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竹节长度可控的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与生产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0255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5 20:20
一种竹节长度可控的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与生产方法,生产装置包括前、中、后罗拉,在前罗拉轴右端加装有全齿前连接齿轮,在中罗拉轴右端加装有第一、第二中连接齿轮,第一中连接齿轮与前连接齿轮紧密契合连接,第一中连接齿轮为全齿,第二中连接齿轮被等角度的顺时针分为2N等份,其中N等份的外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完全相同的连接齿,剩余的N等份的外圆周上没有连接齿呈光滑状态,且带有连接齿的每一等份外圆周和呈光滑状态的每一等份的外圆周呈交替排列,在后罗拉轴的右端加装有全齿后连接齿轮,后连接齿轮与第二中连接齿轮紧密契合连接,从而实现粗纱的间断喂入,且基纱段和竹节彩纱段的长度由N决定,继而实现可调。

Long slub slub yarn production device with controllable slub length and production method

A slub length controllable color slub yarn production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production device including before and after Laura, in front of the roller shaft with the right end of the whole tooth before connecting gear in the roller shaft is provided with the right end of the first, second gear, first gear and the connection connecting gear close fit connection, the first connecting gear for the whole tooth, the second gear is connected angle clockwise is divided into 2N parts,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N part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connecting teeth exactly the same,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remaining N parts on the teeth are not connected smooth state, and with a circle each part of the tooth and the external connection is a smooth state of each part of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are alternately arranged in the right end of the roller shaft with full gear connecting gear connected gear and the second gear connected closely fit connection, thus The intermittent feeding of roving is realized, and the length of the base yarn section and the slub color yarn section are determined by the N, and then the adjustment is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节长度可控的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与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环锭纺纱新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竹节长度可控的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与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段彩纱是花式纱线的一种,采用不同颜色或原料的纤维进行纺纱,其色彩在纱线同一横截面内由多种彩色纤维组合,在纱线纵向长度上,不同组合的有色纤维呈不规则断续变化的分布状态。段彩纱织物色泽柔和丰满、花式多样、层次感强,满足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目前,国内外主流使用的段彩纱生产技术主要有四种,分别是针梳并条工艺进行段彩配色、并条机分段喂入、三罗拉细纱机、四罗拉细纱机。这四种段彩纱生产技术均需在相应生产设备上加装段彩纱装置,即电脑程序控制器,对设备部件的速度或运转周期进行控制,实现段彩纱的生产。其中采用针梳并条工艺进行段彩配色和并条机分段喂入两种生产技术用于生产段彩纤维条,后经过粗纱和细纱工序纺制段彩纱,多用于毛纺段彩纱线的生产,且设备价格昂贵。加装段彩纱装置的三罗拉细纱机成纱结构类似包缠纱,多用于生产段彩竹节纱。四罗拉细纱机是采用阶梯胶辊喂入两根粗纱,通过伺服电机分段改变粗纱喂入速度,实现段彩纱的纺制。该机构可纺制条干相对均匀的段彩纱,但粗纱定量和后区牵伸倍数的调节与控制都不够方便。同时,目前的段彩纱生产装置均是通过对细纱机的罗拉采用单独伺服传动实现,因此,若对于已有的老机改造,需要重新添加伺服控制系统,增加改造成本。针对此,本专利技术给出一种竹节长度可控的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与生产方法,采用第一有色粗纱、第二有色粗纱分别由细纱机的后罗拉、中罗拉喂入,且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均采用圆周表面等角度间隔带有连接齿的间断齿轮传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有色粗纱的间断喂入,同时通过间隔角度的选取实现第一有色粗纱的一次间隔喂入的长度,从而实现竹节长度的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给出一种竹节长度可控的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与生产方法,以实现由后罗拉喂入的有色粗纱的间断喂入长度的可控,从而实现竹节长度的可控选择,同时省却段彩装置中需要添加的伺服系统,减少改造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节长度可控的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包括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所述前罗拉包括前罗拉套和前罗拉轴,所述前罗拉套一体化固定在前罗拉轴的表面,所述前罗拉套和前罗拉轴均为实心结