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接头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33299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接头及其制造方法,该线束接头包括端子板和以包围所述端子板的方式形成的接头主体,所述端子板包括:端子板主体,包括以形成在中央的连接部为基准形成一对的第一端子板主体和第二端子板主体;电源接入部,包括第一电源接入部和第二电源接入部,所述第一电源接入部和所述第二电源接入部形成在所述端子板主体的上部两端,且分别包括用于供给电源的电源线可接入的具有空心的中空部;端子接入部,包括第一端子接入部和第二端子接入部,所述第一端子接入部和所述第二端子接入部形成在所述端子板主体的下部两端,并且与导线的导体的端子连接;接地弹簧,在所述端子板主体上与所述端子板主体平行地突出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接头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通过利用铆钉的压缩模具在端子板主体上一体形成接地弹簧的端子板的线束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线束(WireHarness)是指向汽车或各种电气装置通电的电线装置,其中,传递汽车燃料泵的操作信号的线束接头连接在汽车内装置,或者利用相互连接多个线束的线束接头来连接。此时,包括在所述线束接头且通过将电线连接在端子来通电的端子板(tabplate),在剥去导线前端侧的护皮(sheath)并露出导体后,将导体连接在所述端子板的端子接入部。现有技术中利用了如下的导线连接方法:在两端突出而以U字型形成的端子接入部上放置导线并通过挤压来将导线的导体放置后,通过电焊等方式将从外部露出的其余的部分连接在导线。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不仅多个导线的导体无法均匀地连接在端子接入部,而且导线导体的一部分有可能从端子连接电源的外部露出,因此无法获得理想的导电状态。而且,在包括于所述线束接头的端子板上形成用于接地的接地弹簧(groundspring)时,过去是先形成端子板主体后,通过电焊等方式在所述端子板主体上形成接地弹簧。作为与此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在韩国公开技术公报第1998-020681号(“接地弹簧固定结构”,公开日:1998年7月15日)公开了一种接地弹簧固定结构,所述接地弹簧固定结构将在阴极射线的外周面产生的静电引导(接地)至底盘架。但是,上述的现有的方法,由于通过电焊方式在端子板主体上形成尺寸非常小的接地弹簧,不仅端子板的制造时间增加,而且接地弹簧容易从端子板主体脱落,因此包括所述接地弹簧的线束接头有可能产生误操作或者无法获得理想的导电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接头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线束接头的制造方法通过利用铆钉的压缩模具将端子板主体和接地弹簧一体形成,因此不仅缩短在端子板形成接地弹簧的制造时间,而且防止接地弹簧容易从端子板主体脱离,从而能够获得理想的导电状态,因此可防止包括端子板的线束接头发生误操作。(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接头包括端子板和以包围所述端子板的方式形成的接头主体,所述端子板包括:端子板主体,包括以形成在中央的连接部为基准形成一对的第一端子板主体和第二端子板主体;电源接入部,包括第一电源接入部和第二电源接入部,所述第一电源接入部和所述第二电源接入部形成在所述端子板主体的上部两端,且分别包括用于供给电源的电源线可接入的具有空心的中空部;端子接入部,包括第一端子接入部和第二端子接入部,所述第一端子接入部和所述第二端子接入部形成在所述端子板主体的下部两端,并且与导线的导体的端子连接;接地弹簧,在所述端子板主体上与所述端子板主体平行地突出形成。尤其,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入部包括在所述中空部的内周面突出形成的突起部。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入部包括:导线放置部,其与所述端子板主体垂直地形成,且放置导线的导体;导线固定部,在所述导线放置部的两端突出形成以包围导线的导体。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入部,在所述导线放置部放置导线的导体,并通过压接方式固定导线的导体,所述压接方式为通过向内侧方向挤压使所述导线固定部相接。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入部包括:端子连接部,其形成在所述端子板主体的两端下部;线圈,其一端与所述端子连接部垂直地连接,另一端与导线的导体连接。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入部的所述线圈的另一端还包括可连接所述导线的导体的导线接入部。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板形成步骤,包括分别形成所述端子板主体和接地弹簧的单元形成步骤和通过压缩模具将所述接地弹簧一体形成于在所述单元形成步骤中形成的所述端子板主体的单元一体化步骤;导线接入步骤,将导线的导体和在所述端子板形成步骤中形成的端子板连接;以及接头完成步骤,在所述导线接入步骤中连接导线的导体的端子板上形成所述接头主体来完成线束接头。尤其,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板形成步骤通过利用铆钉的压缩模具将所述接地弹簧一体形成于端子板主体。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完成步骤通过注射方式形成所述接头主体。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完成步骤包括:第一接头完成步骤,通过注射方式在所述端子板中除连接部以外的部分形成接头主体;第二接头完成步骤,在去除所述连接部后,通过注射方式在去除所述连接部的部分形成接头主体。