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多晶硅平坦化均匀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2433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多晶硅平坦化均匀性的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有隔离区域;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栅极结构,并在所述隔离区域的上方形成虚拟栅极结构;形成覆盖多晶硅层,所述覆盖多晶硅层覆盖所述栅极结构及所述虚拟栅极结构,并填满所述栅极结构之间、所述虚拟栅极结构之间及所述栅极结构与所述虚拟栅极结构之间的间隙;对所述覆盖多晶硅层进行平坦化处理。通先在隔离区域的上方形成虚拟栅极结构,而后再形成覆盖多晶硅层,并对覆盖多晶硅层进行平坦化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覆盖多晶硅层的平坦化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多晶硅平坦化均匀性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制备工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多晶硅平坦化均匀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半导体器件的关键尺寸逐步减小,已增加单位面积内器件的密度,进而降低生产成本。然而,当半导体器件的关键尺寸减小到一定的程度,有源区的关键尺寸、多晶硅的关键尺寸、连接通孔的关键尺寸、以及连接通孔与多晶硅的距离很难使用常规工艺进一步缩小,成为制约半导体器件进一步缩小的关键因素。现有工艺中,一般通过增加侧墙刻蚀工艺以打开栅极多晶硅层两侧的侧墙,而后沉积覆盖多晶硅层,以实现栅极与栅极、栅极与源/漏极的局部互连。该工艺可以减少互连结构的数量,并可以减小半导体器件的尺寸,进而实现半导体芯片尺寸的减小。为了更好地控制所述覆盖多晶硅层的关键尺寸,在形成所述覆盖多晶硅层之后,需要对所述覆盖多晶硅层进行平坦化处理,所述覆盖多晶硅层平坦化均匀性越好,越有利于控制所述覆盖多晶硅层的关键尺寸。然而,对所述覆盖多晶硅层平坦化处理之后,在器件致密区域(dense)及器件疏松区域(ISO),所述覆盖多晶硅层具有明显不同的平坦化性能,如图1所示,在器件致密区域,即栅极12所在的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提高多晶硅平坦化均匀性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多晶硅平坦化均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有隔离区域;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栅极结构,并在所述隔离区域的上方形成虚拟栅极结构;形成覆盖多晶硅层,所述覆盖多晶硅层覆盖所述栅极结构及所述虚拟栅极结构,并填满所述栅极结构之间、所述虚拟栅极结构之间及所述栅极结构与所述虚拟栅极结构之间的间隙;对所述覆盖多晶硅层进行平坦化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多晶硅平坦化均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有隔离区域;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栅极结构,并在所述隔离区域的上方形成虚拟栅极结构;形成覆盖多晶硅层,所述覆盖多晶硅层覆盖所述栅极结构及所述虚拟栅极结构,并填满所述栅极结构之间、所述虚拟栅极结构之间及所述栅极结构与所述虚拟栅极结构之间的间隙;对所述覆盖多晶硅层进行平坦化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多晶硅平坦化均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所述栅极结构的同时,在所述隔离区域的上方形成所述虚拟栅极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多晶硅平坦化均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栅极结构的同时,形成所述虚拟栅极结构包括: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隧穿氧化层;在所述隧穿氧化层上形成栅极多晶硅层的同时,在所述隔离区域的上方形成所述虚拟栅极结构;在所述栅极多晶硅层及所述虚拟栅极结构上依次形成栅间介电层及硬掩膜层;在所述隧穿氧化层、所述栅极多晶硅层、所述栅间介电层及所述硬掩膜层形成的堆栈结构两侧及所述虚拟栅极结构、所述栅间介电层及所述硬掩膜层形成的堆栈结构两侧同时形成侧墙;去除位于所述虚拟栅极结构上方的所述栅间介电层、所述硬掩膜层及位于所述虚拟栅极结构两侧的所述侧墙。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