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深冲应用的冷轧钢带制造方法,属于冷轧钢带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含原料准备、第一次冷轧、采用罩式炉进行第一次退火、第二次冷轧、立卷、采用罩式炉进行第二次退火、成品检验、浸油包装和入库等步骤。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制备的钢带厚度薄,且厚度公差波动小,使得钢带性能稳定,且有效改善钢带的强度、硬度和延伸率,进而满足高深冲产品用钢质量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深冲应用的冷轧钢带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轧钢带制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高深冲应用的冷轧钢带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家电业是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新兴行业,随着前几年家电下乡政策的推行,内需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需求旺盛,生产家电产品的冷轧钢带根据其对应家电产品的不同对钢带性能的要求也大有不同,如灯泡灯头制作时要求钢带具有较好的深冲性能,再如制作电池壳时,钢带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也需要达到一定要值,而现有技术中的冷轧钢带因其偏硬、延伸率低等缺陷,还不能满足高深冲产品用钢质量要求。关于如何改善冷轧钢带的深冲性能,现有技术中已有相关专利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0996268,申请日为2013年3月26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家电面板用钢带及制造方法,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家电面板用钢带及制造方法,该家电面板用钢带的化学成分含量如下:0.01%≤C≤0.03%;0%<Si≤0.02%;0.1%≤Mn≤0.25%;0%<P≤0.02%;0%<S≤0.025%;0.02%≤Al≤0.05%;余量为Fe。该家电用高硬度钢带经多次试验和试用完全满足了冰箱面板用钢的强度、硬度以及延伸率的质量要求,目前已受到客户的倍加青睐,由于家电用冷轧钢带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其极具推广应用价值,前景十分广阔。但通过该申请案制备得到的钢带,其深冲性能还不足以与高深冲产品与时俱进,仍需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大的改进。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1634000,申请日为2011年06月17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冷轧极薄深冲钢带的生产工艺,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冷轧极薄深冲钢带的生产工艺,该冷轧极薄深冲钢带用于电池生产行业,包括以下步骤:a、选料:选择冷轧卷为原料,b、精轧:利用四辊高精度可逆轧机对冷轧卷原料进行精轧,c、喷淋脱脂:利用脱脂机组对精轧后的钢带进行喷淋脱脂处理,d、退火:对脱脂后的钢带进行罩式退火处理,e、平整:将罩式退火处理后的钢带采用二辊平整机进行干式平整,f、拉弯矫直:对平整后钢带采用拉矫机进行拉弯矫直,g、裁剪:对拉弯矫直后的钢带裁剪成各种宽度要求的成品。通过该申请案中的冷轧极薄深冲钢带的生产工艺,可使极薄深冲钢带产品厚度更薄,表面无粘结所致缺陷,板形平直度好,产品品质显著提高。虽然通过该申请案的制备方法可制得极薄的钢带,但钢带的厚度公差波动大,使得钢带深冲性能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冷轧钢带深冲性能差,不能满足高深冲产品用钢质量要求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深冲应用的冷轧钢带制造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制备的钢带厚度薄,且厚度公差波动小,使得钢带性能稳定,且有效改善钢带的强度、硬度和延伸率,进而满足高深冲产品用钢质量要求。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高深冲应用的冷轧钢带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准备;步骤二、第一次冷轧;步骤三、采用罩式炉进行第一次退火;步骤四、第二次冷轧;步骤五、立卷;步骤六、采用罩式炉进行第二次退火;步骤七、成品检验;步骤八、浸油包装;步骤九、入库。进一步地,步骤一中的原料为DC03钢,化学成分含量为:C:0.0236%;S:0.009%;Mn:0.016%;P:0.009%;Si:0.008%,原料规格为0.75-0.95*152mm。进一步地,步骤二中,通过四辊可逆冷轧机,采用浓度大于2%的乳化液进行轧制,将步骤一中原料厚度为0.75-0.95mm的钢带轧制成厚度为0.65mm的半成品,总变形率控制在13-32%,该四辊可逆冷轧机的辊身硬度为:HRC62-63,辊径差<2mm,上下辊凸度小于0.05mm,轧辊表面粗糙度为0.1μm。进一步地,步骤三中,具体退火过程为:将步骤二中厚度为0.65mm的半成品投入罩式炉中,升温至655-665℃保温,保温时间控制在14-16小时,接着风冷16小时至300℃,再水冷10小时至80℃出炉。进一步地,步骤四中,通过四辊可逆冷轧机,采用浓度大于2%的乳化液,进行4道次冷轧,将经步骤三退火后的半成品轧制成厚度为0.16mm的极薄钢带,每道次的压下量分别为0.25mm、0.15mm、0.07mm和0.02mm,该四辊可逆冷轧机的辊身硬度为:HRC62-63,辊径差<2mm,上下辊凸度小于0.05mm,前3道次轧辊表面粗糙度为0.1μm,后1道次的轧辊用50#砂轮磨削,使轧辊表面粗糙度调整为0.6μm。