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型生态桥梁的雨水蓄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30910 阅读:4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型生态桥梁的雨水蓄用系统,包括排水沟、第一引流结构、绿化槽、过滤结构、蓄水槽和抽水装置;所述排水沟通过第一引流结构与绿化槽连通,排水沟里汇集的雨水通过第一引流结构流入绿化槽;所述绿化槽的雨水流经过滤结构后,通过第二引流结构排入蓄水槽;所述抽水装置设于蓄水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桥面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回用功能,同时将绿色生态设计方法与灰色基础设施进行有效地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型生态桥梁的雨水蓄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雨水净化、存蓄、回用功能的海绵型生态桥梁的雨水蓄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住建部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因此创新性地把海绵城市的理念应用于桥面景观绿化和桥面排水附属设施,可以提高雨水资源的高效化管理。作为城市道路重要表现形式,桥梁对于城市区域的连接起着枢纽性的作用,但桥梁也是地表径流的重要载体,是汽车燃料、尘霾、尾气等污染物分布集中的区域。暴雨时,初期雨水易携带桥面污染物汇集至桥下,造成桥下岸堤污染,严重影响桥下景观效果。作为城市交通的要塞,充分发挥桥梁对雨水的吸纳、存蓄、净化、回用作用对实现“海绵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桥面排水主要采取以“排”为主的工程模式,首先通过桥面纵横坡的设置将雨水进行引流和汇集,然后将雨水接入预埋在桥梁本体及桥墩内的排水管,最后将雨水引入桥下市政管网或周边自然水体。这种设计方式尽管能达到桥梁快速排水的目的,但未考虑雨水的蓄存、回用,易造成桥下排水系统过大压力,暴雨季节还易造成壅水风险,并且传统的桥面排水并未考虑径流污染处理,无法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海绵型生态桥梁的雨水蓄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绵型生态桥梁的雨水蓄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沟、第一引流结构、绿化槽、过滤结构、蓄水槽和抽水装置;所述排水沟通过第一引流结构与绿化槽连通,排水沟里汇集的雨水通过第一引流结构流入绿化槽;所述绿化槽的雨水流经过滤结构后,通过第二引流结构排入蓄水槽;所述抽水装置设于蓄水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型生态桥梁的雨水蓄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沟、第一引流结构、绿化槽、过滤结构、蓄水槽和抽水装置;所述排水沟通过第一引流结构与绿化槽连通,排水沟里汇集的雨水通过第一引流结构流入绿化槽;所述绿化槽的雨水流经过滤结构后,通过第二引流结构排入蓄水槽;所述抽水装置设于蓄水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型生态桥梁的雨水蓄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的透水介质层、反滤层、砾石层,用于实现自然渗透净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型生态桥梁的雨水蓄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结构为穿孔透水管,其设于过滤结构的底部,承接过滤结构中渗透下来的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型生态桥梁的雨水蓄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结构位于砾石层内,用于排除绿化槽底部雨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型生态桥梁的雨水蓄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介质层的土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皓东杜骋潘友强尹朝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