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的侧向吸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49044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0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的侧向吸能方法:a)当车辆侧翻时,外力撞击外罩的外侧壁,撞击力传递到海绵垫,进行部分吸能;b)进而撞击力穿过海绵垫传递到壳体内腔,褶皱状塑料结构吸收撞击力变形,完成吸能过程,对驾驶员侧向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支撑块方便驾驶员的手臂放置;2、当车辆侧翻时,外力撞击外罩的外侧壁,撞击力传递到海绵垫,进行部分吸能;进而撞击力穿过海绵垫传递到壳体内腔,褶皱状塑料结构吸收撞击力变形,完成吸能过程,对驾驶员侧向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的侧向吸能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侧向吸能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在驾驶保护通常都在驾驶员前方,座椅两侧没有保护装置,一旦车辆侧翻,驾驶员容易撞向座椅两侧而受伤。在汽车座椅两侧安装保护装置,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的侧向吸能方法,以达到实现汽车侧翻过程中对驾驶员侧向保护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座椅的侧向吸能方法,所述的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的座椅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吸能机构,所述的吸能机构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吸能腔,所述的吸能腔内设有褶皱状吸能件,所述的褶皱状吸能件为褶皱状塑料结构,所述的壳体外套有外罩,所述的壳体两侧外壁与外罩两侧内壁之间分别设有缓冲垫,所述的缓冲垫为海绵垫,所述的外罩的上端面设有支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当车辆侧翻时,外力撞击外罩的外侧壁,撞击力传递到海绵垫,进行部分吸能;b)进而撞击力穿过海绵垫传递到壳体内腔,褶皱状塑料结构吸收撞击力变形,完成吸能过程,对驾驶员侧向保护。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支撑块方便驾驶员的手臂放置;2、当车辆侧翻时,外力撞击外罩的外侧壁,撞击力传递到海绵垫,进行部分吸能;进而撞击力穿过海绵垫传递到壳体内腔,褶皱状塑料结构吸收撞击力变形,完成吸能过程,对驾驶员侧向保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1、座椅本体;2、壳体;3、褶皱状吸能件;4、缓冲垫;5、支撑块。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的侧向吸能方法,如图1所示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座椅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吸能机构。吸能机构包括壳体2,壳体2内设有吸能腔,吸能腔内设有褶皱状吸能件3。褶皱状吸能件3为褶皱状塑料结构。壳体2外套有外罩3,所述的壳体2两侧外壁与外罩3两侧内壁之间分别设有缓冲垫4,缓冲垫4为海绵垫。外罩3的上端面设有支撑块5,支撑块5方便驾驶员的手臂放置。汽车座椅的侧向吸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当车辆侧翻时,外力撞击外罩3的外侧壁,撞击力传递到海绵垫,进行部分吸能;b)进而撞击力穿过海绵垫传递到壳体2内腔,褶皱状塑料结构吸收撞击力变形,完成吸能过程,对驾驶员侧向保护。褶皱状塑料结构变形力强,吸能能力强,保护效果好。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座椅的侧向吸能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的侧向吸能方法,所述的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的座椅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吸能机构,所述的吸能机构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吸能腔,所述的吸能腔内设有褶皱状吸能件,所述的褶皱状吸能件为褶皱状塑料结构,所述的壳体外套有外罩,所述的壳体两侧外壁与外罩两侧内壁之间分别设有缓冲垫,所述的缓冲垫为海绵垫,所述的外罩的上端面设有支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当车辆侧翻时,外力撞击外罩的外侧壁,撞击力传递到海绵垫,进行部分吸能;b)进而撞击力穿过海绵垫传递到壳体内腔,褶皱状塑料结构吸收撞击力变形,完成吸能过程,对驾驶员侧向保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的侧向吸能方法,所述的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的座椅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吸能机构,所述的吸能机构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吸能腔,所述的吸能腔内设有褶皱状吸能件,所述的褶皱状吸能件为褶皱状塑料结构,所述的壳体外套有外罩,所述的壳体两侧外壁与外罩两侧内壁之间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宏灵陈长亮汪敏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