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2626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钻绒且透气性好环保并能减轻横档问题的直充式的织物,该织物由多组经纱和多组纬纱织造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层;里层;以及多个填充空腔,并排间隔设置在表层和里层之间,多组经纱和多组纬纱中至少包括长丝纱和短纤纱,表层和里层的覆盖系数均大于等于16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织物
本技术涉及一种织物,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钻绒且透气性好环保并能减轻横档问题的直充式的织物。
技术介绍
羽绒由于其轻便保暖的特点,通过充绒到织物中制成家纺或衣服等羽绒产品,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而由于织物的纱线与纱线之间存在间隙,当间隙的距离大小超过羽绒的直径大小时,羽绒就会从这些间隙钻出织物面料,即发生所谓的钻绒现象,影响保暖效果,且影响美观,所以对于羽绒产品,防钻绒是衡量其质量是否达标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透气度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因为当透气度不好时,一是在穿着过程中的水汽不易散发,容易引起潮湿而让使用者感到不舒适和不保暖的感觉,二是洗涤后不易晒干,以上两个因素都会使羽绒在受潮的条件下而不同程度的变质,散发臭味。目前,出现了一些直充式的织物,由于织造中就形成一个个可以直接用了充绒的填充空腔,减少了缝合产生的缝隙,所以相比需要缝合的织物,大大减少了由于上述缝隙产生的钻绒现象,但仍然存在透气度和防钻绒性难以同时保证的问题。目前为了获得既透气度又能防钻绒的织物,有很多措施,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因在于目前的常规理念认为:常规制造出的织物的透气度和防钻绒总是相矛盾的。这样的理念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织物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物,由多组经纱和多组纬纱织造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层;里层;以及多个填充空腔,并排间隔设置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多组所述经纱和多组所述纬纱中至少包括长丝纱和短纤纱,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的覆盖系数均大于等于16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物,由多组经纱和多组纬纱织造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层;里层;以及多个填充空腔,并排间隔设置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多组所述经纱和多组所述纬纱中至少包括长丝纱和短纤纱,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的覆盖系数均大于等于16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组和第二经纱组,多组所述纬纱包括第一纬纱组和第二纬纱组,所述表层由所述第一经纱组和所述第一纬纱组交织而成,所述里层由所述第二经纱组和所述第二纬纱组交织而成,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具有多个间隔的接结部,所述接结部由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相接结形成,相邻两个所述接结部之间形成所述填充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组和第二经纱组,多组所述纬纱包括第一纬纱组和第二纬纱组,所述表层由所述第一经纱组和所述第二经纱组分别从里穿梭到外后分别与所述第一纬纱组交织而成,所述里层由所述第一经纱组和第二经纱分别从外穿梭到里后分别与所述第二纬纱组交织而成,所述表层与所述里层之间具有多个间隔的接结部,所述接结部由所述第一经纱组与所述第二经纱组在所述穿梭中交叉时相互接结形成,两个相邻所述接结部之间形成所述填充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的中间层,多组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组、第二经纱组和第三经纱组,多组所述纬纱包括第一纬纱组、第二纬纱组和第三纬纱组,所述表层由所述第一经纱组和所述第一纬纱组交织而成,所述里层由所述第二经纱组和所述第二纬纱组交织而成,所述中间层由第三经纱组和第三经纱组交织而成,所述中间层分别与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交替相接结形成交错分布的多个表层连接部和多个里层连接部,并形成分别位于多个所述表层连接部与多个所述里层连接部之间的多个间隔分布的中间面,多个所述填充空腔由多个所述中间面分隔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的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多组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组、第二经纱组、第三经纱组和第四经纱组,多组所述纬纱包括第一纬纱组、第二纬纱组、第三纬纱组和第四纬纱组,所述表层由所述第一经纱组和所述第一纬纱组交织而成,所述里层由所述第二经纱组和所述第二纬纱组交织而成,所述第一中间层由所述第三经纱组和所述第三纬纱组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穿梭交织而成,所述第一中间层分别与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交替相接结形成交错分布的多个第一表层连接面和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广明于文同叶时平屠利平寇勇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姿布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