(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利用铆钉的压缩模具将端子板主体和接地弹簧形成一体,因此不仅缩短在端子板形成接地弹簧的制造时间,而且防止接地弹簧容易从端子板主体脱离,从而获得理想的导电状态,因此可防止包括端子板的线束接头发生误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的端子板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的端子板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形成在线束接头的端子板的电源接入部的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的端子板的另一个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的端子板的另一个主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的制造方法的图。附图说明标记1000:线束接头100:端子板110:端子板主体111:第一端子板主体112:第二端子板主体113:连接部120:电源接入部121:第一电源接入部122:第二电源接入部125:中空部126:突起部130:端子接入部131:第一端子接入部132:第二端子接入部135:导线放置部136:导线固定部137:端子连接部138:线圈139:导线连接部140:接地弹簧200:接头主体S1000:线束接头的制造方法S100:端子板形成步骤S110:单元形成步骤S120:单元一体化步骤S200:导线接入步骤S300:接头完成步骤S310:第一接头完成步骤S320:第二接头完成步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的立体图,图2至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的端子板的立体图和主视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线束接头1000包括由可通电的材料形成的端子板100和包围所述端子板100而形成的接头主体200。下面对所述端子板100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如图2至图3所示,所述端子板100包括端子板主体110、电源接入部120、端子接入部130及接地弹簧140。所述端子板主体110包括以形成在中央部分的连接部113为基准形成一对的第一端子板主体111和第二端子板主体112,所述连接部113是为了容易制造包括第一端子板主体111和第二端子板主体112的端子板主体110而形成的,所述连接部113的位置和形状并不限定于图中所示出的位置和形状,也可以有多种位置和形状的实施例,并且在所述端子板100上形成所述接头主体100时可去除。所述电源接入部120是用于向所述端子板100供给电源的结构,包括第一电源接入部121和第二电源接入部122,所述第一电源接入部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线束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接头包括端子板(100)和以包围所述端子板(100)的方式形成的接头主体(200),所述端子板(100)包括:端子板主体(110),包括以形成在中央的连接部(113)为基准形成一对的第一端子板主体(111)和第二端子板主体(112);电源接入部(120),包括第一电源接入部(121)和第二电源接入部(122),所述第一电源接入部和所述第二电源接入部形成在所述端子板主体(110)的上部两端,且分别包括用于供给电源的电源线可接入的具有空心的中空部(125);端子接入部(130),包括第一端子接入部(131)和第二端子接入部(132),所述第一端子接入部和所述第二端子接入部形成在所述端子板主体(110)的下部两端,并且与导线(1)的导体的端子连接;接地弹簧(140),在所述端子板主体(110)上与所述端子板主体(110)平行地突出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02 KR 10-2015-01530021.一种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接头包括端子板(100)和以包围所述端子板(100)的方式形成的接头主体(200),所述端子板(100)包括:端子板主体(110),包括以形成在中央的连接部(113)为基准形成一对的第一端子板主体(111)和第二端子板主体(112);电源接入部(120),包括第一电源接入部(121)和第二电源接入部(122),所述第一电源接入部和所述第二电源接入部形成在所述端子板主体(110)的上部两端,且分别包括用于供给电源的电源线可接入的具有空心的中空部(125);端子接入部(130),包括第一端子接入部(131)和第二端子接入部(132),所述第一端子接入部和所述第二端子接入部形成在所述端子板主体(110)的下部两端,并且与导线(1)的导体的端子连接;接地弹簧(140),在所述端子板主体(110)上与所述端子板主体(110)平行地突出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入部(120)包括在所述中空部(125)的内周面突出形成的突起部(12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入部(130)包括:导线放置部(135),其与所述端子板主体(110)垂直地形成,且放置导线(1)的导体;导线固定部(136),在所述导线放置部(135)的两端突出形成以包围导线(1)的导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入部(130),在所述导线放置部(135)放置导线(1)的导体,并通过压接方式固定导线(1)的导体,所述压接方式为通过向内侧方向挤压使所述导线固定部(136)相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志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EPC韩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