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高霖专利>正文

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5620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可溶性壳聚糖及其胶囊,将粗提的甲壳素用浓氢氧化钠进行脱乙酰基反应,得到粗壳聚糖;将粗壳聚糖产品在5~25℃下静置水解2~4小时后制得。壳聚糖腔囊是在胶囊中包含0.1~0.5克的可溶性壳聚糖。这种胶囊对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炎、加快伤口愈合等有很好的疗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保健食品水溶性壳聚糖及其胶囊。壳聚糖在医疗保健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它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能调节体液最佳酸碱度在PH值7.4、能活化人体细胞、对细胞具有诱导和修复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作用、从而对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炎、加快伤口愈合等有很好的疗效。这一点已经得到了研究证实。现有壳聚糖产品难溶于水,而必须在酸性环境下才可溶解,即其PH值必须低于6,因此在食品的应用上有些困难。已有研究表明,壳聚糖分子量在3000以下者,由于分子量小,水溶性好、易于被人体所吸收、并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治疗癌症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溶性好、易于被人体所吸收的壳聚糖及其胶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这种水溶性壳聚糖是将粗提的甲壳素用2~4倍55~70%的浓氢氧化钠在75~95℃处理10~20小时进行脱乙酰基反应,得到粗壳聚糖,再将粗壳聚糖产品溶于8~10倍3~6%的稀醋酸,再加入10%的浓碱液至成粘液、在5~25℃下静置水解2~4小时后、用稀酸中和至PH值8~9至出现絮状物,不断搅拌至絮状物停止产生,再除氯化钠后制得水溶性壳聚糖精品。本专利技术的壳聚糖胶囊是在胶囊中包含分子量在3000以下的可溶性壳聚糖0.1~0.5克。这种壳聚糖胶囊易溶于水,能被人体吸收,使壳聚糖这种流行的首选功能性保健食品能更好地发挥其医疗保健作用。实施例1粗甲壳素100克用300克65%的浓氢氧化钠在80℃处理10~20小时可获得脱乙酰度95%的壳聚糖粗品80克;将粗品溶于800克5%稀醋酸,慢慢加入10%左右的浓碱至出现粘液,冷却至10℃,静置水解3小时,用2N盐酸中和至PH值8并出现絮状物,不断搅拌至絮状物停止产生,再除氯化钠后制得水溶性壳聚糖精品70克。实施例2将0.1~0.5克水溶性壳聚糖装入空白胶囊内,即为成品。权利要求1.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粗提的甲壳素用2~4倍55~70%的浓氢氧化钠在75~95℃处理10~20小时进行脱乙酰基反应,得到粗壳聚糖;(2)、将粗壳聚糖产品溶于8~10倍3~6%的稀醋酸,再加入10%的浓碱液至成粘液、在5~25℃下静置水解2~4小时后、用稀酸中和至PH值8~9至出现絮状物,不断搅拌至絮状物停止产生,再除氯化钠后制得分子量在3000以下的水溶性壳聚糖精品。2.一种可溶性壳聚糖胶囊,其特征在于在胶囊中包含分子量在3000以下的可溶性壳聚糖0.1~0.5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可溶性壳聚糖及其胶囊,将粗提的甲壳素用浓氢氧化钠进行脱乙酰基反应,得到粗壳聚糖;将粗壳聚糖产品在5~25℃下静置水解2~4小时后制得。壳聚糖腔囊是在胶囊中包含0.1~0.5克的可溶性壳聚糖。这种胶囊对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炎、加快伤口愈合等有很好的疗效。文档编号C08B37/08GK1283635SQ00113650公开日2001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8日专利技术者李高霖 申请人:李高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粗提的甲壳素用2~4倍55~70%的浓氢氧化钠在75~95℃处理10~20小时进行脱乙酰基反应,得到粗壳聚糖; (2)、将粗壳聚糖产品溶于8~10倍3~6%的稀醋酸,再加入10%的浓碱液至成粘液、在5~25℃下静置水解2~4小时后、用稀酸中和至PH值8~9至出现絮状物,不断搅拌至絮状物停止产生,再除氯化钠后制得分子量在3000以下的水溶性壳聚糖精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高霖
申请(专利权)人:李高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