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均匀性EGR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3255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均匀性EGR混合装置,该EGR混合装置包括EGR气体引导部、连接部和头部,EGR气体引导部包括一个引导管,引导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引导出气孔,头部和连接部分别设置于引导管的前端和后端,连接部包括一个连接板,EGR管上设有后端连接底座,进气弯管上设有前端连接底座,EGR混合装置的EGR气体引导部和头部穿入前端连接底座的安装孔并位于进气弯管内部,通过固定螺栓依次穿过后端连接底座、连接板后旋入前端连接底座并压紧,从而将EGR混合装置分别与EGR管和进气弯管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能将EGR气体引导至进气弯管5内并使EGR气体与空气充分均匀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均匀性EGR混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EGR混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均匀性EGR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柴油发动机排放技术要求呈越来越严格的趋势,采用排气再循环技术(EGR,ExhaustGasRecirculation)可有效降低发动机氮氧化物的排放,其原理是将排出气体的一部分分离出,并导入进气侧使其再度燃烧,主要目的为降低排出气体中的氮氧化物。而EGR的混合均匀性则对其降低排放的效果以及发动机的油耗和寿命起到关键作用。传统技术中从EGR管出来的EGR气体直接进入进气管路,存在混合不均匀和EGR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均匀性EGR混合装置,以使得EGR气体与空气混合均匀。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均匀性EGR混合装置,所述EGR混合装置安装于EGR管和进气弯管之间,所述EGR混合装置包括EGR气体引导部、连接部和头部,所述EGR气体引导部包括一个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引导出气孔,所述头部和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引导管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头部用于封闭所述引导管的前端,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中部设有一个与所述引导管连通的通孔,所述EGR管上设有后端连接底座,所述进气弯管上设有前端连接底座,所述前端连接底座上设置有一个与进气弯管内部连通的安装孔,所述EGR混合装置的EGR气体引导部和头部穿入所述前端连接底座的安装孔并位于所述进气弯管内部,通过固定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后端连接底座、连接板后旋入前端连接底座并压紧,从而将所述EGR混合装置分别与所述EGR管和进气弯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前端连接底座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前端连接底座上设置有镶嵌定位槽,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镶嵌定位槽内。所述后端连接底座和连接板上分别设有供所述固定螺栓穿过的固定穿孔,所述前端连接底座上设有供所述固定螺栓旋入的螺纹孔。所述连接板、前端连接底座和后端连接底座均呈三角形。所述头部呈空心的半球形状。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均匀性EGR混合装置,其在引导EGR管内的EGR气体进入进气弯管时,可使EGR气体从引导管上的多个引导出气孔均匀排出,与进气弯管内的空气充分混合,提高混合的均匀性。该EGR混合装置与进气弯管的前端连接底座的连接部分采用橡胶的密封圈进行密封,该密封圈设置于前端连接底座上,满足密封要求。EGR管末端的后端连接底座上的固定穿孔可使固定螺栓将其固定在进气弯管的前端连接底座上,装配简单,满足装配要求。该EGR混合装置的头部与EGR气体引导部内部形成腔体,使EGR气体可以从均匀分布的引导出气孔中排出。整体设计解决了传统技术中EGR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满足装配和密封等设计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EGR混合装置的装配爆炸图。图中标号:1、EGR气体引导部,11、引导管,12、引导出气孔,2、连接部,21、连接板,22、通孔,23、固定穿孔,3、头部,4、EGR管,41、后端连接底座,5、进气弯管,51、前端连接底座,52、安装孔,53、螺纹孔,54、镶嵌定位槽,6、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均匀性EGR混合装置,该EGR混合装置安装于EGR管4和进气弯管5之间,该EGR混合装置用于引导EGR气体进入至进气弯管5并使EGR气体与空气充分均匀混合。该EGR混合装置包括EGR气体引导部1、连接部2和头部3,EGR气体引导部1包括一个引导管11,引导管1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引导出气孔12,头部3和连接部2分别设置于引导管11的前端和后端,头部3呈空心的半球形状,头部3用于封闭引导管11的前端,阻止EGR气体从引导管11的前端排出。连接部2包括一个连接板21,连接板21中部设有一个与引导管11连通的通孔22,EGR管4上设有后端连接底座41,进气弯管5上设有前端连接底座51,前端连接底座51上设置有一个与进气弯管5内部连通的安装孔52,EGR混合装置的EGR气体引导部1和头部3穿入前端连接底座51的安装孔52并位于进气弯管5内部,后端连接底座41和连接板21上分别设有供固定螺栓穿过的固定穿孔23,前端连接底座51上设有供固定螺栓旋入的螺纹孔53。通过固定螺栓依次穿过后端连接底座41、连接板21后旋入前端连接底座51并压紧,从而将EGR混合装置分别与EGR管4和进气弯管5固定连接。其中,连接板21、前端连接底座51和后端连接底座41均呈三角形。连接板21和前端连接底座51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6,避免漏气,前端连接底座51上设置有镶嵌定位槽54,密封圈6位于镶嵌定位槽54内。从EGR管4来的EGR气体在EGR气体引导部1和头部3的导向下从多个引导出气孔12排出,然后进入进气弯管5内部,使EGR气体与进气弯管5内的空气充分均匀混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均匀性EGR混合装置,同时满足排气再循环要求、进气弯管5固定要求、进气密封要求、EGR混合均匀性要求,整体结构设计合理,适用性好,解决了传统技术中EGR混合不均匀的问题。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均匀性EGR混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均匀性EGR混合装置,所述EGR混合装置安装于EGR管和进气弯管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EGR混合装置包括EGR气体引导部、连接部和头部,所述EGR气体引导部包括一个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引导出气孔,所述头部和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引导管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头部用于封闭所述引导管的前端,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中部设有一个与所述引导管连通的通孔,所述EGR管上设有后端连接底座,所述进气弯管上设有前端连接底座,所述前端连接底座上设置有一个与进气弯管内部连通的安装孔,所述EGR混合装置的EGR气体引导部和头部穿入所述前端连接底座的安装孔并位于所述进气弯管内部,通过固定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后端连接底座、连接板后旋入前端连接底座并压紧,从而将所述EGR混合装置分别与所述EGR管和进气弯管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均匀性EGR混合装置,所述EGR混合装置安装于EGR管和进气弯管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EGR混合装置包括EGR气体引导部、连接部和头部,所述EGR气体引导部包括一个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引导出气孔,所述头部和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引导管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头部用于封闭所述引导管的前端,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中部设有一个与所述引导管连通的通孔,所述EGR管上设有后端连接底座,所述进气弯管上设有前端连接底座,所述前端连接底座上设置有一个与进气弯管内部连通的安装孔,所述EGR混合装置的EGR气体引导部和头部穿入所述前端连接底座的安装孔并位于所述进气弯管内部,通过固定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后端连接底座、连接板后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安军黄绍明李健王文虓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纳威司达柴油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