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己酰胺的连续脱单体和后缩合工艺所用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59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聚己酰胺熔体的连续脱单体和后缩作用工艺的反应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反应器有一圆筒,内有一水平轴,又有一笼状内部转筒环绕此轴转动。可将反应器部分地注入聚合物熔体。转筒外围有众多部件,可浸入熔体内,并将熔体带至反应器各处,产生新表面,及当聚合物熔体在真空状态下进行脱单体和后缩作用时,将熔体混和及搅拌。(*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聚合物的熔体的连续脱单体和后缩合作用的工艺所用的设备,这些聚合物包括聚己酰胺、聚酰胺66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以及它们的共聚物。聚己酰胺是ε-己酰胺聚合生成的一种聚合物熔体。所得的聚合物熔体可直接加工成成形物品,如各种纤维或薄片。聚己酰胺聚合时,在加热和在一个或多个工艺步骤中加水或使用其他催化剂的条件下,液态ε-己内酰胺转化成一种聚合物。该聚合物仍含有约10%的单体和齐聚物,即约60-70%单体和30-40%齐聚物(二聚物、三聚物和更高的齐聚物)。在以后使用该聚合物时,例如在用于纺织纤维时,这些单体以及齐聚物对后续工艺及最终的使用不利。因此它们必须被除掉。和其它聚合物比较,聚己酰胺的聚合是一个简单工艺(例如在一个一步VK管工艺中),但是它必须由多个工艺步骤来完成,其中包括除去单体和齐聚物,即所谓残余的可提取物的步骤。多年来,已使用过各种各样工艺,在这些工艺中,聚合物最初被加工成为粒子或薄片,然后在水下提取,致使聚合物中残余的可提取物降到1%以下。接着,聚合物粒子被干燥,同时为了下一步处理,它在挤压机中被再熔化。其它工艺都是已知的,其中脱单体作用在熔液中发生,或者由使用氮或蒸汽之类惰性吸附性气体对低分子量部分进行蒸馏,或者用常用的真空蒸馏方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这种预聚合物在与约10%或更高的低分子量部分达到平衡前被送至下一工艺步骤。在该步骤中,低分子量部分被除去,然后才有可能进行熔融态的后聚合/后缩合作用。然而,所有已知的工艺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必须在一系列下述步骤中使用几种装置脱单体、均化、充分混合和在恒定温度下保持一定的停留时间来调节达到的平衡,可能还有后聚合作用。事实上,这些装置是为了实施这些工艺步骤的,但没有一个装置能适合所有这些必要的步骤。德国专利文件DE-PS1218110叙述了一种在两个真空处理步骤中减少残余的可提取物(单体和齐聚物)的工艺。在这两个处理步骤中,聚合物发生后缩合,也就是在第一次聚合之后在三个不同装置中实施三个工艺步骤。后聚合作用可以在一个薄膜蒸发器的泵中进行。然而,由于在槽和出口间没有强制输送装置,各个聚合物部分在槽表面和出口间,各处停留时间是非常不同的。美国专利文件3,578,640叙述了一种工艺,在此工艺中,在一个预聚合反应器和一个加聚反应器中生成的聚合物被送进一个真空蒸发器,然后藉助一个螺旋装置通过最后的反应器。在这工艺中人们也必须在两个装置中完成脱单体和后缩合。这个最后反应器同时用来均化熔体。在德国专利公开文件OS-1570570中谈到一个类似工艺。然而,使用一种所谓“螺旋杆蒸发器”还从来未成为现实,这也许有下述缺点由于借助于平稳操作螺旋的必要运输装置,停留时间就会非常短,尽管这些时间对于某些脱单体作用也许足够了;并且如果其中从出口排出的熔体少于在螺旋装置中输出时,逆流会变得不可控制。这样,停留时间就会不一致。另外,这个专利技术也没有提到熔体同时出现的后聚合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仅仅在一个工艺阶段中实施脱单体作用(清除ε-己内酰胺单体和齐聚体)和熔体后聚合作用的反应步骤。在聚酯的情况下,缩聚合是在二个或三个反应器中,在逐步提高的真空度下进行的。在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或对苯二酸(TPA)和亚乙基二醇(EG)制得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情况下,EG在本专利技术作为聚合管线的最后一步的反应器中被除去,同时聚合度增加。