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5455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5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包括主基座与次基座,所述主基座为长方体形状,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主基座底部向外弯曲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次基座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主基座两侧位置,主基座与两个次基座处于同一直线位置上,且两个次基座关于主基座保持对称,所述次基座为长方体形状,次基座的长度小于主基座的长度,所述次基座底部向外弯曲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主基座上部设置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模组件与第二压模组件,两个次基座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件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
技术介绍
压力铸造是近代金属加工工艺中发展较快的一种少无切削的特种铸造方法。它是将熔融金属在高压高速下充填铸型,并在高压下结晶凝固形成铸件的过程,高压高速是压力铸造的主要特征,常用的压力为数十兆帕,填充速度约为16-80米/秒,金属液填充模具型腔的时间极短,约为0.01-0.2秒,由于用这种方法生产产品具有生产效率高,工序简单,铸件公差等级较高,表面粗糙度好,机械强度大,可以省去大量的机械加工工序和设备,节约原材料等优点,所以现已成为我国铸造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压铸工艺是将压铸机、压铸模和合金三大要素有机地组合而加以综合运用的过程。而压铸时金属按填充型腔的过程,是将压力、速度、温度以及时间等工艺因素得到统一的过程。同时,这些工艺因素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且相辅相成,只有正确选择和调整这些因素,使之协调一致,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因此,在压铸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铸件结构的工艺性,压铸模的先进性,压铸机性能和结构优良性,压铸合金选用的适应性和熔炼工艺的规范性;更应重视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铸件质量的重要作用,在压铸过程中应重视对这些参数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现有的压铸工艺中,压力装置作为常用生产设备,主要用于对铸件的挤压,从而使得铸件满足生产要求,而传统的压力装置具有以下缺陷:(1)压力装置的使用基本模式为一人一机,人工操作压力装置来完成铸件的挤压,在生产过程中,压力装置占地面积比较大,且一人一机的模式降低了人工的利用率;(2)传统的压力装置采用的是一套设备由一套控制单元来控制的形式,每个压力装置都是一个独立的工作单元,这样的设备生产造价比较高,成本过大;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来解决以上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铸件的压力装置,用于改变传统压力装置占地面积大与人工成本高的缺陷,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包括主基座与次基座,所述主基座为长方体形状,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主基座底部向外弯曲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次基座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主基座两侧位置,主基座与两个次基座处于同一直线位置上,且两个次基座关于主基座保持对称,所述次基座为长方体形状,次基座的长度小于主基座的长度,所述次基座底部向外弯曲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主基座上部设置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模组件与第二压模组件,两个次基座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缸体、设置于所述缸体内部且通过螺栓固定的第一液压油缸、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侧面且通过螺栓固定的第二液压油缸、设置于缸体侧壁外部且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和所述第二液压油缸分别通过通信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压模组件包括于所述动力组件侧面的连接座、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侧面的推杆、设置于所述推杆侧面且与所述推杆通过螺纹连接的压模座,所述连接座为圆柱状,连接座一侧圆截面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缸体侧壁,连接座另一侧圆截面的侧面设置有弹性层,所述推杆一端穿设于所述连接座内部且与所述液压油缸相连接,推杆另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压模座侧面旋接,所述弹性层设置于连接座与压模座之间,且弹性层包裹于推杆中端外部;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次基座上端且底部与次基座上部通过螺栓连接的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侧面且与固定座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侧面的模具座,所述支撑座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第二压模组件与第一压模组件关于动力组件保持对称,第二压模组件与第一压模组件内部包含的部件保持一致,所述压模座为长方体形状,所述压模座内部设置有上限位板与下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与下限位板为长方体形状,上限位板与下限位板分别设置与压模座内部的上壁与下壁,且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与压模座的内壁之间分别通过滑槽卡接,所述下限位板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收集工件表面粉尘的集尘槽,上限位板与下限位板之间还设置有内导向座,所述内导向座侧面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与第一固定组件关于动力组件保持对称,第二固定组件与第一固定组件内部包含的部件保持一致,所述模具座为长方体形状,模具座一侧通过螺栓与支撑座侧面相连接,模具座另一侧设置有外导向座,所述外导向座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有扣紧件,所述模具座内部还设置有磁铁;所述动力组件侧面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数量为两根,分别设置于动力组件的前端与后端,两根定位杆保持平行,且所述定位杆一端延伸至第一固定组件侧面,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固定组件侧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种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采用第一压模组件与第二压模组件的设计,通过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分别固定所需加工的工件,由第一压模组件和第二压模组件来完成压模工作,这样的方式使得同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控制相当于原有的两台设备,提高了人工利用率,