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壳素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56528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甲壳素的制备方法,现技术以虾蟹壳为原料,工艺繁琐,酸碱废液排量大,制得甲壳素纯度低,灰分含量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破碎、洗净的蝇蛆壳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脱蛋白质,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退色,再用草酸或亚硫酸氢钠溶液浸泡除锰,用优级纯盐酸溶液浸泡纯化,用超纯水洗至无氯离子,干燥制成。全过程温度保持在30-90℃之间。工艺简单;废液少,废液可循环使用或再生。制得甲壳素的纯度高至99-99.9%,灰分含量低于0.1%,原料采集方便,来源稳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特别是甲壳素的制备方法。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壳多糖、蟹壳素、几丁质等,(英文chitin),学名2-N-乙酰基-2-脱氧-1、4葡萄糖。广范用于医药卫生、食品、化工、农业、纺织、造纸、印刷等领域。现有技术中,甲壳素的制备方法是将虾壳或蟹壳洗净、粉碎后,经浸入酸中脱钙,再用碱煮脱蛋白,过滤,水洗,反复多次,再用高锰酸钾氧化脱色,过滤,用草酸或亚硫酸钠还原除去残余的二氧化锰,过滤干燥制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虾蟹壳中钙含量高达40%,甲壳素含量只有20%,所以虽进行多次酸洗、碱煮,也不能将其他成份除尽,只能得到纯度在90-98%、灰分含量大于1%的甲壳素粗制品;难以直接用于医药、精细化工食品等对甲壳素质量要求较高的领域;用其制取的壳聚糖,脱乙酰化度低,粘度低;而且根据甲壳素在虾蟹壳内的分布情况,只能将其粉碎加工,过滤、水洗时极为不容易,且部分甲壳素随其流失,生产工艺繁琐,回收价值不大的酸碱废液排放量大,处理一吨原料,产生50吨以上的酸碱废液,为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还需建配套的废液处理装置处理后才能排放。再则,原材料虾蟹壳收集难度大,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甲壳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破碎、洗净的蝇蛆壳用过量的浓度为8-20%氢氧化钠(NaOH)溶液浸泡18小时以上,过滤、水洗至中性,置于过量的浓度为1-2%的高锰酸钾(KMnO↓[4])溶液中,浸泡30分钟以上,滤出高锰酸钾溶液后加入浓度为1-2%的草酸(C↓[2]H↓[2]O↓[4])或浓度为1-2%的亚硫酸氢钠(NaHSO↓[3])溶液浸泡30分钟以上,再过滤水洗,置于浓度为2-8%的优级纯盐酸(HCl)溶液中浸泡2-8小时,过滤,用超纯水洗至无氯离子,干燥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全宋瑞祥钟卫珍徐灿校郑国锡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开发区金祥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