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电堆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28682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0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电堆散热装置,乘用车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乘用车前舱及乘用车车身,装置设置在乘用车前舱内,装置包括设置在乘用车前舱内的电堆散热器以及设置在电堆散热器后部的空调冷凝器,该空调冷凝器的后部设有与乘用车车身相对的主散热风扇,该主散热风扇对电堆散热器及空调冷凝器进行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满足电堆散热器的散热需求,同时保证了空调冷凝器的散热能力,使乘用车前舱内部几乎所有的位置都能实现空气的流动,提高了乘用车前舱内部整体的散热效果,同时还能兼顾节能降耗的需求,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燃料电池乘用车
,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电堆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燃料电池乘用车是一种用车载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电力作为动力的乘用车。在燃料电池乘用车中,燃料电池电堆的散热器与车载空调的冷凝器大都同时设置在乘用车的前舱内。由于电堆的工作温度一般较低,电堆散热器的水温比传统乘用车发动机的水温低,因此,当电堆散热器将热量散发至周围的环境中时,换热温差也相对较低,散热推动力小,在同样的散热面积下,散热效果会差很多。若增加电堆散热器的面积,则由于乘用车前舱的空间有限,电堆散热器增大,必将影响到空调冷凝器的散热效果,进而降低空调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电堆散热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电堆散热装置,乘用车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乘用车前舱及乘用车车身,所述的装置设置在乘用车前舱内,所述的装置包括设置在乘用车前舱内的电堆散热器以及设置在电堆散热器后部的空调冷凝器,该空调冷凝器的后部设有与乘用车车身相对的主散热风扇,该主散热风扇对电堆散热器及空调冷凝器进行散热。所述的主散热风扇固定设置在空调冷凝器上。该装置还包括一对分别设置在乘用车前舱内且位于主散热风扇两侧的辅助散热机构。所述的辅助散热机构包括风扇支架以及设置在风扇支架上的辅助散热风扇。所述的辅助散热风扇的扇叶所在平面与主散热风扇的扇叶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辅助散热风扇吹出的风与主散热风扇吹出的风相互交错,促进冷热空气之间的混合以及热量交换。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乘用车前舱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分别与温度传感器、主散热风扇及辅助散热风扇电连接的电气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乘用车前舱内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反馈至电气控制器,电气控制器控制主散热风扇及辅助散热风扇加大扇叶的转速,以提高空气流动的速率,促进散热;当温度降下来后,电气控制器控制主散热风扇及辅助散热风扇适当减小扇叶的转速,以降低能耗。所述的空调冷凝器的长度大于电堆散热器的长度。电堆散热器位于乘用车前舱内的前部,易于通过乘用车前舱的前端进行散热,同时适当增大空调冷凝器的尺寸,以进一步提高空调冷凝器的散热能力。所述的主散热风扇为直流散热风扇。该直流散热风扇功率较大,能够产生强劲的风,充分促进乘用车前舱内的空气流动。所述的乘用车前舱的前端开设有散热口。该散热口便于乘用车前舱内的热空气排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为了优先满足电堆散热器的散热需求,并在不降低空调性能的情况下,将电堆散热器设置在乘用车前舱内的前部,与乘用车前舱的前端距离最近,便于散热,同时将空调冷凝器设置在电堆散热器的后部,并适当加大其尺寸,以提高其散热能力。通过主散热风扇与辅助散热风扇相配合,使乘用车前舱内的空气产生充分的流动,尤其保证了空调冷凝器与乘用车车身之间空气的流动,利于将乘用车前舱内的热空气排出。温度传感器与电气控制器的配合使得装置不仅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能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在乘用车前舱内部有限的空间里,既满足电堆散热器的散热需求,同时保证了空调冷凝器的散热能力,总散热效果好;2)主散热风扇与辅助散热风扇保证了乘用车前舱内部几乎所有的位置都能实现空气的流动,提高了乘用车前舱内部整体的散热效果;3)在提高乘用车前舱内部散热效果的同时,还能兼顾节能降耗的需求,实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电堆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乘用车前舱、2—乘用车车身、3—电堆散热器、4—空调冷凝器、5—主散热风扇、6—风扇支架、7—辅助散热风扇、8—散热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电堆散热装置,乘用车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乘用车前舱1及乘用车车身2,乘用车前舱1的前端开设有散热口8,电堆散热装置设置在乘用车前舱1内,装置包括设置在乘用车前舱1内的电堆散热器3以及设置在电堆散热器3后部的空调冷凝器4,该空调冷凝器4的后部设有与乘用车车身2相对的主散热风扇5,主散热风扇5为直流散热风扇。主散热风扇5固定设置在空调冷凝器4上,主散热风扇5对电堆散热器3及空调冷凝器4进行散热。装置还包括一对分别设置在乘用车前舱1内且位于主散热风扇5两侧的辅助散热机构。辅助散热机构包括风扇支架6以及设置在风扇支架6上的辅助散热风扇7。辅助散热风扇7的扇叶所在平面与主散热风扇5的扇叶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乘用车前舱1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分别与温度传感器、主散热风扇5及辅助散热风扇7电连接的电气控制器。空调冷凝器4的长度大于电堆散热器3的长度。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为:为了优先满足电堆散热器3的散热需求,并在不降低空调性能的情况下,将电堆散热器3设置在乘用车前舱1内的前部,与乘用车前舱1的前端距离最近,便于散热,同时将空调冷凝器4设置在电堆散热器3的后部,并适当加大其尺寸,以提高其散热能力。通过主散热风扇5与辅助散热风扇7相配合,使乘用车前舱1内的空气产生充分的流动,尤其保证了空调冷凝器4与乘用车车身2之间空气的流动,利于将乘用车前舱1内的热空气排出。温度传感器与电气控制器的配合使得装置不仅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能耗。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辅助散热风扇7的扇叶所在平面与主散热风扇5的扇叶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辅助散热风扇7的扇叶所在平面与主散热风扇5的扇叶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其余同实施例1。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电堆散热装置,乘用车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乘用车前舱(1)及乘用车车身(2),所述的装置设置在乘用车前舱(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设置在乘用车前舱(1)内的电堆散热器(3)以及设置在电堆散热器(3)后部的空调冷凝器(4),该空调冷凝器(4)的后部设有与乘用车车身(2)相对的主散热风扇(5),该主散热风扇(5)对电堆散热器(3)及空调冷凝器(4)进行散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电堆散热装置,乘用车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乘用车前舱(1)及乘用车车身(2),所述的装置设置在乘用车前舱(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设置在乘用车前舱(1)内的电堆散热器(3)以及设置在电堆散热器(3)后部的空调冷凝器(4),该空调冷凝器(4)的后部设有与乘用车车身(2)相对的主散热风扇(5),该主散热风扇(5)对电堆散热器(3)及空调冷凝器(4)进行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电堆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散热风扇(5)固定设置在空调冷凝器(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电堆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一对分别设置在乘用车前舱(1)内且位于主散热风扇(5)两侧的辅助散热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电堆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散热机构包括风扇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高鹏林琦胡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