根据本专利技术,脱单体作用和后聚合作用是在一个部分地充填了这种聚合物熔体的真空反应器中同时完成的。反应器设计成一个有水平轴的圆柱体。它有一个与水平轴同心安装,并可绕反应器轴运动的笼形式转筒。在这反应器周围,环形部件和/或多孔板和/或辐轮被固定住。上述部件可部分地浸入熔体中。在水平反应器中应维持一定的熔体水平。该反应器中的环形部件浸入熔体中完成下述步骤通过反应器纵向输送熔体,生成新的表面,混合,固此使熔体均化。这种容器已由涉及聚脂生产的反应器的德国专利2100615和2114080公开。环形笼罐应该没有使聚合物可以沉积并维持不同停留时间的中心轴,仅仅是其环形部件浸入熔体中。这些部件可以设计成圆盘、多孔圆盘、筛形盘或辐盘。在开始的低粘度部分中,它们可以装上叶片杆。这些部件将熔体输送到反应器顶部,熔体由于其重量的关系,会以薄膜形式由顶部再掉下来。熔体平面的表面本来较小,但由于薄膜在环形部件处形成,极大的新表面就稳定而持续不断地生成。这些环形盘被熔体平面下的剪贴力稳定地冲刷,因而将不会出现不可控的、不同的或变化的停留时间。在环形部件浸入熔体的同时,熔体得到混合。将环形部件作一定偏斜,就会得到给定的或固定的通过整个装置的传输速度。这一传输速度在操作期间,可通过调整转筒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改变。在反应器的底部固定一些导流坝,以防止由于旋转部件的作用,使熔体直接沿着底部流动而不升到熔体平面之上的现象发生。使用转盘反应器,可使聚己酰胺在液相缩聚物的脱单体作用和后缩合作用比已知工艺好。这就有可能向反应器中加入一种预聚物以及一种由早期聚合步骤制得的聚合物。这个加料过程最好也是连续操作的。同时也有可能将熔体加至转盘反应器中,这种熔体可以是如由非连续操作的压热器中来的颗粒经挤压而生成的。在后一种情况下,可使用几种压热器交替地向给反应器供料的中间储罐出料。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和反应器的优选方案。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和反应器的另一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最好作为一个连续工艺来操作。在此工艺中,聚己酰胺聚合物在两个容器中形成。原料是液体ε-己内酰胺。其后,该聚合物被直接加工成纤维或薄膜。液-固分离以及干燥、再熔化和固态后缩合均可省略,例如在制造工艺纱线,要求相对粘度η大约高达4(在20-25℃对每100厘米96%的硫酸中含1克聚合物的测量结果)的情况下。该聚合装置分两个部分,一个VK管和一个盘形反应器。参照图1,在处理固态内酰胺时,在1处装其加入装有搅拌器的热熔储罐2。己内酰胺以液态形式离开该储罐。可以将添加剂加入该熔罐2,特别是如作为催化剂的水那样的添加剂,而如醋酸那样的链限制剂和如二氧化钛那样的颜料,也可由3处加入内酰胺物流中。计量泵4把混合物输入第一步聚合装置的上部(这里是VK管5)。一个搅拌器6可以安装在管5的上部。蒸汽冷凝器7安装在VK管5顶部用来冷凝逸出的己内酰胺和蒸汽。当这些蒸汽再次变成液体时,它们又流回VK管5中。而对于促使聚合步骤是必要的水蒸汽则离开反应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知道这种VK管。它们可用电加热丝或板式热交换器进行外加热和/或内加热。最好用狄菲尔(一种联二苯和二苯氧化物的混合物)蒸汽加热。一个出料泵,如齿轮泵8,安装在VK管的出口之下方,出料泵使产品不断流动。然后齿轮泵8把预聚合物通过产品管线9在11处由底部输进反应器10。聚合物在外夹套12的出口处流出反应器。然后由计量齿轮泵13经由一个熔体分配器14加到各个抽丝位置15。泵13产生压力把在抽丝位置上的熔体经喷丝头(未详细未出)挤压成纤维。如所周知,纤维经骤冷装置和纺锤精整器抽出(未示出),当制造单丝长纤维时,就将其缠绕在筒子上。如要制造纤维材料,就将纤维从抽离装置引出,缠在条筒上,然后在并条机上拉直。现在也有可能不需将纤维缠在条筒上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行脱单体和后缩合作用的反应器,该反应器有一个带水平轴的圆筒和一个绕反应器轴同轴安装和能绕轴转动的笼形内转筒,该圆筒有一个顶部和可盛聚合物熔体的底部,该笼有许多绕其周边的环形部件,这些环形部件部分浸入盛于反应器内的熔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杰金干特帕克
申请(专利权)人:卡尔弗沙工业设备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