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型转换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5491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热型转换油缸,包括油缸前盖、活塞杆、油缸筒、油缸后盖、定位柱及冷却装置,油缸筒的前端与油缸前盖密封连接,油缸筒的后端与油缸后盖密封连接,油缸筒具有一活动腔且活动腔沿油缸筒的轴向贯穿油缸筒,活塞杆沿油缸筒的轴向装配于活动腔内,且活塞杆的端部穿过油缸前盖与转换阀的阀芯相连,定位柱分别与油缸前盖及注塑机的注塑座相连,冷却装置设置于油缸前盖上、油缸前盖与油缸筒之间、油缸后盖与油缸筒之间及定位柱与注塑座之间;活塞杆于油缸筒内做直线往复运动以驱动所述阀芯运动时,冷却装置起到降温隔热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耐热型转换油缸结构简单、耐高温、使用周期长且有效降低成本。

Heat resistant type transition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resistant type conversion cylinder, comprising a cylinder front cover, piston rod, cylinder cylinder, cylinder cover, a positioning column and a cooling device, and the front end of cylinder cylinder front cover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cylinder cover seal, hydraulic cylinder seal, hydraulic cylinder with axial cavity and cavity along the campaign activities a hydraulic cylinder through the oil cylinder, the piston rod along the axial assembly hydraulic cylinder in a movable cavity, and the end of the piston rod of the cylinder through the front cover and the valve switch valve is connected, the positioning column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cover and the base cylinder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a cool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cylinder front cover, cylinder front cover with a hydraulic cylinder, cylinder cover and the cylinder between the cylinder and between the positioning column and the injection seat between the piston rod of the cylinder; the cylinder reciprocating motion to drive the movement of the valve plug, cooling device to cool down the heat Effect\u3002 The heat transfer type oil cylinder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long service life, and effective cost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热型转换油缸
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耐热型转换油缸。
技术介绍
注塑机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生产设备,其中,PET专用注塑机的注射部分常常会使用转换阀,转换油缸作为转换阀的阀芯的驱动装置通常是固定于注射座上,当注射筒加热时,其热量将会传递到注射座上,转换油缸常常因为热量传导而导致温度过高,并且转换油缸的活塞杆由于与温度较高的三通阀的阀芯连接,同样会使转换油缸的活塞杆温度升高,从而导致转换油缸的密封件损坏,油缸漏油,设备停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因此需要定期更换密封件,大约为2个月左右就需要更换一次,更换频繁,成本高,且影响生产效率。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耐高温、使用周期长且有效降低成本的耐热型转换油缸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耐高温、使用周期长且有效降低成本的耐热型转换油缸。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热型转换油缸,用于注塑机中转换阀的阀芯的驱动,所述耐热型转换油缸包括油缸前盖、活塞杆、油缸筒、油缸后盖、定位柱及冷却装置,所述油缸筒的前端与所述油缸前盖密封连接,所述油缸筒的后端与所述油缸后盖密封连接,所述油缸筒具有一活动腔且所述活动腔沿所述油缸筒的轴向贯穿所述油缸筒,所述活塞杆沿所述油缸筒的轴向装配于所述活动腔内,且所述活塞杆的端部穿过所述油缸前盖与所述转换阀的阀芯相连,所述定位柱分别与所述油缸前盖及所述注塑机的注塑座相连,所述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油缸前盖上、所述油缸前盖与所述油缸筒之间、所述油缸后盖与所述油缸筒之间及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注塑座之间;所述活塞杆于所述油缸筒内做直线往复运动以驱动所述阀芯运动时,所述冷却装置起到降温隔热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耐热型转换油缸的所述油缸前盖与所述注塑座之间通过所述定位柱连接,则所述活塞杆于所述油缸筒内做直线往复运动以驱动所述阀芯运动时,设置于所述油缸前盖上的所述冷却装置,可以冷却所述活塞杆上由所述阀芯传递过来的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设置于所述油缸前盖与所述油缸筒之间及所述油缸后盖与所述油缸筒之间的所述冷却装置、可以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设置于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注塑座之间的所述冷却装置,可以隔离所述注射座对所述油缸前盖的热传导,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从而使得所述耐热型转换油缸可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长期正常的使用,使得原来需要2个月左右更换一次的密封件可延长至2年左右再更换,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相应降低了成本。较佳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设置于所述油缸前盖上,外部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水道于所述油缸前盖上流动。通过所述冷却水道中冷却液的流动的来降低所述活塞杆因所述阀芯的热传导而导致的温度的升高的问题。具体地,所述冷却水道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所述冷却水道沿所述油缸前盖的周向呈环绕地设置,多个所述冷却水道于所述油缸前盖上沿所述油缸筒的径向呈贯穿地设置,且多个所述冷却水道呈对称的布置。即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冷却水道中的冷却液在所述油缸前盖的周向的环绕式的循环来降温,或通过冷却液在多个贯穿所述油缸前盖的所述水道中的流动来实现降温的目的。