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4490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5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多条光纤束,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边缘,其中每一所述多条光纤束分为导光段及出光段,所述多条光纤束的多个出光段是排列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利用多条光纤束来提供背光光源。

Backlight modu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acklight module, a backlight module includes a light guide plate, a light entrance side; a plurality of optical fiber bundle, light entering side edge is arranged on the light guide plate, wherein each of the plurality of optical fiber bundle is divided into light and light, the plurality of a plurality of optical fiber bundl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 invention can provide a backlight source by using a plurality of fiber bund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多条光纤束来作光源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不同的显示设备,例如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或电激发光(ElectroLuminenscence,EL)显示设备已广泛地应用于平面显示器。以液晶显示器为例,液晶显示器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其是由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backlightmodule)所组成。液晶显示面板是由两片透明基板以及被封于基板之间的液晶所构成。背光模块(BacklightModule)是广泛应用在平面显示器中的关键零组件,特别是应用在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模块一般设在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面板背面,而依据液晶显示器功能上的不同需求,其背光模块主要可分为直下式背光模块及侧光式背光模块两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除玻璃基板外,还需要搭配背光模块才能有效显示,而传统采用侧入式背光需要将发光二极管芯片贴在导光板侧边,由于发光二极管芯片尺寸大且又需将发光二极管灯条集成电路板,此设计不利于柔性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以及多条光纤束,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边缘,其中每一所述多条光纤束分为导光段及出光段,所述多条光纤束的多个出光段是排列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光纤束的多个出光段的位置是相互交错重叠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条所述光纤束包括一个以上的所述出光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纤束的导光段包括一光纤内层材质及一第一光纤外层材质,所述光纤内层材质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光纤外层材质折射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纤束的出光段包括一光纤内层材质及一第二光纤外层材质,所述第二光纤外层材质折射率大于所述光纤内层材质折射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光纤束透过混合搭配呈现多股混合,加大所述光纤束的出光段光点大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光源,用以提供一光线给所述光纤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光段长度或导光段长度的比例小于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以及多条光纤束,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边缘,其中每一所述多条光纤束分为导光段及至少二个出光段,所述多条光纤束的多个出光段是排列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上。其中,所述多条光纤束的多个出光段的位置是相互交错重叠,所述多条光纤束透过混合搭配呈现多股混合,加大所述光纤束的出光段光点大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光源,用以提供一光线给所述光纤束,所述光源可例如为环境光线、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CCFL)、热阴极荧光灯(HotCathodeFluorescentLamp,HCFL)、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平面荧光灯(FlatFluorescentLamp,FFL)、电激发光组件(Electro-Luminescence;EL)、发光灯条(LightBar)、无极灯或上述的任意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形状为一长方体形状或正方体形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光段长度或导光段长度的比例小于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光纤取代发光二极管灯条,能实现柔性背光设计。利用光纤传导光源,取消发光二极管灯条结构,发挥光纤轻、薄、柔软的特性,使背光的集光系统结构更加简洁,光纤入光方式由端面变更为侧面,可以实现光纤平贴在导光板上的应用,使得背光系统空间利用更简洁。附图说明图1是范例性侧入式背光模块设计示意图。图2a是范例性导光板示意图。图2b是另一范例性导光板示意图。图2c是范例性导光板的BB剖面示意图。图2d是范例性导光板的AA剖面示意图。图2e是另一范例性导光板的A’A’剖面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纤结构剖面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纤束剖面图。图3c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纤束组架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具有光纤结构的导光板剖面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另一光纤束组架构图。图5b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纤出光段混合排列架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光纤束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附图和说明被认为在本质上是示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另外,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夸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附图中,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夸大了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将理解的是,例如当层、膜、区域或基底的组件被称作“在”另一组件“上”时,所述组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组件。另外,在说明书中,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的,否则词语“包括”将被理解为意指包括所述组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组件。此外,在说明书中,“在......上”意指位于目标组件上方或者下方,而不意指必须位于基于重力方向的顶部上。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背光设计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设备包含一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两者相对设置。液晶显示面板主要包含一彩色滤光基板、一薄膜晶体管基板以及一夹设于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彩色滤光基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液晶层可形成多个数组配置的画素单元。背光模块可发出光线穿过液晶显示面板,并经由液晶显示面板各画素单元显示色彩而形成一影像。在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可为曲面型显示面板,且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设备亦可为曲面型显示装置。目前液晶显示设备的制造业者在提升垂直配向(VerticalAlignment,VA)型液晶显示面板的广视角技术上,已跨入利用光配向(Photo-alignment)技术来控制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藉此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性能与良率。光配向技术会在面板的各画素单元内形成多领域(Multi-domain)的配向,使得一个画素单元内的液晶分子会倾倒于例如四个不同方向。其中,光配向技术为使用一紫外光源(例如偏极化光)照射在彩色滤光基板或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一高分子薄膜(配向层)上,使薄膜表面上的高分子结构发生不均匀性的光聚合、异构化或裂解反应,诱使薄膜表面上的化学键结构产生特殊的方向性,以进一步诱导液晶分子顺向排列而达到光配向的目的。按照液晶的取向方式不同,目前主流市场上的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垂直配向(VerticalAlignment,VA)型、扭曲向列(TwistedNematic,TN)或超扭曲向列(SuperTwistedNematic,STN)型、平面转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光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以及多条光纤束,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边缘,其中每一所述多条光纤束分为导光段及出光段,所述多条光纤束的多个出光段是排列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以及多条光纤束,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边缘,其中每一所述多条光纤束分为导光段及出光段,所述多条光纤束的多个出光段是排列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光纤束的多个出光段的位置是相互交错重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光纤束包括一个以上的所述出光段。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束的导光段包括一光纤内层材质及一第一光纤外层材质,所述光纤内层材质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光纤外层材质折射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束的出光段包括一光纤内层材质及一第二光纤外层材质,所述第二光纤外层材质折射率大于所述光纤内层材质折射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猷仁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