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05180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6 23:08
一种雨水收集模块,其上模块和下模块采用分体式设计,可任意拆卸,节省了空间,运输方便;由于上支撑柱为上粗下细的锥形结构,下支撑柱为上细下粗锥形的结构,即可以增大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的受力面积,减小对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的压强,延长了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的使用寿命,还可增大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的空间,减轻雨水收集模块的重量,拆卸安装方便,便于维护;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的横截面为均为齿轮形状,此种设计可以增加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的承重量,延长了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的使用寿命;在上支撑柱内开设有第一锥形孔,下支撑柱内开设有第二锥形孔,开设第一锥形孔和第二锥形孔进一步降低了雨水收集模块的重量,运输、拆卸和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水收集模块
技术介绍
现有的雨水收集模块是采用固定的连接方式,而且两相邻雨水收集模块之间也是通过固定连接方式安装,导致运输、拆卸和安装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拆卸的雨水收集模块,使得运输、拆卸和安装方便。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雨水收集模块,包括水平设置的方形上模块以及与所述上模块上下对合连接且水平设置的方形下模块,所述上模块和所述下模块四周分别安装有一镂空的且竖直设置的侧板,所述上模块包括一镂空的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下表面固设有十个上粗下细的锥形上支撑柱,所述上支撑柱的横截面为齿轮形状,各所述上支撑柱轴向开设有一开口朝上且上粗下细的第一锥形孔,所述第一锥形孔的横截面为齿轮形状,其中四个所述上支撑柱下端分别固设有一第一凸出部,两个所述第一凸出部与另外两个所述第一凸出部之间平行间隔设置,其中六个所述上支撑柱下端分别开设有一第一凹位,三个所述第一凹位与另外三个所述第一凹位之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下模块包括一镂空的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上表面固设有多个上细下粗且与所述上支撑柱对应设置的锥形下支撑柱,所述下支撑柱的横截面为齿轮形状,各所述下支撑柱轴向开设有一开口朝下且上细下粗的第二锥形孔,所述第二锥形孔的横截面为齿轮形状,其中四个所述下支撑柱上端分别固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相配合的第二凹位,两个所述第二凹位与另外两个所述第二凹位之间平行间隔设置,其中六个所述下支撑柱上端开设有分别与第一凹位相配合的第二凸出部,三个所述第二凸出部与另外三个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平行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一锥形孔与各所述第二锥形孔处分别安装有一镂空的盖板。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内侧上端固设有至少一与所述上支撑柱抵接的上凸出部,所述侧板内侧下端固设有至少一与所述下支撑柱抵接的下凸出部。进一步地,所述上安装板的四周和所述下安装板的四周均开设有T型凹槽,所述T型凹槽内卡设有用于将两相邻的雨水收集模块连接在一起的工字型扣位。本技术提供的雨水收集模块,其上模块和下模块采用分体式设计,上模块和下模块可任意拆卸,节省了空间,运输方便;由于上支撑柱为上粗下细的锥形结构,下支撑柱为上细下粗锥形的结构,即可以增大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的受力面积,减小对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的压强,延长了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的使用寿命,还可增大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的空间,减轻雨水收集模块的重量,拆卸安装方便,便于维护;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的横截面为均为齿轮形状,此种设计可以增加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的承重量,延长了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的使用寿命;在上支撑柱内开设有第一锥形孔,在下支撑柱内开设有第二锥形孔,开设第一锥形孔和第二锥形孔进一步降低了雨水收集模块的重量,运输、拆卸和安装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雨水收集模块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雨水收集模块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雨水收集模块,包括水平设置的方形上模块1以及与上模块1上下对合连接且水平设置的方形下模块2,上模块1和下模块2四周分别安装有一镂空的且竖直设置的侧板3,上模块1包括一镂空的上安装板11,上安装板11下表面固设有十个上粗下细的锥形上支撑柱12,上支撑柱12的横截面为齿轮形状,此种设计可以增加上支撑柱12的承重量,各上支撑柱12轴向开设有一开口朝上且上粗下细的第一锥形孔13,第一锥形孔13的横截面为齿轮形状,其中四个上支撑柱12下端分别固设有一第一凸出部14,两个第一凸出部14与另外两个第一凸出部14之间平行间隔设置,其中六个上支撑柱12下端分别开设有一第一凹位(未示出),三个第一凹位与另外三个第一凹位之间平行间隔设置,此种设计有利于上模块1的稳定性。