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赖氨酸缓释薄膜,由包括如下成分的原料制备而成: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聚赖氨酸以及聚乳酸。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所述聚赖氨酸缓释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聚赖氨酸缓释薄膜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尤其可以以稳定的速率缓慢释放,从而实现优异的缓释杀菌效果,在医疗护理领域尤其对预防或治疗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有极强的应用价值。
Lysine extended release film,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ysine release film comprising a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a lactide copolymer, a polylactic acid, and polylactic acid, comprising a material comprising the following ingredients. The invention further provides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lysine release fil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oly lysine sustained-release film has excellent bactericidal effect, especially can release slowly at a steady rate, so as to achieve sustained excellent bactericidal effect,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care ha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for the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赖氨酸缓释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赖氨酸缓释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聚赖氨酸是一种具有抑菌功效的多肽,这种生物防腐剂在80年代就首次应用于食品防腐。聚赖氨酸能在人体内分解为赖氨酸,而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允许在食品中强化的氨基酸。因此,聚赖氨酸是一种营养型抑菌剂,安全性高于其他化学防腐剂,其急性口服毒性为5g/kg。聚赖氨酸抑菌谱广,对于酵母属的尖锐假丝酵母菌、法红酵母菌、产膜毕氏酵母、玫瑰掷孢酵母;革兰氏阳性菌中的耐热脂肪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阴性菌中的产气节杆菌、大肠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聚赖氨酸对革兰氏阳性的微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热链球菌,革兰氏阴性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酵母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效果,聚赖氨酸与醋酸复合试剂对枯草芽胞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目前,如何确保聚赖氨酸的可控释放是其在应用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聚赖氨酸缓释薄膜,以实现聚赖氨酸的控制释放。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赖氨酸缓释薄膜,由包括如下成分的原料制备而成: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聚赖氨酸以及聚乳酸。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聚赖氨酸与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以及聚乳酸混合,确保所得缓释薄膜中聚赖氨酸可以以稳定的速率缓慢释放,从而实现优异的缓释杀菌效果。其中,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可在体系中形成油包水型胶束,包裹聚赖氨酸,形成聚赖氨酸胶束缓释体系;聚乳酸进一步形成支架载体,负载所述聚赖氨酸胶束体系,并形成薄膜主体,便于应用。为了确保形成稳定的聚赖氨酸胶束缓释体系,从而使聚赖氨酸以稳定速率释放,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聚赖氨酸的数均分子量为3500~4500;本专利技术优选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中,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2000~10000。所述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优选由聚乙二醇与丙交酯按质量比1:30~1:100聚合而成。为了确保所得缓释薄膜中具有理想的释放速率,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与所述聚赖氨的质量比为1~8:1,优选为2~5:1,进一步优选为2~3:1。为了提高所述缓释薄膜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所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30万~120万;所述聚乳酸与所述聚赖氨酸的质量比为8~30: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释薄膜中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5~15份,数均分子量为3500~4500的聚赖氨酸2~5份,数均分子量为30万~120万的聚乳酸40~60份;所述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由数均分子量为2000~10000的聚乙二醇与丙交酯按质量比1:30~1:100聚合而成;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缓释薄膜中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8~12g,数均分子量为3600~4000的聚赖氨酸3~4g,数均分子量为70~80万的聚乳酸55~65g;所述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由数均分子量为5800~6200的聚乙二醇与丙交酯按质量比1:60~70聚合而成。为了便于应用,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聚赖氨酸缓释薄膜的厚度为0.1mm~1mm,优选为0.5mm。其直径可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所述聚赖氨酸缓释薄膜的制备方法。具体而言,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2)将聚赖氨酸分散于所述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的溶液中,形成聚乙二醇-丙交酯-聚赖氨酸胶束分散液;(3)将聚乳酸分散于所述胶束分散液中,得聚合物混合液;(4)采用静电纺丝法对所述聚合物混合液进行处理,加工成型,即得。