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外,将原有的两台压力装置放入一台设备中,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该种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采用了控制单元的设计,通过控制单元可同时控制第一压模组件与第二压模组件的运行,减少了压力装置的生产成本,有利于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的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的第一压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的第一固定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的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的模具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的俯视图;其中:1-主基座;2-次基座;3-动力组件;31-缸体;32-第一液压油缸;33-第二液压油缸;34-控制单元;4-第一压模组件;41-连接座;42-推杆;43-压模座;431-上限位板;432-下限位板;433-集尘槽;434-内导向座;435-压力传感器;44-弹性层;5-第二压模组件;6-第一固定组件;61-固定座;62-支撑座;63-模具座;631-外导向座;632-扣紧件;633-磁铁;7-第二固定组件;8-定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包括主基座1与次基座2,所述主基座1为长方体形状,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主基座1底部向外弯曲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次基座2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主基座1两侧位置,主基座1与两个次基座2处于同一直线位置上,且两个次基座2关于主基座1保持对称,所述次基座2为长方体形状,次基座2的长度小于主基座1的长度,所述次基座2底部向外弯曲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主基座1上部设置有动力组件3,所述动力组件3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模组件4与第二压模组件5,两个次基座2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6与第二固定组件7;如图2所示,所述动力组件3包括缸体31、设置于所述缸体31内部且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包括主基座(1)与次基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基座(1)为长方体形状,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主基座(1)底部向外弯曲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次基座(2)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主基座(1)两侧位置,主基座(1)与两个次基座(2)处于同一直线位置上,且两个次基座(2)关于主基座(1)保持对称,所述次基座(2)为长方体形状,次基座(2)的长度小于主基座(1)的长度,所述次基座(2)底部向外弯曲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主基座(1)上部设置有动力组件(3),所述动力组件(3)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模组件(4)与第二压模组件(5),两个次基座(2)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6)与第二固定组件(7);所述动力组件(3)包括缸体(31)、设置于所述缸体(31)内部且通过螺栓固定的第一液压油缸(32)、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32)侧面且通过螺栓固定的第二液压油缸(33)、设置于缸体(31)侧壁外部且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32)和所述第二液压油缸(33)分别通过通信连接的控制单元(34);所述第一压模组件(4)包括于所述动力组件(3)侧面的连接座(41)、设置于所述连接座(41)侧面的推杆(42)、设置于所述推杆(42)侧面且与所述推杆(42)通过螺纹连接的压模座(43),所述连接座(41)为圆柱状,连接座(41)一侧圆截面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缸体(31)侧壁,连接座(41)另一侧圆截面的侧面设置有弹性层(44),所述推杆(42)一端穿设于所述连接座(41)内部且与所述液压油缸相连接,推杆(42)另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压模座(43)侧面旋接,所述弹性层(44)设置于连接座(41)与压模座(43)之间,且弹性层(44)包裹于推杆(42)中端外部;所述第一固定组件(6)包括设置于所述次基座(2)上端且底部与次基座(2)上部通过螺栓连接的固定座(61)、设置于所述固定座(61)侧面且与固定座(61)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支撑座(62)、设置于所述支撑座(62)侧面的模具座(63),所述支撑座(62)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铸件的压力装置,包括主基座(1)与次基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基座(1)为长方体形状,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主基座(1)底部向外弯曲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次基座(2)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主基座(1)两侧位置,主基座(1)与两个次基座(2)处于同一直线位置上,且两个次基座(2)关于主基座(1)保持对称,所述次基座(2)为长方体形状,次基座(2)的长度小于主基座(1)的长度,所述次基座(2)底部向外弯曲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主基座(1)上部设置有动力组件(3),所述动力组件(3)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模组件(4)与第二压模组件(5),两个次基座(2)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6)与第二固定组件(7);所述动力组件(3)包括缸体(31)、设置于所述缸体(31)内部且通过螺栓固定的第一液压油缸(32)、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32)侧面且通过螺栓固定的第二液压油缸(33)、设置于缸体(31)侧壁外部且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32)和所述第二液压油缸(33)分别通过通信连接的控制单元(34);所述第一压模组件(4)包括于所述动力组件(3)侧面的连接座(41)、设置于所述连接座(41)侧面的推杆(42)、设置于所述推杆(42)侧面且与所述推杆(42)通过螺纹连接的压模座(43),所述连接座(41)为圆柱状,连接座(41)一侧圆截面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缸体(31)侧壁,连接座(41)另一侧圆截面的侧面设置有弹性层(44),所述推杆(42)一端穿设于所述连接座(41)内部且与所述液压油缸相连接,推杆(42)另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压模座(43)侧面旋接,所述弹性层(44)设置于连接座(41)与压模座(43)之间,且弹性层(44)包裹于推杆(42)中端外部;所述第一固定组件(6)包括设置于所述次基座(2)上端且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永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