所述下模块2包括一镂空的下安装板21,下安装板21上表面固设有多个上细下粗且与上支撑柱12对应设置的锥形下支撑柱22,下支撑柱22的横截面为齿轮形状,此种设计可以增加下支撑柱22的承重量,各下支撑柱22轴向开设有一开口朝下且上细下粗的第二锥形孔(未示出),第二锥形孔的横截面为齿轮形状,其中四个下支撑柱22上端分别固设有与第一凸出部14相配合的第二凹位23,两个第二凹位23与另外两个第二凹位23之间平行间隔设置,其中六个下支撑柱22上端开设有分别与第一凹位相配合的第二凸出部24,三个第二凸出部24与另外三个第二凸出部24之间平行间隔设置,此种设计有利于下模块2的稳定性。各所述第一锥形孔13与各第二锥形孔处分别安装有一镂空的盖板4。具体地,雨水收集模块的材料为PP塑料,PP塑料经久耐用,耐老化、耐高温、耐低温、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绿色环保,并且深埋地下不会破坏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维护简单,且可再回收利用。具体地,将雨水收集模块放在水池内,可以在水池上面修建广场、行人及行车道、停车场等,节省了空间。进一步地,所述侧板3内侧上端固设有至少一与上支撑柱12抵接的上凸出部31,侧板3内侧下端固设有至少一与下支撑柱22抵接的下凸出部32,上支撑柱12和下支撑柱22起到对侧板3支撑的作用,避免了侧板3外部受力抵压而变形的现象。进一步地,所述上安装板11的四周和下安装板21的四周均开设有T型凹槽5,T型凹槽5内卡设有用于将两相邻的雨水收集模块连接在一起的工字型扣位6,通过扣位6可以将多个雨水收集模块拼接到需要的大小尺寸,不受场地限制,施工简单,无需大型机械搬运,并且可现场组装成箱,各雨水收集模块在装配时不需要分方向,可以任意装配,在组装时即可节约时间,提升了工人的安装效率。本技术提供的雨水收集模块,其上模块1和下模块2采用分体式设计,上模块1和下模块2可任意拆卸,节省了空间,运输方便;由于上支撑柱12为上粗下细的锥形结构,下支撑柱22为上细下粗锥形的结构,即可以增大上安装板11和下安装板21的受力面积,减小对上安装板11和下安装板21的压强,延长了上安装板11和下安装板21的使用寿命,还可增大上支撑柱12和下支撑柱22的空间,减轻雨水收集模块的重量,拆卸安装方便,便于维护;上支撑柱12和下支撑柱22的横截面为均为齿轮形状,此种设计可以增加上支撑柱12和下支撑柱22的承重量,延长了上支撑柱12和下支撑柱22的使用寿命;在上支撑柱12内开设有第一锥形孔13,在下支撑柱22内开设有第二锥形孔,开设第一锥形孔13和第二锥形孔进一步降低了雨水收集模块的重量,运输、拆卸和安装方便。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雨水收集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收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方形上模块以及与所述上模块上下对合连接且水平设置的方形下模块,所述上模块和所述下模块四周分别安装有一镂空的且竖直设置的侧板,所述上模块包括一镂空的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下表面固设有十个上粗下细的锥形上支撑柱,所述上支撑柱的横截面为齿轮形状,各所述上支撑柱轴向开设有一开口朝上且上粗下细的第一锥形孔,所述第一锥形孔的横截面为齿轮形状,其中四个所述上支撑柱下端分别固设有一第一凸出部,两个所述第一凸出部与另外两个所述第一凸出部之间平行间隔设置,其中六个所述上支撑柱下端分别开设有一第一凹位,三个所述第一凹位与另外三个所述第一凹位之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下模块包括一镂空的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上表面固设有多个上细下粗且与所述上支撑柱对应设置的锥形下支撑柱,所述下支撑柱的横截面为齿轮形状,各所述下支撑柱轴向开设有一开口朝下且上细下粗的第二锥形孔,所述第二锥形孔的横截面为齿轮形状,其中四个所述下支撑柱上端分别固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相配合的第二凹位,两个所述第二凹位与另外两个所述第二凹位之间平行间隔设置,其中六个所述下支撑柱上端开设有分别与第一凹位相配合的第二凸出部,三个所述第二凸出部与另外三个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平行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一锥形孔与各所述第二锥形孔处分别安装有一镂空的盖板。...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雨水收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方形上模块以及与所述上模块上下对合连接且水平设置的方形下模块,所述上模块和所述下模块四周分别安装有一镂空的且竖直设置的侧板,所述上模块包括一镂空的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下表面固设有十个上粗下细的锥形上支撑柱,所述上支撑柱的横截面为齿轮形状,各所述上支撑柱轴向开设有一开口朝上且上粗下细的第一锥形孔,所述第一锥形孔的横截面为齿轮形状,其中四个所述上支撑柱下端分别固设有一第一凸出部,两个所述第一凸出部与另外两个所述第一凸出部之间平行间隔设置,其中六个所述上支撑柱下端分别开设有一第一凹位,三个所述第一凹位与另外三个所述第一凹位之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下模块包括一镂空的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上表面固设有多个上细下粗且与所述上支撑柱对应设置的锥形下支撑柱,所述下支撑柱的横截面为齿轮形状,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歌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