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表面固定金属离子的磁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53976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无机材料和生化分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表面固定金属离子的磁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磁性微球是在Fe↓[3]O↓[4]微球表面以溶胶凝胶法包覆二氧化硅,然后采用(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亚氨基二乙酸对其进行表面化学修饰,进而固定金属子而获得。该固定金属离子的磁性微球作为微吸附剂,可进行复杂肽段混合物中痕量磷酸化肽段的选择性富集,方法简单有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对低至20fmol/μL级的复杂肽段混合物中的磷酸化肽实现高选择性富集,富集效率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采用富集到的磷酸化肽样品可进而实现磷酸化位点的鉴定。该材料在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研究等领域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无机材料合成及生化分析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超顺磁性的表面固定金属离子的磁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并以其作为微吸附剂,可对复杂肽段混合物中的磷酸化肽段实现高选择性富集,并对富集的样品直接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质谱的分析和鉴定,进而实现磷酸化位点的鉴定。可使用于该类磁性微球的合成及适用于复杂肽段混合物中磷酸化肽段的有效富集及磷酸化位点的鉴定。
技术介绍
蛋白质的磷酸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调节着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等几乎所有的生命过程。细胞中所有的蛋白质有大约三分之一是磷酸化的,因此发展磷酸化蛋白的研究方法对于认识生命活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的飞行时间质谱成为磷酸化蛋白结构解析的强大辅助工具。但在质谱分析中,由于磷酸化肽段离子化效率低,因此其信号往往被非磷酸化肽段所抑制,这对磷酸化肽段的鉴定提出了挑战。在质谱分析前先对磷酸化蛋白或肽段进行专一的分离富集为磷酸化蛋白的结构解析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固定金属离子螯合色谱(IMAC)是该方面目前研究的热点。通过固定在多孔树脂上的金属离子和磷酸化肽段或蛋白的磷酸根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实现分离富集。但是该富集过程中,从树脂上洗脱样品时会造成的样品损失以及操作方法相对繁琐,因此对其进行改进是十分必要的。磁性聚合物微球以其本身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细胞分离、磁辅助给药和酶固定等众多领域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磁性聚合物微球融合了磁性材料的磁响应特性和微球聚合物材料的高分散性等优点,使得其对痕量肽段的富集成为可能。现有研究表明由于聚合物材料的包覆造成材料的磁感应强度大大下降,从而限制了该类材料在痕量物质的分离富集领域的发展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效率高、效果好,能对痕量磷酸化肽段进行高选择性富集及直接进行质谱分析的表面固定有金属离子的磁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表面固定有金属离子的磁性微球,是在超顺磁性Fe3O4微球表面以溶胶凝胶法包覆二氧化硅,然后采用(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亚氨基二乙酸对其表面进行化学修饰,进而固定金属离子而获得,其结构如下式所示 式中,F1表示四氧化三铁磁性微球,Si2表示磁球外面包覆的二氧化硅层;M表示表面固定的金属离子;这些金属离子M可以是Fe3+、Al3+、Ga3+、In3+、Ce3+、Zr4+、Ni2+或Cu2+等。用于磷酸化肽段富集的磁球外部固定的金属离子可以是Fe3+、Al3+、Ga3+、In3+、Ce3+或Zr4+等。上述表面固定金属离子的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如下(1)用水热法合成Fe3O4超顺磁性微球,其步骤为采用2.0-5.0克FeCl3·6H2O为原料,以40-100mL乙二醇为分散体系,添加5-10克无水乙酸钠,反应温度为190-210℃,反应时间为8-24小时,生成四氧化三铁磁性Fe3O4微球,其粒径是100-300nm。(2)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上述微球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其步骤为首先对水热法合成好的磁性微球进行表面活化,取10-100mg;加入1-3M的稀盐酸溶液超声分散5-15分钟;磁分离后加入10-40mL去离子水、50-250mL乙醇、1-3mL氨水,超声分散5-15分钟;机械搅拌同时加入0.05-3mL正硅酸乙酯,温度20-40℃,搅拌8-18小时。