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汽车前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001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汽车前围结构,包括前围骨架和设置在所述前围骨架上的前围护面,所述前围护面包括相互独立的中护面、左灯框护面、右灯框护面及保险杆护面,所述中护面和保险杆护面位于所述左灯框护面和右灯框护面之间,并且中护面位于所述保险杆护面的上方,所述中护面和/或所述左、右灯框护面与所述前围骨架之间设有至少一防撞储能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防撞储能机构的吸能作用下,大大降低该汽车前围结构在发生碰撞时的损坏程度。此外,由于该前围护面的各部分相互独立,故在安装、维修或调试某局部部件时,只需要打开对应部分的前围护面即可,无需将整个前围护面拆下来,操作更方便,工作效率更高。

Combined front front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bined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including front wall frame and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wall frame of the front wall surface, the front cover comprises an independent in facing and left and right lamp box cover lamp frame and protective bumper cover, between the cover and the bumper armor is located on the left lamp and a right lamp box cover box cover, and surface located in the bumper cover above the surface and / or the left and right lamp box cover and the front wall fram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t least one collision energy storage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in the case hit the storage energy absorbing mechanism, greatly reduce the damage degree of the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in the event of a collision. In addition, because each part of the front cover a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so in the installation, maintenance or debugging of a local components, only need to open the corresponding part of the front cover can be, without the entire front cover removed, more convenient operation, higher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汽车前围结构
本技术涉及大型汽车的车身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汽车前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已经成为人们一个重要交通工具,汽车安全性也越来越多的得到顾客的重视。随着顾客对车身碰撞要求的提高,车身碰撞结构设计开发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大型汽车的前围是一个整体结构,给维修和检查工作带来不便,当发生小碰撞时,只要一处表面掉漆或损伤时,整块前围必须重新喷漆,或者全部更换,当与物体发碰撞时,由于前围护面没有可以进行缓冲的结构,不能起到保护缓冲作用,不利于汽车的安全。随着碰撞法规对汽车安全性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如何使车身实现更好的防撞功能,值得更深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汽车前围结构,该前围结构具备防撞功能,且方便前围结构中各部分的维修更换,降低维修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汽车前围结构,包括前围骨架和设置在所述前围骨架上的前围护面,所述前围护面包括相互独立的中护面、左灯框护面、右灯框护面及保险杆护面,所述中护面和保险杆护面位于所述左灯框护面和右灯框护面之间,并且中护面位于所述保险杆护面的上方,所述中护面和/或所述左、右灯框护面与所述前围骨架之间设有至少一防撞储能机构。优选的,所述防撞储能机构为防撞弹簧或防撞橡胶或防撞气囊。优选的,所述前围骨架上固设有防撞弹簧支架,所述防撞弹簧设于所述防撞弹簧支架上。优选的,所述中护面相对所述左、右灯框护面向前突出,所述左、右灯框护面相对所述保险杆护面向前突出。优选的,所述中护面处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中护面的内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围骨架连接。优选的,所述中护面的内侧与所述中护面对应的前围骨架部分之间设有至少一副中护面碰珠机构。优选的,所述左、右灯框护面内侧与所述左、右灯框护面对应的前围骨架部分之间各设有至少一副灯框碰珠机构。优选的,所述中护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左、右灯框护面和所述保险杆护面,所述中护面的边缘盖住所述左、右灯框护面和所述保险杆护面相对应的边缘。优选的,所述中护面、左灯框护面、右灯框护面及保险杆护面通过铰链机构与所述前围骨架铰接配合。优选的,所述铰链机构为六连杆铰链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汽车前围结构为组合式结构,前围护面由相互独立的中护面、左灯框护面、右灯框护面及保险杆护面组合而成,并通过在中护面和/或左、右灯框护面与前围骨架之间设有至少一防撞储能机构,在防撞储能机构的吸能作用下,大大降低该汽车前围结构在发生碰撞时的损坏程度。