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消防救援多功能支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65649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10:24
一种便携式消防救援多功能支点装置,设置一门式框架,在门式框架的左侧面及顶面分别设有挂绳支点;门式框架由左框架和右框架连接构成,其中左框架包括左侧板和左顶板,右框架包括右侧板和右顶板;左顶板与右顶板采用套接方式进行连接,即左顶板或右顶板其中任意一块设为矩形管,另一块作为插入板插入矩形管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方便携带、经济实用、既可实战运用、又可教学演示。

Portable fire fighting rescue multifunctional fulcrum device

A portable multifunctional fire rescue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fulcrum, door frame, door frame on the left side surface and the top surfac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lanyard fulcrum; the door frame comprises a left frame and the right frame connected, wherein the left frame comprises a left side plate and left the roof, the right frame includes a right side plate and a right left roof roof; the roof and the right sleeve are connected, namely the left or right one roof roof block has a rectangular tube, another piece as insert plates into the rectangular tub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table and reliable, convenient,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can use, but also practical teaching dem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消防救援多功能支点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消防设备,尤其是适用于高层建筑失火抢救及抢险救援现场,解决人员救助过程中难以找到可靠支点的问题,能够在楼体不同场合的窗口、梁、柱、墙体、屋顶平台等牢固部位开辟外部救援通道,快速施救节省救援时间,节省人力,提高救援效率;同时也可用于通过外部运送灭火器材,提升救援效率,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本专利技术还可应用于消防教学。
技术介绍
随着消防部队承担的抢险救援任务环境日益复杂化,在建筑楼层运用绳索救助的现场,经常难以找到或者没有可靠的救援支点的情况,苛刻的救援环境严重威胁着被困群众和消防员的生命安全及影响着救援的效率。目前,消防队员在实战中经常面临着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有人员被困梯子达不到高度、云梯车不能停靠时使用,消防电梯和楼梯间不能使用或火势过大不便返回,现场没有安全的固定支点不能使用绳索,被困人员较多需要往返救助人员及紧急情况下消防员自救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对运用固定支点进行救助的原理及应用技术,在消防教学中对学习者掌握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抢救难以找到支点的缺陷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方便携带、经济实用、既可实战运用、又可教学演示的便携式消防救援多向支点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消防救援多功能支点装置,设置一门式框架,在门式框架的左侧面及顶面分别设有挂绳支点;门式框架由左框架和右框架连接构成,其中左框架包括左侧板和左顶板,右框架包括右侧板和右顶板;左顶板与右顶板采用套接方式进行连接,即左顶板或右顶板其中任意一块设为矩形管,另一块作为插入板插入矩形管内,在所述矩形管与所述插入板上排列开设有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使左框架和右框架连接成为一门式框架;所述挂绳支点包括侧挂绳支点、顶面挂绳支点,挂绳支点采用圆柱形结构;在右框架上设有紧固整个门式框架的螺杆式固定转盘;固定转盘通过在左侧板或右侧板上开设的螺纹孔旋入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固定转盘设置为上下两排,每排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以确保结构的稳定可靠。本专利技术在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内侧设有锯齿形段或平面橡胶垫,用于增加与不同材质建筑材料墙体的摩擦力,使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本专利技术在侧挂绳支点一侧还设有滑轮组,用于作为倍力系统,在楼层施救中输送物质或救人,并能够省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方便携带、经济实用、既可实战运用、又可教学演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锯齿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橡胶垫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方式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见图1,一种便携式消防救援多功能支点装置,设置一门式框架,在门式框架的左侧面及顶面分别设有挂绳支点;门式框架由左框架1和右框架2连接构成,其中左框架1包括左侧板1.1和左顶板1.2,右框架2包括右侧板2.1和右顶板2.2;左顶板1.2与右顶板2.2采用套接方式进行连接,即左顶板或右顶板其中任意一块设为矩形管,另一块作为插入板插入矩形管内,在所述矩形管与所述插入板上排列开设有连接孔3,通过连接螺栓4使左框架1和右框架2连接成为一门式框架;所述挂绳支点包括侧挂绳支点5、顶面挂绳支点7,挂绳支点采用圆柱形结构;在右框架2上设有紧固整个门式框架的螺杆式固定转盘6;固定转盘6通过在左侧板1.1或右侧板2.1上开设的螺纹孔8旋入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固定转盘6设置为上下两排,每排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以确保结构的稳定可靠。本专利技术在左侧板1.1和右侧板2.1的内侧设有锯齿形段9,用于增加与不同材质建筑材料墙体的摩擦力,使结构更加稳定可靠。该锯齿形段还可以设为是橡胶垫9。本专利技术左侧板1.1、右侧板2.1和右顶板2.2既可直接采用金属板,也可采用金属框架结构,本实施例采用的是金属框架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所述固定转盘6设置为上下两排,每排为一个或一个以上,起到卡死、固定的作用,以确保结构的稳定可靠。本专利技术在左侧板1.1和右侧板2.1的内侧设有锯齿形段9,用于增加与墙体的摩擦力,使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本专利技术在侧挂绳支点5一侧还设有两个滑轮的滑轮组10,用于在楼层施救中输送物质或救人,并能够省力。在实战运用中,将本专利技术可迅速携带到建筑物施救点,根据现场建筑物墙体宽度将左框架1和右框架2进行插连接,并通过连接孔3旋入连接螺栓4连接本专利技术门式框架,通过固定转盘6进行紧固,再根据消防专业的挂绳及结扣挂在相应的挂绳支点上,就可以沿挂绳进行施救了,经测试,使用承重能力最差的倒卡固定方式,将200公斤的重物固定于该支点上,一小时内未出现滑动和脱落,能够满足消防的实战需要。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型,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携式消防救援多功能支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消防救援多功能支点装置,其特征是,设置一门式框架,在门式框架的左侧面及顶面分别设有挂绳支点;门式框架由左框架(1)和右框架(2)连接构成,其中左框架(1)包括左侧板(1.1)和左顶板(1.2),右框架(2)包括右侧板(2.1)和右顶板(2.2);左顶板(1.2)与右顶板(2.2)采用套接方式进行连接,即左顶板或右顶板其中任意一块设为矩形管,另一块作为插入板插入矩形管内,在所述矩形管与所述插入板上排列开设有连接孔(3),通过连接螺栓(4)使左框架(1)和右框架(2)连接成为一门式框架;所述挂绳支点包括侧挂绳支点(5)、顶面挂绳支点(7),挂绳支点采用圆柱形结构;在右框架(2)上设有紧固整个门式框架的螺杆式固定转盘(6);固定转盘(6)通过在左侧板(1.1)或右侧板(2.1)上开设的螺纹孔(8)旋入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消防救援多功能支点装置,其特征是,设置一门式框架,在门式框架的左侧面及顶面分别设有挂绳支点;门式框架由左框架(1)和右框架(2)连接构成,其中左框架(1)包括左侧板(1.1)和左顶板(1.2),右框架(2)包括右侧板(2.1)和右顶板(2.2);左顶板(1.2)与右顶板(2.2)采用套接方式进行连接,即左顶板或右顶板其中任意一块设为矩形管,另一块作为插入板插入矩形管内,在所述矩形管与所述插入板上排列开设有连接孔(3),通过连接螺栓(4)使左框架(1)和右框架(2)连接成为一门式框架;所述挂绳支点包括侧挂绳支点(5)、顶面挂绳支点(7),挂绳支点采用圆柱形结构;在右框架(2)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和丽秋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