构,在所述前罗拉套的表面均匀分布有螺纹,所述前罗拉轴的右端伸出前罗拉套的右端,所述前罗拉轴的右端通过主电机带动转动,在所述前罗拉轴伸出前罗拉套的右端上加装有前连接齿轮,在所述前连接齿轮表面的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连接齿,所述中罗拉位于前罗拉的后上方,所述中罗拉包括中罗拉套和中罗拉轴,所述中罗拉套一体化固定在中罗拉轴的表面,所述中罗拉套和中罗拉轴均为实心结构,在所述中罗拉套的表面均匀分布有螺纹,所述中罗拉轴的右端伸出中罗拉套的右端,在所述中罗拉轴伸出中罗拉套的右端上从左到右依次加装有第一中连接齿轮、第二中连接齿轮,在所述第一中连接齿轮表面的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连接齿,所述第一中连接齿轮和前连接齿轮紧密契合连接,所述前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E1由第一中连接齿轮的连接齿和前连接齿轮的连接齿之间的齿数比决定,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外圆周被等角度的顺时针分为2N等份,在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其中N等份的外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完全相同的连接齿,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剩余的N等份的外圆周上没有连接齿呈光滑状态,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带有连接齿的每一等份外圆周和呈光滑状态的每一等份的外圆周呈交替排列,所述后罗拉位于中罗拉的后上方,所述后罗拉包括后罗拉套和后罗拉轴,所述后罗拉套一体化固定在后罗拉轴的表面,所述后罗拉套和后罗拉轴均为实心结构,在所述后罗拉套的表面均匀分布有螺纹,所述后罗拉轴的右端伸出后罗拉套的右端,在所述后罗拉轴伸出后罗拉套的右端上加装有后连接齿轮,在所述后连接齿轮表面的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连接齿,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与后连接齿轮连接,所述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的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E2由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其中带有连接齿的N等份的外圆周上连接齿和后连接齿轮的连接齿之间的齿数比决定,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和后连接齿轮包括两种连接状态,一是契合连接状态,即后连接齿轮上的连接齿和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其中一等份的外圆周上连接齿紧密契合连接,二是空连接状态,即后连接齿轮上的连接齿和第二中连接齿轮其中一等份的呈光滑状态的外圆周不接触连接,在所述后罗拉、中罗拉的正上方分别加装有第一喇叭口、第二喇叭口,第一粗纱、第二粗纱分别由第一喇叭口、第二喇叭口喂入后罗拉、中罗拉,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均为有色粗纱,且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的颜色不同。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竹节长度可控的段彩竹节纱生产方法,段彩竹节纱包括基纱段、竹节段彩纱段,所述基纱段为第二粗纱经前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的须条加捻而成,所述竹节段彩纱段为第一粗纱经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后与第二粗纱共同再经前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的须条加捻而成,所述基纱段的长度和竹节段彩纱段的长度相等,所述基纱段的长度和竹节段彩纱段的长度等于E1×V2/(2N),其中V2表示中罗拉的线速度,沿着段彩竹节纱长度方向呈基纱段、竹节段彩纱段交替排列,纺纱时,主电机带动前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前罗拉套和前连接齿轮同步转动,前连接齿轮通过与之紧密契合连接的第一中连接齿轮带动中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中罗拉套和第二中连接齿轮转动,继而带动第二粗纱由中罗拉连续喂入,此时初始状态下,第二中连接齿轮与后连接齿轮处于空连接状态,后罗拉停止转动,第一粗纱停止喂入,此时第二粗纱经前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的须条经加捻得到基纱段;而后,当第二中连接齿轮转过1/2N光滑圆周时,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其中一等份的1/2N圆周上的连接齿与后连接齿轮处于契合连接状态,继而带动后罗拉转动,第一粗纱由后罗拉喂入,第一粗纱经后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后与第二粗纱共同再经前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的须条共同加捻得到竹节段彩纱段,从而完成一个周期的循环;而后,当第二中连接齿轮转过1/2N带有连接齿的圆周时,第二中连接齿轮与后连接齿轮处于空连接状态,也即回到初始状态,继续下一个周期的循环,实现沿着段彩竹节纱长度方向呈基纱段、竹节段彩纱段交替排列。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第一有色粗纱、第二有色粗纱分别由细纱机的后罗拉、中罗拉喂入,且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均采用圆周表面等角度间隔带有连接齿的间断齿轮传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有色粗纱的间断喂入,同时通过间隔角度的选取实现第一有色粗纱的一次间隔喂入的长度,从而实现竹节长度的可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所示,一种竹节长度可控的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包括后罗拉1、中罗拉2、前罗拉3,前罗拉3包括前罗拉套和前罗拉轴4,前罗拉套一体化固定在前罗拉轴的表面,前罗拉套和前罗拉轴均为实心结构,在前罗拉套的表面均匀分布有螺纹,前罗拉轴的右端伸出前罗拉套的右端,前罗拉轴的右端通过主电机7带动转动,在前罗拉轴伸出前罗拉套的右端上加装有前连接齿轮8,在前连接齿轮表面的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连接齿,中罗拉2位于前罗拉3的后上方,中罗拉2包括中罗拉套和中罗拉轴5,中罗拉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竹节长度可控的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与生产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