进一步地,步骤六中,具体退火过程为:将经步骤五立卷后的极薄钢带投入罩式炉中,升温至605-615℃保温,保温时间控制在11-13小时,接着风冷13小时至300℃,再水冷8小时至80℃出炉。进一步地,步骤三与步骤六的整个退火过程中,罩式炉内一直通入保护气体。进一步地,步骤三与步骤六中,通入罩式炉内的保护气体均是由氨气分解成的氮气和氢气混合气体,体积含量百分比为:氮气占25%,氢气占75%。进一步地,步骤七中的成品规格为0.16*152mm,成品厚度偏差为-0.01mm—0.005mm,宽度偏差为-0.1mm—0.1mm,杯凸为7.9-8.4mm。3.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高深冲应用的冷轧钢带制造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都知道冷轧后的产品质量主要受轧制过程中的轧制道次以及轧制道次分配量影响,本专利技术通过具体的轧制道次:4道次以及每道次的压下量分别为0.25mm、0.15mm、0.07mm和0.02mm来减少轧制过程中位错的产生,故轧制过程中采取多道次轧制变形方案可避免钢带出现硬度增加,塑性与韧性降低的现象,有效提高钢带的深冲性能。(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高深冲应用的冷轧钢带制造方法,其保气体的进入是否均匀、进入量是否充足都直接影响钢带的退火过程,故保护气体的充入方式对钢带的退火性能有显著影响,技术人员通过理论分析与大量实验验证,发现可通过控制流量方式来保证保护气体的进入量充足,且保护气体均匀进入。(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高深冲应用的冷轧钢带制造方法,其第二次冷轧过程中,前3道次轧辊表面粗糙度为0.1μm,后1道次换用经50#砂轮磨削,轧辊表面粗糙度为0.55-0.65μm的轧辊。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最后一道次的轧辊表面粗糙度调整为0.55-0.65μm,对钢带进行平整毛化,可稍微增加钢带表面粗糙度,提高钢带表面油污附着力,有效改善钢带的深冲性能,还不会散失产品对钢带表面的质量要求;同时现有技术中冷轧钢带时,需在轧制后进行平整毛化,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该技术手段可节省工艺步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将轧辊表面粗糙度调整为一个较小值,或者是通过脱脂技术来改善钢带表面质量,因此本专利技术中将最后一道次的轧辊表面粗糙度调整为0.55-0.65μm这一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偏见,有效提高钢带的深冲性能。(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高深冲应用的冷轧钢带制造方法,其步骤四与步骤七的两次退火过程中,退火温度均分为多个阶段,且每个阶段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退火,同时,设置合理的保温时间,使弹簧钢带在退火过程中,不易发生晶界破碎,能够恢复正常组织,最终获得我们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高深冲应用的冷轧钢带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准备;步骤二、第一次冷轧;步骤三、采用罩式炉进行第一次退火;步骤四、第二次冷轧;步骤五、立卷;步骤六、采用罩式炉进行第二次退火;步骤七、成品检验;步骤八、浸油包装;步骤九、入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深冲应用的冷轧钢带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准备;步骤二、第一次冷轧;步骤三、采用罩式炉进行第一次退火;步骤四、第二次冷轧;步骤五、立卷;步骤六、采用罩式炉进行第二次退火;步骤七、成品检验;步骤八、浸油包装;步骤九、入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深冲应用的冷轧钢带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原料为DC03钢,化学成分含量为:C:0.0236%;S:0.009%;Mn:0.016%;P:0.009%;Si:0.008%,原料规格为0.75-0.95*15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深冲应用的冷轧钢带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通过四辊可逆冷轧机,采用浓度大于2%的乳化液进行轧制,将步骤一中原料厚度为0.75-0.95mm的钢带轧制成厚度为0.65mm的半成品,总变形率控制在13-32%,该四辊可逆冷轧机的辊身硬度为:HRC62-63,辊径差<2mm,上下辊凸度小于0.05mm,轧辊表面粗糙度为0.1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深冲应用的冷轧钢带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具体退火过程为:将步骤二中厚度为0.65mm的半成品投入罩式炉中,升温至655-665℃保温,保温时间控制在14-16小时,接着风冷16小时至300℃,再水冷10小时至80℃出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深冲应用的冷轧钢带制造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军,唐时葵,秦升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楚江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