此外,由于该前围护面的各部分相互独立,故在安装、维修或调试某局部部件时,只需要打开对应部分的前围护面即可,无需将整个前围护面拆下来,操作更方便,工作效率更高。(2)防撞储能机构为防撞弹簧,结构简单,功能可靠。(3)中护面相对所述左、右灯框护面向前突出,所述左、右灯框护面相对所述保险杆护面向前突出,这样使前围护面的各部分有层次地布置,在碰撞发生时,一般是先碰撞最突出的中护面,经过中护面与前围骨架之间的防撞储能机构的首次缓冲后,如果碰撞力大,才进而碰撞次突出的左、右灯框护面,经过左、右灯框护面与前围骨架之间的防撞储能机构的再次缓冲后,如果碰撞力足够大,才进而碰撞保险杆护面,最终由保险杆起第三重防护,如此,经过两次防撞储能机构的缓冲作用及最后的保险杆防护作用,使得汽车前围的防撞功能更加可靠,汽车安全性更高。(4)、所述中护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左、右灯框护面和所述保险杆护面,所述中护面的边缘盖住所述左、右灯框护面和所述保险杆护面相对应的边缘,这样设置的作用在于,当需要打开左、右灯框护面或保险杆护面时,首先需要打开中护面,使得中护面的边缘不会阻挡左、右灯框护面或保险杆护面的开启,从而可使得该前围护面的各部分虽然相互独立,当组合后的整体性更强,也更牢靠。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组合式汽车前围结构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组合式汽车前围结构的示意图之二;图中的附图标记列出如下:1-前围骨架;2-前围护面;21-中护面;211-伸缩杆;212-中护面碰珠机构;213-中护面铰链机构;22-左灯框护面;222-灯框铰链机构;221-灯框碰珠机构;23-右灯框护面;24-保险杆护面;3-防撞弹簧;3a-中护面防撞弹簧;3b-灯框防撞弹簧;4-防撞弹簧支架;4a-中护面防撞弹簧支架;4b-灯框防撞弹簧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汽车前围结构,包括前围骨架1和设置在前围骨架1上的前围护面2,前围护面包括相互独立的中护面21、左灯框护面22、右灯框护面23及保险杆护面24,中护面21和保险杆护面24位于左灯框护面22和右灯框护面23之间,并且中护面21位于保险杆护面24的上方,中护面21和左、右灯框护面22,23,与前围骨架1之间设有至少一防撞储能机构,在防撞储能机构的吸能作用下,可大大降低该汽车前围结构在发生碰撞时的损坏程度。此外,由于该前围护面的各部分相互独立,故在安装、维修或调试某局部部件时,只需要打开对应部分的前围护面即可,无需将整个前围护面拆下来,操作更方便,工作效率更高。本实施例中,防撞储能机构为防撞弹簧3,具体的,位于中护面21与前围骨架1之间的防撞弹簧3称之为中护面防撞弹簧3a,位于左、右灯框护面22,23与前围骨架1之间的防撞弹簧3称之为灯框护面防撞弹簧3b,防撞弹簧的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当然,可理解的,防撞储能机构也可以选择防撞橡胶或防撞气囊等,只要能在碰撞发生时可通过弹性变形进行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即可。为了更好地固定防撞弹簧3,前围骨架1上固设有防撞弹簧支架4,防撞弹簧3设于防撞弹簧支架4上,对应的,防撞弹簧支架4包括中护面防撞弹簧支架4a及灯框防撞弹簧支架4b。作为一优选的技术放案,本实施的中护面21相对左、右灯框护面22,23向前突出,左、右灯框护面22,23相对保险杆护面24向前突出,这样使前围护面2的各部分有层次地布置,在碰撞发生时,一般是先碰撞最突出的中护面,21经过中护面21与前围骨架1之间的中护面防撞储能机构的首次缓冲后,如果碰撞力大,才进而碰撞次突出的左、右灯框护面22,23,经过左、右灯框护面22,23与前围骨架1之间的灯框防撞储能机构的再次缓冲后,如果碰撞力足够大,才进而碰撞保险杆护面24,最终由保险杆起第三重防护,如此,经过两次防撞储能机构的缓冲作用及最后的保险杆防护作用,使得汽车前围的防撞功能更加可靠,汽车安全性更高。本实施例中,中护面21处设有伸缩杆211,伸缩杆211的一端与中护面21的内侧连接,另一端与前围骨架1连接,当中护面21打开时,伸缩杆211被拉伸以支撑起中护面21,从而方便检查和维修。本实施例中,中护面21的内侧与中护面21对应的前围骨架1部分之间设有至少一副中护面碰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组合式汽车前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汽车前围结构,包括前围骨架和设置在所述前围骨架上的前围护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护面包括相互独立的中护面、左灯框护面、右灯框护面及保险杆护面,所述中护面和保险杆护面位于所述左灯框护面和右灯框护面之间,并且中护面位于所述保险杆护面之上方,所述中护面和/或所述左、右灯框护面与所述前围骨架之间设有至少一防撞储能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汽车前围结构,包括前围骨架和设置在所述前围骨架上的前围护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护面包括相互独立的中护面、左灯框护面、右灯框护面及保险杆护面,所述中护面和保险杆护面位于所述左灯框护面和右灯框护面之间,并且中护面位于所述保险杆护面之上方,所述中护面和/或所述左、右灯框护面与所述前围骨架之间设有至少一防撞储能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储能机构为防撞弹簧或防撞橡胶或防撞气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骨架上固设有防撞弹簧支架,所述防撞弹簧设于所述防撞弹簧支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护面相对所述左、右灯框护面向前突出,所述左、右灯框护面相对所述保险杆护面向前突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护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贤张启超林志平林健梁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丰泰国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