磁分离收集,水和乙醇清洗,40-60摄氏度真空干燥12-24,得磁性硅微球,其二氧化硅包覆层厚度为20-100nm;(3)在磁性硅球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固定金属离子,其步骤为在1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3-5g亚氨基二乙酸(iminodiacetic acid,IDA),加入浓度为9-11 M的NaOH水溶液溶解,最终溶液体积为40-60mL且pH值为9-12。将该反应器置于冰水浴中,磁力搅拌0.5-2h。在磁力搅拌的同时,在0.5-2h内,逐滴往反应器中加入1-3g GLYMO((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然后将混合溶液加热至50-70,反应4-8h,再将反应体系冷却。用浓盐酸将得到的IDA衍生的硅烷偶联试剂溶液的PH值调节为4-6。将0.01-0.03g磁性硅球超声分散在30-60mL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5.0-15.0mL上述实验制备的硅烷偶联试剂溶液,反应体系在30-50℃反应16-24h;最终将得到的产物用乙醇清洗干净。将得到的产物分散在10-20mL浓度为0.1-0.2M的FeCl3溶液中,振荡分散2-4h;然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材料。对包覆好二氧化硅磁性微球进行表面化学修饰,其过程是先合成GLYMO-IDA分子, GLYMO IDAGLYMO-IDA然后将其键合在硅球表面,进而螯合固定金属离子。其反应路线如下本专利技术中,水热法合成的四氧化三铁磁性微球和包覆好二氧化硅的磁性微球皆具有很好的超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70-100emu/g和50-80emu/g。本专利技术合成的具有超顺磁性表面固定金属离子的磁性微球可直接放入含有磷酸化肽的复杂肽段混合物中,无需特殊处理;富集好后,采用简单磁场作用即可实现磷酸化肽和其他样品的分离,无需离心,所以可以克服传统离心造成的非磷酸化肽的共离心沉淀问题;富集后样品无需洗脱,克服了样品洗脱过程造成的样品损失问题,并且该材料不存在传统材料的“孔洞效应”,可直接用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质谱分析,进而实现磷酸化位点的鉴定,方法简单实用有效。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富集体系的pH值为1-6,样品浓度为0.05-5ng/μL,超顺磁性微球量是10-1000μg/1mL样品,富集时间在15-90分钟,富集温度在20-45摄氏度,本专利技术可用任何一种合成的表面固定不同金属离子的磁性微球,其溶液分散性非常好,体系均匀稳定,有利于溶液中的磷酸化肽在材料上的富集。本专利技术的固定金属离子磁性微球合成方法简单有效并具有很好的磁场感应性;可对磷酸化肽进行有效选择性富集;富集过程无需离心分离,采用磁场作用就可实现材料和样品的分离;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质谱有很好的相容性,被固定金属离子磁性微球吸附后的样品无需样品洗脱步骤可直接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避免了洗脱过程造成的样品损失;方法简单有效。本专利技术可对低至20fmol/μL级的复杂肽段混合物中的磷酸化肽实现高选择性富集,富集效率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采用富集到的磷酸化肽样品可进而实现磷酸化位点的鉴定。该材料的合成及应用方法在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研究等领域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水热法合成的四氧化三铁磁性微球的透射电镜图。图2为水热法合成的四氧化三铁磁性微球(a)和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的磁性微球(b)的扫描电镜图。图3为水热法合成的四氧化三铁磁性微球(a)和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的磁性微球(b)的透射电镜图。可见磁球外部均匀包覆了二氧化硅层。图4为水热法合成的四氧化三铁磁性微球(实线)和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的磁性微球(虚线)的磁滞回线图。可见化学修饰前后磁球都具有很好的超顺磁性。图5为表面固定金属离子的修饰的磁性微球的合成路线图。图6为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的磁性微球(a)和表面固定Fe3+离子磁性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面固定金属离子的磁性微球,其特征在于是在超顺磁性Fe↓[3]O↓[4]微球表面以溶胶凝胶法包覆二氧化硅,然后采用(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亚氨基二乙酸对其表面进行化学修饰,进而固定金属离子而获得,其结构如下式所示 :***式中,F1表示四氧化三铁磁性微球,Si2表示磁球外面包覆的二氧化硅层;M表示表面固定的金属离子;这里金属离子M为Fe↑[3+]、Al↑[3+]、Ga↑[3+]、In↑[3+]、Ce↑[3+]、Zr↑[4+]、Ni↑[ 2+]或Cu↑[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春晖徐秀青李嫣张祥民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