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氨化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1769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褐煤氨化塔,由塔身(1)、多层翻板轴(3、5、7、9、11、13)、多层塔板(2、4、6、8、10、12)、方锥顶(43)、方锥底(35)、进、出料口(33、34)、支柱(36)等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翻板轴(3、5、7、9、11、13)上三层(3、5、7)为空心管状结构,在塔身(1)前、后一层以下塔外壁上各设一封闭的“凵”形保温夹层(41、42),其内装有翅片加热器(20),蒸汽总管(19)进入前保温夹层(41)后分出分别指向一、二、三层塔室的一、二、三层蒸汽分管(44、45、46),在对应的一、二、三层塔壁上分别安装一、二、三层旋转接头(14、15、16),此旋转接头均设有固定端和旋转端,一、二、三层旋转接头(14、15、16)、一、二、三层蒸汽分管(44、45、46)以及一、二、三层翻板轴(3、5、7)的轴心都在一条直线上;一层蒸汽分管(44)与一层旋转接头(14)的固定端直接螺旋连接,二、三层蒸汽分管(45、46)通过二、三层电磁阀(17、18)与二、三层旋转接头(15、16)的固定端螺旋连接,一、二、三层翻板轴(3、5、7)分别与一、二、三层旋转接头(14、15、16)的旋转端活动联接,一、二、三层翻板轴(3、5、7)的上方管壁沿轴向开有密集小圆孔;在塔身(1)的一侧,与塔室(22、23、24、25、26)相通的吸风管(29)进入鼓风机(30)的进风口(50),装有风量调节阀(31、32)的前、后输风管(27、28)一端汇合后与鼓风机(30)的出风口(51)连接,另一端分别接入前、后保温夹层(40、41),其在前、后保温夹层(40、41)的另一端分别再引出后,在塔身(1)的另一侧汇集,并入与塔室(22、23、24、25、26)相通的热风管(40);各塔室(21、22、23、24、25、26)均装有温度计(38)和湿度计(39)。(*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态物料的化学反应塔,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特定温度、湿度条件下将褐煤中难溶的腐植酸盐类变成可溶性腐植酸氨盐的褐煤氨化塔。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即能稳定地保证褐煤氨化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又可节省大量能源的褐煤氨化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反应塔由塔身、多层翻板轴、多层塔板、方锥顶、方锥底、支柱、进出料口等构成的塔体系统、蒸汽管线及其控制装置构成的蒸汽加热加湿系统及空气封闭循环加热系统这三部分组成。其中蒸汽加热加湿及热风封闭循环加热系统为本技术的特有技术特征。其具体方案是将现有的多层发酵塔分为上部加热加湿段及下部保温保湿段。在加热加湿段采用蒸汽加温加湿,各蒸汽分管直接或通过电磁阀接入各塔层的旋转接头的固定端,各塔层内对应的空心管状的翻板轴分别与旋转接头的旋转端活动联接,翻板轴的上管壁沿轴向开有密集小孔,构成蒸汽通道。在塔的前后一层以下的塔体外壳上各设一保温夹层,其内装有多个翅片散热器,电磁阀和蒸汽管路也装在此夹层内。在塔的一侧将二层及以下各塔室中的空气用鼓风机抽出,分两路送入保温夹层,经升温后在塔的另一侧汇集,再补充回各塔室。在每层塔室内均设有温度、湿度测量装置。为使本技术同时具备发酵塔的功能,可以在用于各塔室空气抽出的吸风管管线上,管端头设有废气排出阀,鼓风机进风口附近设有净空气补充阀,管线中央设有隔离阀。更详情具体来说,本技术一种褐煤氨化塔,由塔身(1)、多层翻板轴(3、5、7、9、11、13)、多层塔板(2、4、6、8、10、12)、方锥顶(43)、方锥底(35)、进、出料口(33、34)、支柱(36)等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翻板轴(3、5、7、9、11、13)上三层(3、5、7)为空心管状结构,在塔身(1)前、后一层以下塔外壁上各设一封闭的“凵”形保温夹层(41、42),其内装有翅片加热器(20),蒸汽总管(19)进入前保温夹层(41)后分出分别指向一、二、三层塔室的一、二、三层蒸汽分管(44、45、46),在对应的一、二、三层塔壁上分别安装一、二、三层旋转接头(14、15、16),此旋转接头均设有固定端和旋转端,一、二、三层旋转接头(14、15、16)、一、二、三层蒸汽分管(44、45、46)以及一、二、三层翻板轴(3、5、7)的轴心都在一条直线上;一层蒸汽分管(44)与一层旋转接头(14)的固定端直接螺旋连接,二、三层蒸汽分管(45、46)通过二、三层电磁阀(17、18)与二、三层旋转接头(15、16)的固定端螺旋连接,一、二、三层翻板轴(3、5、7)分别与一、二、三层旋转接头(14、15、16)的旋转端活动联接,一、二、三层翻板轴(3、5、7)的上方管壁沿轴向开有密集小圆孔;在塔身(1)的一侧,与塔室(22、23、24、25、26)相通的吸风管(29)进入鼓风机(30)的进风口(50),装有风量调节阀(31、32)的前、后输风管(27、28)一端汇合后与鼓风机(30)的出风口(51)连接,另一端分别接入前、后保温夹层(40、41),其在前、后保温夹层(40、41)的另一端分别再引出后,在塔身(1)的另一侧汇集,并入与塔室(22、23、24、25、26)相通的热风管(40);各塔室(21、22、23、24、25、26)均装有温度计(38)和湿度计(39)。