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8424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16:16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织物,包含: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构成的一表层、一里层,多个用于填充羽绒的填充空腔,且各填充空腔间隔设置在表层和里层之间,经纱和纬纱中至少有一种包含由多个异形纤维丝构成的异形纤维纱,且异形纤维纱的重量在织物中占比为一预设的比例。其中,当异形纤维纱和非异形纤维纱相互交织并形成织物后,织物的表层和里层的覆盖系数均大于1600。同现有技术相比,在同等的经纬纱密度下,其孔隙较小,且数量较多,并小于羽绒的直径,从而可防止羽绒从织物中钻出,并且借助孔隙的数量优势,提升了织物的透气度,保证了织物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织物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服装面料,尤其涉及一种织物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羽绒服作为传统服装的一种,大多包括面料、里料和胆料,且都要经过防绒处理,再经过服装设计、裁剪和缝制,最终成为消费者身上的羽绒服。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羽绒服面料的防绒效果不稳定,质量上较难把关,而由于均需经过缝制,一方面缝制费工时,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生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针孔的位置存在钻绒的问题,影响穿着效果。此外,还可采用一种将两片均经过防绒处理过的布料,通过胶水粘合成间距大小不等的横条、竖条或方格,然而,采用胶水粘合时,存在牢度差、胶水易变色影响外观的问题。无缝直充织物,上下两层部分连接预留下可填充空间,填入填充物后,制成衣服。上述面料由针脚紧密缝合,或者无缝织物,沿缝处无填充保温材料,或填充材料被挤压得很薄,故沿缝处出现保温薄弱区域,影响整体保温效果,同时羽绒等填充材料会从缝纫孔中渗出。因此,如何在保证织物的防绒性的前提下,提升其透气性,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保证织物的防绒性的前提下,提升其透气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织物,包含: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构成的一表层、一里层,多个用于填充羽绒的填充空腔,且各填充空腔间隔设置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中至少有一种包含由多个异形纤维丝构成的异形纤维纱,且所述异形纤维纱的重量在所述织物中的占比为一预设的比例;其中,当所述异形纤维纱和所述织物中的非异形纤维纱相互交织并形成所述织物后,所述织物的表层和里层的覆盖系数均大于160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织物制得的坯布,应用于家纺用品、服装用纺织品或产业用纺织品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该织物的经纱和纬纱中至少有部分为异形纤维纱,且异形纤维纱的重量在织物中的占比为一预设的比例,因此通过异形纤维纱在与非异形纤纤维之间相互配合支撑,在保证织物强度的情况下,就能达到防绒效果,并且由于异形纤维纱是由多个截面为异形的异形纤维丝集束而成,使得异形纤维丝在相互抱和缠绕后产生多孔隙,而且孔隙不规则性强,并使得异形纤维纱较为蓬松,从而使得经纱和纬纱进行相互交织后,各组纱线之间的排列较为紧密,并使得织物与传统的纤维面料相比,在同等的经纬纱密度下,其孔隙不规则性强,且数量较多,通常小于1μm~20μm,即小于羽绒的直径,从而可防止羽绒从织物中钻出,并且借助孔隙的数量优势,提升了织物的透气度,保证了织物的舒适性。进一步的,为了满足不同的设计和应用需求,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在轧光前的覆盖系数均大于2300。以使得织物无需是否采用轧光工艺,均可在透气度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满足防绒的需求。进一步的,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不同的设计需求,所述纬纱包含:第一纬纱组、第二纬纱组;所述表层由所述经纱和所述第一纬纱组相互交织构成,且所述里层由所述经纱和所述第二纬纱组相互交织构成;其中,各经纱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沿不同的位置进行来回穿梭,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纬纱组和所述第二纬纱组相互交织,且所述织物在各经纱之间相互交叉并换层处形成多个接结部,且相邻的两个接结部之间形成所述填充空腔。或者,所述经纱包含:第一经纱组、第二经纱组;所述纬纱包含:第一纬纱组、第二纬纱组;所述表层由所述第一经纱组与所述第二经纱组相互交织形成;所述里层由所述第二经纱组和所述第二纬纱组相互交织形成;其中,所述织物还包含:多个设置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的接结部,并且,相邻的两个接结部之间形成所述填充空腔。或者,所述织物还包含一中间层,所述经纱包含:第一经纱组、第二经纱组、第三经纱组;所述纬纱包含第一纬纱组、第二纬纱组、第三纬纱组;其中,所述表层由所述第一经纱组与所述第一纬纱组相互交织形成;所述里层由所述第二经纱组和所述第二纬纱组相互交织形成;所述第三经纱组和所述第三纬纱组相互交织并构成所述中间层,且所述中间层分别与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交替连接,并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相互交错分布,形成用于将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的空间分割成多个所述填充空腔的多个分割面。进一步的,所述比例大于或等于5%。