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1)中,为了形成稳定、均匀的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本专利技术优选以聚乙二醇与丙交酯为原料,在真空、160~200℃条件下反应得到所述聚合物。优选地,所述反应以二氧化锡作为催化剂进行。为了确保所得终产物的品质,所述步骤(1)还包括用丙酮清洗除去杂质并干燥。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2)中,所述聚合物的溶液采用的溶剂优选为三氯甲烷。为了确保聚赖氨酸能够充分、均匀地分散在所述聚合物的溶液中,本专利技术优选先将聚赖氨酸溶解在PBS中得到聚赖氨酸溶液,再将其分散于所述聚合物的溶液中。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3)中,为了确保聚乳酸能够充分、均匀地分散在所述胶束分散液中,本专利技术优选先将聚赖氨酸溶解在三氯甲烷中得到聚乳酸溶液,再将其分散于胶束分散液中。本专利技术步骤(2)和/或(3)所述分散优选采用超声处理。所述超声处理的频率优选为20~100MHz。在该频率范围内,不仅能够促进形成油包水型胶束,同时可以确保聚赖氨酸可以均匀分散在胶束内部。本专利技术优选步骤(4)所述静电纺丝法电压为10~14千伏,针孔距离接收器距离为12~16cm,流速为2~8ml/h。。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保护所述聚赖氨酸缓释薄膜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优选在预防或治疗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赖氨酸缓释薄膜具有优异的杀菌抑菌效果,尤其可以以稳定的速率缓慢释放,从而实现优异的长效杀菌效果,防止周围组织的感染。附图说明图1为实验例1所述药物释放曲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赖氨酸缓释薄膜,其原料组成为: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10g,数均分子量为3800的聚赖氨酸4g,数均分子量为75万的聚乳酸50g;所述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由数均分子量为6000的聚乙二醇与丙交酯按质量比1:65聚合而成。所述聚赖氨酸缓释薄膜厚度为0.5mm。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所述薄膜的制备方法,具体为:(1)将聚乙二醇与丙交酯混合,以二氧化锡为催化剂,在真空、180℃油浴条件下反应24小时,用丙酮洗涤去除杂质后干燥,得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2)将聚赖氨酸溶于PBS中形成聚赖氨酸溶液,将其分散于所述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的三氯甲烷溶液中,在37℃搅拌溶解并在50MHz超声5min,形成聚乙二醇-丙交酯和聚赖氨酸油包水型胶束分散液;(3)将聚乳酸溶于三氯甲烷,所得溶液分散于步骤(2)所得胶束分散液中,充分搅拌,得聚合物混合液;(4)采用静电纺丝法对所述聚合物混合液进行处理,制备成厚度为0.5mm的薄膜,并加工成设定的形状,即得。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赖氨酸缓释薄膜,其原料组成为: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5g,数均分子量为3500的聚赖氨酸2g,数均分子量为30万的聚乳酸40g;所述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由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乙二醇与丙交酯按质量比1:30聚合而成。所述缓释薄膜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赖氨酸缓释薄膜,其原料组成为: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15g,数均分子量为4500的聚赖氨酸3.5g,数均分子量为120万的聚乳酸60g;所述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由数均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乙二醇与丙交酯按质量比1:100聚合而成。所述缓释薄膜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所述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由聚乙二醇与丙交酯按质量比1:120聚合而成。实施例5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所述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的用量为12g。实施例6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所述聚乳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赖氨酸缓释薄膜,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成分的原料制备而成: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聚赖氨酸以及聚乳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赖氨酸缓释薄膜,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成分的原料制备而成: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聚赖氨酸以及聚乳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中,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10000;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由聚乙二醇与丙交酯按质量比1:30~1:100聚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释薄膜,所述聚赖氨酸的数均分子量为3500~4500。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缓释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与所述聚赖氨的质量比为1~8:1。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缓释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30万~120万;优选地,所述聚乳酸与所述聚赖氨酸的质量比为8~30: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薄膜,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成分的原料制备而成: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5~15份,数均分子量为3500~4500的聚赖氨酸2~5份,数均分子量为30万~120万的聚乳酸40~60份;所述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共聚物由数均分子量为2000~10000的聚乙二醇与丙交酯按质量比1:30~1:100聚合而成;优选地,所述缓释薄膜中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聚乙二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丽,李次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德得创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