竹节长度可控的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包括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在所述后罗拉、中罗拉的正上方分别加装有第一喇叭口、第二喇叭口,第一粗纱、第二粗纱分别由第一喇叭口、第二喇叭口喂入后罗拉、中罗拉,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均为有色粗纱,且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的颜色不同,所述前罗拉包括前罗拉套和前罗拉轴,所述前罗拉套一体化固定在前罗拉轴的表面,所述前罗拉套和前罗拉轴均为实心结构,在所述前罗拉套的表面均匀分布有螺纹,所述前罗拉轴的右端伸出前罗拉套的右端,所述前罗拉轴的右端通过主电机带动转动,在所述前罗拉轴伸出前罗拉套的右端上加装有前连接齿轮,在所述前连接齿轮表面的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连接齿,所述中罗拉位于前罗拉的后上方,所述中罗拉包括中罗拉套和中罗拉轴,所述中罗拉套一体化固定在中罗拉轴的表面,所述中罗拉套和中罗拉轴均为实心结构,在所述中罗拉套的表面均匀分布有螺纹,所述中罗拉轴的右端伸出中罗拉套的右端,在所述中罗拉轴伸出中罗拉套的右端上从左到右依次加装有第一中连接齿轮、第二中连接齿轮,所述后罗拉位于中罗拉的后上方,所述后罗拉包括后罗拉套和后罗拉轴,所述后罗拉套一体化固定在后罗拉轴的表面,所述后罗拉套和后罗拉轴均为实心结构,在所述后罗拉套的表面均匀分布有螺纹,所述后罗拉轴的右端伸出后罗拉套的右端,在所述后罗拉轴伸出后罗拉套的右端上加装有后连接齿轮,在所述后连接齿轮表面的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连接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连接齿轮表面的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连接齿,所述第一中连接齿轮和前连接齿轮紧密契合连接,所述前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E1由第一中连接齿轮的连接齿和前连接齿轮的连接齿之间的齿数比决定,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外圆周被等角度的顺时针分为2N等份,在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其中N等份的外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完全相同的连接齿,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剩余的N等份的外圆周上没有连接齿呈光滑状态,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带有连接齿的每一等份外圆周和呈光滑状态的每一等份的外圆周呈交替排列,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与后连接齿轮连接,所述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的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E2由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其中带有连接齿的N等份的外圆周上连接齿和后连接齿轮的连接齿之间的齿数比决定,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和后连接齿轮包括两种连接状态,一是契合连接状态,即后连接齿轮上的连接齿和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其中一等份的外圆周上连接齿紧密契合连接,二是空连接状态,即后连接齿轮上的连接齿和第二中连接齿轮其中一等份的呈光滑状态的外圆周不接触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节长度可控的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包括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在所述后罗拉、中罗拉的正上方分别加装有第一喇叭口、第二喇叭口,第一粗纱、第二粗纱分别由第一喇叭口、第二喇叭口喂入后罗拉、中罗拉,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均为有色粗纱,且第一粗纱和第二粗纱的颜色不同,所述前罗拉包括前罗拉套和前罗拉轴,所述前罗拉套一体化固定在前罗拉轴的表面,所述前罗拉套和前罗拉轴均为实心结构,在所述前罗拉套的表面均匀分布有螺纹,所述前罗拉轴的右端伸出前罗拉套的右端,所述前罗拉轴的右端通过主电机带动转动,在所述前罗拉轴伸出前罗拉套的右端上加装有前连接齿轮,在所述前连接齿轮表面的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连接齿,所述中罗拉位于前罗拉的后上方,所述中罗拉包括中罗拉套和中罗拉轴,所述中罗拉套一体化固定在中罗拉轴的表面,所述中罗拉套和中罗拉轴均为实心结构,在所述中罗拉套的表面均匀分布有螺纹,所述中罗拉轴的右端伸出中罗拉套的右端,在所述中罗拉轴伸出中罗拉套的右端上从左到右依次加装有第一中连接齿轮、第二中连接齿轮,所述后罗拉位于中罗拉的后上方,所述后罗拉包括后罗拉套和后罗拉轴,所述后罗拉套一体化固定在后罗拉轴的表面,所述后罗拉套和后罗拉轴均为实心结构,在所述后罗拉套的表面均匀分布有螺纹,所述后罗拉轴的右端伸出后罗拉套的右端,在所述后罗拉轴伸出后罗拉套的右端上加装有后连接齿轮,在所述后连接齿轮表面的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连接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连接齿轮表面的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连接齿,所述第一中连接齿轮和前连接齿轮紧密契合连接,所述前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E1由第一中连接齿轮的连接齿和前连接齿轮的连接齿之间的齿数比决定,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外圆周被等角度的顺时针分为2N等份,在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其中N等份的外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完全相同的连接齿,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剩余的N等份的外圆周上没有连接齿呈光滑状态,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的带有连接齿的每一等份外圆周和呈光滑状态的每一等份的外圆周呈交替排列,所述第二中连接齿轮与后连接齿轮连接,所述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的后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金赵超苏旭中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