从而可确保织物中异形纤维纱在达到百分之五时,即可在提升织物防绒的同时,提升织物的透气度。进一步的,为了较好的在提升织物防绒性能的同时,能够较大幅度的提升织物的透气度,所述比例的范围为20%~90%。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所述异形纤维丝的截面为三角形、丫形、五角形、三叶形、四叶形、五叶形、扇形、十字形、星字形中的任意一种及其组合。进一步的,为了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所述异形纤维纱的纤度为10D~150D,所述非异形纤维纱的纤度为10D~150D。进一步的,为了增大异形纤维纱中的孔隙量,并减小单个孔隙的大小,所述异形纤维丝的纤度为1.1丹尼尔以下。进一步的,所述非异形纤维纱中至少有部分为弹性纤维纱,且所述弹性纤维纱的重量在所述织物中的占比为一预设比。通过弹性纤维纱的回弹性能,使得纱线之间呈密实的互补排列,相互约束,以确保织物在外力作用时,纱线之间难以产生相对移动,从而可进一步避免织物出现部分孔隙过大而产生钻绒的现象。进一步的,所述预设比小于95%。从而可保证确保织物中有足够多的弹性纤维纱使得各纱线之间呈密实的互补排列,相互约束。进一步的,所述预设比的范围为10%~80%,以保证织物的透气性和防绒性均处于较佳的数值。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纤维纱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构成。进一步的,根据GB/T14272附录E标准测得所述织物的防钻绒性为50根以下。进一步的,根据JISL1096:2010标准测得所述织物的透气度大于等于1cc/cm2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异形纤维纱和非异形纤维纱相互交织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1所涉及的织物的经纱和纬纱走向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1所涉及的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2所涉及的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3所涉及的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14的所涉及的织物的经纱和纬纱走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并且,以下实施例中均采用喷气织机进行纺织,涉及的超细纤维由多根纤度范围小于等于1.1丹尼尔的单纤维构成,涉及的T/R短纤维纱为采用涤纶和粘胶的短纤维纱制得的混纺,涉及的75D-36f-PBT/PET弹性纤维纱采用多根PET/PBT复合弹性纤维制成,涉及的75D-24f-DTY涤纶十字截面纱采用多根横截面为十字截面的纤维制成,纺织得到的织物组织均为平纹组织。以下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织物及其用途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物,包含: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构成的一表层、一里层,多个用于填充羽绒的填充空腔,且各填充空腔间隔设置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中至少有一种包含由多个异形纤维丝构成的异形纤维纱,且所述异形纤维纱的重量在所述织物中的占比为一预设的比例;其中,当所述异形纤维纱和所述织物中的非异形纤维纱相互交织并形成所述织物后,所述织物的表层和里层的覆盖系数均大于16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物,包含: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构成的一表层、一里层,多个用于填充羽绒的填充空腔,且各填充空腔间隔设置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中至少有一种包含由多个异形纤维丝构成的异形纤维纱,且所述异形纤维纱的重量在所述织物中的占比为一预设的比例;其中,当所述异形纤维纱和所述织物中的非异形纤维纱相互交织并形成所述织物后,所述织物的表层和里层的覆盖系数均大于16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在轧光前的覆盖系数之和均大于23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包含:第一纬纱组、第二纬纱组;所述表层由所述经纱和所述第一纬纱组相互交织构成,且所述里层由所述经纱和所述第二纬纱组相互交织构成;其中,各经纱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沿不同的位置进行来回穿梭,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纬纱组和所述第二纬纱组相互交织,且所述织物在各经纱之间相互交叉并换层处形成多个接结部,且相邻的两个接结部之间形成所述填充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包含:第一经纱组、第二经纱组;所述纬纱包含:第一纬纱组、第二纬纱组;所述表层由所述第一经纱组与所述第一纬纱组相互交织形成;所述里层由所述第二经纱组和所述第二纬纱组相互交织形成;其中,所述织物还包含:多个设置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的接结部,并且,相邻的两组接结部之间形成所述填充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还包含一中间层;所述经纱包含:第一经纱组、第二经纱组、第三经纱组;所述纬纱包含第一纬纱组、第二纬纱组、第三纬纱组;所述表层由所述第一经纱组与所述第一纬纱组相互交织形成;所述里层由所述第二经纱组和所述第二纬纱组相互交织形成;所述第三经纱组和所述第三纬纱组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广明于文同叶时平屠利平寇勇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姿布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