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心柳珊瑚皂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619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颖的通式(1)甾体皂苷-灯心柳珊瑚皂苷,其中R↓[1]=R↓[2]=H和R↓[3]=CH↓[3]CO或R↓[1]=R↓[3]=H和R↓[2]=CH↓[3]CO或R↓[1]=CH↓[3]CO和R↓[2]=R↓[3]=H或R↓[1]=R↓[2]=R↓[3]=H。该通式中甾体皂苷是从柳珊瑚目鞭柳珊瑚科的灯芯柳珊瑚(Junceella  juncea)中分离得到,具有细胞毒性、抗炎、抗真菌及抗癌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颖的甾体皂苷——灯心柳珊瑚皂苷
技术介绍
柳珊瑚中富含二萜和甾醇,但据文献报道到目前为止从Junceella属的柳珊瑚中只分离到三个甾醇(参考文献Anjaneyulu,A.S.R.;Rao,N.S.K.J.Chem.Soc.1997,Perkin Trans 1,959-962.)。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从柳珊瑚中分离出新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甾体皂苷。本专利技术利用色谱分离技术从柳珊瑚目鞭柳珊瑚科的灯芯柳珊瑚(Junceella juncea)中分离得到新的甾体皂苷(Steroidal Glycosides)——灯心柳珊瑚皂苷(Junceellosides),且它们均有细胞毒性、抗炎、抗真菌及抗癌作用,从而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新的灯心柳珊瑚皂苷用下述通式(1)表示 其中R1=R2=H和R3=CH3CO,或R1=R3=H和R2=CH3CO,或R1=CH3CO和R2=R3=H或R1=R2=R3=H。本专利技术灯心柳珊瑚皂苷是新的甾体皂苷。上述通式(1)中R1=R2=H和R3=CH3CO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34H56O8,化学名称是胆甾-5-烯-3β,19,25三醇-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4’-单乙酸酯(4’-O-acetyl-3-O--cholest-5-ene-3β,19,25-triol),外观为白色粉末,下面简称为化合物1;R1=R3=H和R2=CH3CO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34H56O8,化学名称是胆甾-5-烯-3β,19,25-三醇-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3’-单乙酸酯(3’-O-acetyl-3-O--cholest-5-ene-3β,19,25-triol),外观为白色粉末,下面简称为化合物2;R1=CH3CO和R2=R3=H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34H56O8,化学名称是胆甾-5-烯-3β,19,25-三醇-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25-单乙酸酯(25-O-acetyl-3-O--cholest-5-ene-3β,19,25-triol),外观为白色粉末,下面简称为化合物3;上述通式(1)中R1=R2=R3=H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32H54O7,化学名称为胆甾-5-烯-3β,19,25-三醇-3-O-β-D-吡喃阿拉伯糖(3-O--cholest-5-ene-3β,19,25-triol),外观为白色粉末,下面简称为化合物4。本专利技术通式(1)的灯心柳珊瑚皂苷制备方法是以灯心柳珊瑚为原料,切碎后用乙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有机溶剂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粗提取物,将粗提取物悬溶于水,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浓缩得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将乙酸乙酯层进行常压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溶剂系统从10∶1到0∶1梯度洗脱;将在TLC(GF254)上用CHCl3-MeOH(9∶1)溶剂系统展开时极性最小的点Rf值约为0.7的组分合并,经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用CHCl3-MeOH(1∶1)冲洗,再经硅胶柱层析,用CHCl3-MeOH(11∶1)溶剂系统冲洗,纯化得化合物2;将在TLC(GF254)板上用CHCl