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折叠的对转螺旋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92038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转动的桨叶结构,特别是一种可折叠的,用于筒式发射式无人机的结构的水平折叠的对转螺旋桨。第一螺旋桨包括第一桨毂、第一桨叶、第二桨叶和第一折叠转轴;第二螺旋桨包括第二桨毂、第三桨叶、第四桨叶和第二折叠转轴。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桨叶为水平三折型桨叶,绕固定转轴转动,两对桨叶转动方向相反,来实现反扭力矩的自平衡。通过两个对称的锥齿轮啮合转动,实现同步反向转动。折叠的桨叶上设有限位装置,使得桨叶在展开时,达到两桨叶共线位置时能够单向卡死,保证转动时的稳定性。减小了机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可靠性。依靠转动时的离心力自然展开,由两对对称的锥齿轮啮合传动,实现了严格的同步反向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平折叠的对转螺旋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转动的桨叶结构,特别是一种可折叠的,用于筒式发射式无人机的结构的水平折叠的对转螺旋桨。
技术介绍
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兴帮,王田苗,梁建宏,吴海亮,姚国才;一种适用于跨海空两栖无人机的变机翼后掠角的气动式折叠装置:中国,专利号:ZL201310087234.X,申请日:2013-03-19,公开号:CN103224021A,公开日:2013-07-31,授权日:2014-12-10.(已授权)的专利。该专利拟用于跨海空两栖无人机的动力装置,采用共轴反桨驱动设计,可消除螺旋桨的反扭力,但是该专利存在以下问题:(1)一对螺旋桨分别向上和向下折叠,从而轴向的尺寸比较大,牺牲发射筒内的空间比较多。(2)螺旋桨折叠状态需要额外的拉簧约束,否则会处于自由状态,在启动时容易打浆。(3)在剧烈机动时,上下螺旋桨有打浆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桨叶为水平折叠,减小了整个机构轴向尺寸叶片在轴向受到约束,避免发生打桨、且折叠时不需要弹簧约束的水平折叠的对转螺旋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平折叠的对转螺旋桨,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平折叠的对转螺旋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平折叠的对转螺旋桨,其特征在于,该对转螺旋桨适用于筒式发射式无人机的结构,所述水平折叠的对转螺旋桨包括第一螺旋桨、第二螺旋桨和连接传动部分;其中,所述第一螺旋桨包括第一桨毂、第一桨叶、第二桨叶和第一折叠转轴;所述第二螺旋桨包括第二桨毂、第三桨叶、第四桨叶和第二折叠转轴;所述第一桨毂和第二桨毂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桨叶通过第一折叠转轴与所述第一桨毂一端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桨叶通过第一折叠转轴与所述第一桨毂另一端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三桨叶通过第二折叠转轴与所述第二桨毂一端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第四桨叶通过第二折叠转轴与所述第二桨毂另一端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传动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折叠的对转螺旋桨,其特征在于,该对转螺旋桨适用于筒式发射式无人机的结构,所述水平折叠的对转螺旋桨包括第一螺旋桨、第二螺旋桨和连接传动部分;其中,所述第一螺旋桨包括第一桨毂、第一桨叶、第二桨叶和第一折叠转轴;所述第二螺旋桨包括第二桨毂、第三桨叶、第四桨叶和第二折叠转轴;所述第一桨毂和第二桨毂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桨叶通过第一折叠转轴与所述第一桨毂一端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桨叶通过第一折叠转轴与所述第一桨毂另一端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三桨叶通过第二折叠转轴与所述第二桨毂一端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第四桨叶通过第二折叠转轴与所述第二桨毂另一端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传动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桨毂和第二桨毂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桨毂和第二桨毂的中心位置固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折叠的对转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传动部分包括上连接轴、下连接轴、输出锥齿轮、输入锥齿轮、第一换向锥齿轮、第二换向锥齿轮和固接支架;其中,所述输出锥齿轮和所述输入锥齿轮上下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吴琳杜凡樊贺阳徐大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信智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