其中,在吸风管(29)管线上,管端头设有废气排出阀(47),鼓风机(30)的吸风口(50)附近装有净空气补充阀(28),管线中央设有隔离阀(29)。本应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充分保证褐煤氨化所需的温度、湿度,满足工艺需要。其特有的空气加热循环系统不仅能保证反应温度、湿度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而且还可以节省较多的能源,改善生产工作环境。本设备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而且还可以一塔多用,适用于温度、湿度条件控制要求较严格的固态物料化学反应及有机物厌、好氧菌发酵反应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褐煤氨化塔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褐煤氨化塔的半剖面左视图。图中标号1、塔身 2、一层塔板3、一层翻板轴4、二层塔板 5、二层翻板轴 6、三层塔板7、三层翻板轴 8、四层塔板9、四层翻板轴10、五层塔板11、五层翻板轴 12、六层塔板13、六层翻板轴 14、一层旋转接头 15、二层旋转接头16、三层旋转接头17、二层电磁阀 18、三层电磁阀19、蒸汽总管20、翅片散热器 21、一层塔室22、二层塔室23、三层塔室 24、四层塔室25、五层塔室26、六层塔室 27、前输风管28、后输风管29、吸风管 30、鼓风机31、前风量调节阀32、后风量调节阀 33、进料口34、送料机 35、方锥底 36、支柱 37、出料口 38、温度计 39、湿度计40、热风管 41、前保温夹层 42、后保温夹层43、方锥顶 44、一层蒸汽分管45、二层蒸汽分管46、三层蒸汽分管47、废气排出阀 48、净空气补充阀49、隔离阀 50、出风口 51、吸风口根据褐煤氨化工艺要求,将塔室(21、22、23)做为加热加湿层,此间的一、二、三层翻板轴(3、5、7)为空心管状结构,塔室(24、25、26)做为保温保湿层,在塔身(1)前、后一层以下塔外壁上各设一封闭的“凵”形保温夹层(41、42),其内装有多个翅片加热器(20),保温夹层的作用一是用于各塔室的保温,二是用于空气的加热。蒸汽总管(19)进入前保温夹层(41)后分出三个分别指向一、二、三层塔室的一、二、三层蒸汽分管(44、45、46),在对应的一、二、三层塔壁上分别安装一、二、三层旋转接头(14、15、16),此旋转接头均设有固定端和旋转端,一、二、三层旋转接头(14、15、16)、一、二、三层蒸汽分管(44、45、46)以及一、二、三层翻板轴(3、5、7)的轴心都在一条直线上。一层蒸汽分管(44)与一层旋转接头(14)的固定端直接螺旋连接,二、三层蒸汽分管(45、46)通过二、三层电磁阀(17、18)与二、三层旋转接头(15、16)的固定端螺旋连接,一、二、三层翻板轴(3、5、7)分别与一、二、三层旋转接头(14、15、16)的旋转端活动联接,一、二、三层翻板轴(3、5、7)的上方管壁沿轴向开有密集小圆孔;在塔身(1)的一侧,与塔(22、23、24、25、26)相通的吸风管(29)连接鼓风机(30)的进风口(50),装有风量调节阀(31、32)的前、后输风管(27、28)一端与鼓风机(30)的出风(51)连接,另一端连接前、后保温夹层(40、41),其在前、后保温夹层(40、41)的另一端再分别引出后,在塔身(1)的另一侧汇集,并入与塔室(22、23、24、25、26)相通的热风管(40)。为了掌握各塔室中的温、湿度状况,各层塔室(21、22、23、24、25、26)均装有温度计(38)和湿度计(39)。实施例2如图1、图2、所示,在用于各塔室空气抽出的吸风管(29)管线上,可以在管端头设有废气排出阀(47),鼓风机吸风口(50)附近设有净空气补充阀(28),管线中央设有隔离阀(29),其余同实施例1。当本技术做为发酵塔使用时,可在停止蒸汽供给后,打开废气排空阀(28)和净空气补充阀(28),关闭隔离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先龙文长明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大龙生态肥股份有限公司唐先龙文长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