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和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743450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2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和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管壳式换热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管板,所述管板固设于所述筒体的一端,且所述管板形成有安装通孔;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换热管的至少一端插设并胀接于所述安装通孔;所述换热管的外表面于其与所述管板的连接处设有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封堵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管板之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防止管壳式换热器因长期使用而出现的水侧与冷媒侧连通的情况,保障冷媒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Discloses a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he utility, the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comprises a cylinder body, the cylinder body is formed in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the tube plate, one end of the tube plate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cylinder body, and the tube plate forming a mounting through hole; heat pipe, the heat pipe is accommodated in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at least one end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inserted and expanding to the installation hole;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in the tube plate and the sealing piece is arranged at the connecting. The gap between the closure member sealing the heat pipe and the pipe plate.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water side of shell and tube caused by long-term use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refrigerant side connected condition, guarante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refrigerant system, improve the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of the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壳式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和应用该管壳式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板胀接结构普遍存在着不能承受过低的蒸发温度(低于冰点)的缺陷。但是,由于空调系统的实际安装和运行过程往往在各式各样的环境和条件中进行,所以,管壳式换热器难免会处于过低的蒸发温度(低于冰点)的环境。当管壳式换热器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运行时,胀接结构的换热管中会形成冰胀凹陷区。并且,随着冰胀凹陷区的加大,会导致冷媒侧与水侧连通、冷媒泄漏,最终导致水进入冷媒系统,导致系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壳式换热器,旨在有效防止管壳式换热器因长期使用而出现的水侧与冷媒侧连通的情况,保障冷媒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管板,所述管板固设于所述筒体的一端,且所述管板形成有安装通孔;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换热管的至少一端插设并胀接于所述安装通孔;所述换热管的外表面于其与所述管板的连接处设有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封堵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管板之间的间隙。可选地,所述封堵件与所述管板的接触宽度大于0、小于等于10mm。可选地,所述封堵件与所述换热管的接触宽度大于0、小于等于10mm。可选地,所述管壳式换热器还包括冷媒输入管,所述冷媒输入管设于所述筒体设有管板的一端,所述封堵件设于所述管板靠近所述冷媒输入管一侧的表面。可选地,所述封堵件设于所述管板的整个表面。可选地,所述封堵件的厚度大于0、小于等于10mm。可选地,所述封堵件的材质为防水材料。可选地,所述管壳式换热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筒体侧壁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位于所述筒体的两端,且与所述筒体连通。可选地,所述换热管包括主体段及分别位于所述主体段两端的进口段和出口段,所述进口段和出口段分别插设并胀接于一所述安装通孔。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于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处设置封堵件,并使封堵件对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可有效避免水进入间隙而到达冷媒,即可有效避免冷媒通过间隙渗出而与水接触,从而有效防止管壳式换热器因长期使用而出现的水侧与冷媒侧连通的情况,保障冷媒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管壳式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管板与换热管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管板与换热管连接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管壳式换热器50换热管10筒体70管箱11法兰71冷媒输入管13进水管72冷媒输出管15出水管90封堵件30管板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管壳式换热器。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技术管壳式换热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壳式换热器100包括:筒体10,所述筒体10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未标示);管板30,所述管板30固设于所述筒体10的一端,且所述管板30形成有安装通孔(未图示);换热管50,所述换热管50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换热管50的至少一端插设并胀接于所述安装通孔;具体地,筒体10的一端密封,另一端依次设有法兰11、管板30及管箱70,且管箱70位于最外侧。进一步地,法兰11可与筒体10一体成型,管板30和管箱70则可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固定于法兰11。换热管50一般设置为U型,包括主体段及分别位于主体段两端的进口段和出口段,进口段和出口段分别插设于一安装通孔且胀接于对应的安装通孔的侧壁。管壳式换热器100还包括冷媒输入管71和冷媒输出管72。相应地,管箱70分为相对独立的上下两部分,冷媒输入管71固设于管箱70的下部,并与管箱70的下部连通,而管箱70的下部则与换热管50的进口段连通。冷媒输出管72固设于管箱70的上部,并与管箱70的上部连通,而管箱70的上部则与换热管50的出口段连通。进一步地,换热管50设置有若干,若干换热管50的进口段均与管箱70的下部连通,且若干换热管50的出口段均与管箱70的上部连通。这样,冷媒可由冷媒输入管71进入到管箱70的下部,并由管箱70的下部经若干换热管50的进口段进入到呈阵列式排布的若干换热管50中,之后,经若干换热管50的出口段到达管箱70的上部,再由冷媒输出管72排出。筒体10的侧壁还设有进液管13和出液管15,进液管13和出液管15分别与筒体10连通且分别位于筒体10的两端,作进出水之用。换热管50为冷媒的通道,筒体10、进液管13和出液管15则为水流的通道,冷媒与水在筒体10内(管板30的水侧)依靠换热管壁的导热作用完成热量交换过程。并且,水体在筒体10内部可流动且具有一定行程,从而可使得筒体10内换热管的换热过程能够进行得更加充分且有效,进而可有效提高管壳式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同时,还可有效避免局部水体温度不均所带来的危害。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50的外表面于其与所述管板30的连接处设有封堵件90,所述封堵件90封堵所述换热管50与所述管板30之间的间隙。具体地,换热管50的突出于管板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管壳式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管板,所述管板固设于所述筒体的一端,且所述管板形成有安装通孔;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换热管的至少一端插设并胀接于所述安装通孔;所述换热管的外表面于其与所述管板的连接处设有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封堵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管板之间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管板,所述管板固设于所述筒体的一端,且所述管板形成有安装通孔;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换热管的至少一端插设并胀接于所述安装通孔;所述换热管的外表面于其与所述管板的连接处设有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封堵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管板之间的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与所述管板的接触宽度大于0、小于等于10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与所述换热管的接触宽度大于0、小于等于1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式换热器还包括冷媒输入管,所述冷媒输入管设于所述筒体设有管板的一端,所述封堵件设于所述管板靠近所述冷媒输入管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寿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