对隧道与建筑物之间的地层进行不等强注浆处理分区加固;步骤五、在注浆完成之后,再进行隧道下穿建筑物的开挖施工,同时对建筑物基础底部的沉降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对注浆加固区进行补强注浆;步骤六、待隧道开挖完成二衬施作后,通过提取沉降监测点的沉降数据,来以此判断隧道紧邻建筑物施工的分区注浆加固的最终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隧道紧邻建筑物施工的分区不等强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加固区为所述建筑物基础之下,所述隧道之上的区域,所述注浆加固区的范围由沉降槽宽度系数、厚度预定值和建筑物基础宽度确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应于隧道紧邻建筑物施工的分区不等强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注浆加固区的长度为5i长度,i为沉降槽宽度系数,沉降槽宽度系数i为peck曲线中隧道中心至反弯点的距离,5i长度为地表沉降槽沉降值S为零的两点间距离;注浆加固区的厚度为2~4m;注浆加固区的宽度不小于建筑物基础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隧道紧邻建筑物施工的分区不等强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将所述注浆加固区划分为多个区,所述注浆加固区宽度不小于所述建筑物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新增,王海涛,谢伟东,黄明利,李建华,王建设,孙宇,潘政,赵建明,张旭,王超,李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