3-MeOH(9∶1)溶剂系统展开时极性最小的点Rf值约为0.6的组分合并,经硅胶柱层析,用CHCl3-MeOH溶剂系统从12∶1到8∶2按梯度加大极性洗脱,其中用CHCl3-MeOH(11∶1)溶剂系统冲洗得的粗样经进一步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化合物1,用CHCl3-MeOH(10∶1)溶剂系统冲洗得的粗样再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化合物3,用CHCl3-MeOH(9∶1)溶剂系统冲洗得的粗样再经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用CHCl3-MeOH(1∶1)冲洗,纯化得化合物4。通过细胞毒性和其它活性筛选试验发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灯心柳珊瑚皂苷均有细胞毒性、抗炎、抗真菌及抗癌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通式(1)中R1=R2=H和R3=CH3CO的化合物1的制备以灯心柳珊瑚湿重12公斤为原料,切碎后用乙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有机溶剂提取3次,将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得粗提取物,将粗提取物悬溶于水,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各萃取3次,分别合并减压浓缩得乙酸乙酯层85克和正丁醇层56克;将乙酸乙酯层进行常压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溶剂系统从10∶1到0∶1梯度洗脱,薄层层析TLC(GF254)追踪合并得12个组分;将在TLC(GF254)板上用CHCl3-MeOH(9∶1)溶剂系统展开时极性最小的点Rf值约为0.6的组分合并,经硅胶柱层析,用CHCl3-MeOH溶剂系统从12∶1到8∶2按梯度加大极性洗脱,其中用CHCl3-MeOH(11∶1)溶剂系统冲洗得的粗样经进一步硅胶柱层析,纯化得白色粉末化合物1为41mg。该化合物的ESIMS谱在m/z 591-处显示准分子离子峰,结合高分辨HRESIMS和13C(DEPT)NMR谱,推出其分子式为C34H56O8。红外光谱中出现典型的糖吸收峰(3350cm-1和1067cm-1);通过二维1H-1H COSY、HMQC及HMBC实验,化合物1的13C-和1H-NMR谱中所有信号得到归属(见表1和2)。其13C NMR(DEPT)谱显示34个信号,包括27个基本骨架碳(4个甲基,12个亚甲基,7个次甲基和4个季碳)、一个五碳糖及一个乙酰基。1H NMR谱显示5个甲基、一个烯氢、一个氧化的亚甲基和6个糖质子,这些数据表明化合物1是一个胆甾醇类型的甾体皂苷;通过和cholest-5-ene-3β,7β,19-triol及2-deoxy-5β,20-dihydroxyecdysone的1H NMR谱数据相比较,可以归属化合物1中Me-18(δH0.73,s)、Me-21(δH0.93,d,J=6.4Hz)、Me-26/27(δH1.12,s)及H-19(δH3.61,3.82,each d,J=11.5Hz),而且这暗示C-19(δC62.8,t)和C-25(δC71.1,s)都被羟基化。这个推测得到HMBC谱的论证。其13C和1H NMR谱显示一个三取代双键,HMBC谱显示δH5.75(d,J=4.6Hz)与C-10(δC41.7,s)、C-8(δC33.4,d)相关,这表明有一个双键位于C-5和C-6之间。HMBC谱同时也显示以下相关点δH2.21(1H,t,J=11.5Hz)、2.46(1H,dd,J=2.4,13.0Hz)与C-10、C-5(δC134.9,s)、C-6(δC127.8,d)相关,故将δH2.21(1H,t,J=11.5Hz)、2.46(1H,dd,J=2.4,13.0Hz)归属为H-4。在1H-1H COSY谱中,H-4和H-3相关,推测C-3被氧化。在NOESY谱中,H-3与H-4α相关,H-19与H-4β相关,这表明C-3位上的羟基为β-取代。基于以上的数据分析,推断化合物1中皂元部分为胆甾-5-烯-3β,19,25-三醇;另外,通过将化合物1的1H NMR谱与化合物3-O--24(S)-campesta-5-ene-3βol、3-O--24-methylcholest-5-ene-3β,25-diol的氢谱数据相比较,推测化合物1中也存在一个β-D-吡喃阿拉伯糖。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下述通式(1)化合物:    ***  (1)    其中R↓[1]=R↓[2]=H和R↓[3]=CH↓[3]CO,或R↓[1]=R↓[3]=H和R↓[2]=CH↓[3]CO,或R↓[1]=CH↓[3]CO和R↓[2]=R↓[3]=H或R↓[1]=R↓[2]=R↓[3]=H。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淑华张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