具体地,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安设于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油缸前盖之间的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的耐热性能非常好,一般可承受200℃以上的高温。具体地,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氟橡胶密封圈,所述氟橡胶密封圈设置于所述油缸前盖与所述油缸筒之间及所述油缸后盖与所述油缸筒之间。氟橡胶密封圈的耐热性能非常好,可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具体地,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云母片,所述云母片安设于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注塑座之间。云母片可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隔开所述注射座对所述油缸前盖的热传导。较佳地,所述油缸后盖与所述油缸筒之间通过螺母连接。较佳地,所述耐热型转换油缸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缸前盖及所述油缸后盖相连。所述连接杆可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提高了整个设备的强度及刚度。具体地,所述连接杆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以所述油缸筒为中心呈对称地布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耐热型转换油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耐热型转换油缸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沿图2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沿图2中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沿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沿图2中D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热型转换油缸100,用于注塑机中转换阀的阀芯(图中未示出)的驱动,耐热型转换油缸100包括油缸前盖10、活塞杆20、油缸筒30、油缸后盖40、定位柱50及冷却装置60。油缸筒30的前端与油缸前盖10密封连接,油缸筒30的后端与油缸后盖40密封连接,油缸筒30具有一活动腔30a且活动腔30a沿油缸筒30的轴向贯穿油缸筒30。活塞杆20沿油缸筒30的轴向装配于活动腔30a内,且活塞杆20的端部穿过油缸前盖10与转换阀的阀芯相连。定位柱50分别与油缸前盖10及注塑机的注塑座(图中未示出)相连。冷却装置60设置于油缸前盖10上、油缸前盖10与油缸筒30之间、油缸后盖40与油缸筒30之间及定位柱50与注塑座之间。活塞杆20于油缸筒30的活动腔30a内做直线往复运动以驱动阀芯运动时,冷却装置60起到降温隔热的作用。具体地,耐热型转换油缸100还包括连接杆70,连接杆70的两端分别与油缸前盖10与油缸后盖40,连接杆70可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提高了整个设备的强度及刚度。连接杆7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连接杆70以油缸筒30为中心呈对称地布置。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70的数量为四个。油缸后盖40与油缸筒30之间通过螺母80连接。更具体地:冷却装置60包括冷却水道61,冷却水道61设置于油缸前盖10上,外部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水道61于油缸前盖10上流动。通过冷却水道61中冷却液的流动来降低活塞杆20因阀芯的热传导而导致的温度的升高的问题。较优地,冷却液为水。其中,冷却水道61的数量可以至少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至少一个冷却水道61沿油缸前盖10的周向呈环绕地设置,此时可以是一个冷却水道61单独环绕或两个冷却水道61交错式的环绕。多个冷却水道61于油缸前盖10上沿油缸筒30的径向呈贯穿地设置,且多个冷却水道61呈对称的布置。在本实施例中,为4个呈对称布置的冷却水道61贯穿油缸前盖10。即可通过至少一个冷却水道61中的冷却液在油缸前盖10周向的环绕式的循环来降温,或通过冷却液在多个贯穿油缸前盖10的冷却水道61中的流动来实现降温的目的。具体地,冷却装置60还包括安设于定位柱50与油缸前盖10之间的深沟球轴承62。深沟球轴承62的耐热性能非常好,一般可承受200℃以上的高温。具体地,冷却装置60还包括氟橡胶密封圈63,氟橡胶密封圈63设置于油缸前盖10与油缸筒30之间及油缸后盖40与油缸筒30之间。氟橡胶密封圈63的耐热性能也非常好,可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具体地,冷却装置60还包括云母片64,云母片64安设于定位柱50与注塑座之间。云母片64可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隔开注射座对油缸前盖10的热传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耐热型转换油缸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耐热型转换油缸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热型转换油缸,用于注塑机中转换阀的阀芯的驱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前盖、活塞杆、油缸筒、油缸后盖、定位柱及冷却装置,所述油缸筒的前端与所述油缸前盖密封连接,所述油缸筒的后端与所述油缸后盖密封连接,所述油缸筒具有一活动腔且所述活动腔沿所述油缸筒的轴向贯穿所述油缸筒,所述活塞杆沿所述油缸筒的轴向装配于所述活动腔内,且所述活塞杆的端部穿过所述油缸前盖与所述转换阀的阀芯相连,所述定位柱分别与所述油缸前盖及所述注塑机的注塑座相连,所述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油缸前盖上、所述油缸前盖与所述油缸筒之间、所述油缸后盖与所述油缸筒之间及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注塑座之间;所述活塞杆于所述油缸筒内做直线往复运动以驱动所述阀芯运动时,所述冷却装置起到降温隔热的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热型转换油缸,用于注塑机中转换阀的阀芯的驱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前盖、活塞杆、油缸筒、油缸后盖、定位柱及冷却装置,所述油缸筒的前端与所述油缸前盖密封连接,所述油缸筒的后端与所述油缸后盖密封连接,所述油缸筒具有一活动腔且所述活动腔沿所述油缸筒的轴向贯穿所述油缸筒,所述活塞杆沿所述油缸筒的轴向装配于所述活动腔内,且所述活塞杆的端部穿过所述油缸前盖与所述转换阀的阀芯相连,所述定位柱分别与所述油缸前盖及所述注塑机的注塑座相连,所述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油缸前盖上、所述油缸前盖与所述油缸筒之间、所述油缸后盖与所述油缸筒之间及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注塑座之间;所述活塞杆于所述油缸筒内做直线往复运动以驱动所述阀芯运动时,所述冷却装置起到降温隔热的作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型转换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设置于所述油缸前盖上,外部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水道于所述油缸前盖上流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热型转换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福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