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控制容积室充气缓解位与制动位转换的分配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7542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4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容积室充气缓解位与制动位转换的分配阀,包括阀体组成,在所述阀体组成内设置有主阀套以及套接在主阀套内的主控套,所述主阀套与阀体组成固定连接,所述主控套在阀体组成内活塞杆的控制下相对于主阀套上下移动,在所述主阀套上设置有分别与容积室R1连通的容积室排气通路R1p以及容积室充气通路R1c。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容积室通路一分为二,在主阀套上分别设置与容积室连通的容积室排气通路以及容积室充气通路,并通过安装在圆柱状的主阀套与主控套之间的橡胶密封圈来隔断、分割、连通相应通路,而取代了原滑阀、节制阀及滑阀座的金属平面密封结,实现了各通路的通、断及密封,使容积室的充气、排气有序可控,不会紊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用空气制动分配阀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容积室充气缓解位与制动位转换的分配阀
技术介绍
目前,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用空气制动分配阀中的主控机构均为滑阀、节制阀和滑阀座,通过滑阀及节制阀的相对移动,并利用滑阀、节制阀和滑阀座之间的金属平面密封结构,来实现滑阀座、滑阀及节制阀上各通路相互连通的控制,从而实现分配阀的制动、缓解、保压等作用性能。在现有分配阀的结构中,容积室充气缓解位与制动位的转换是通过滑阀座设置的一个通路分别与滑阀上设置的充、排气通路对应连通来实现的,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滑阀上的充、排气通路十分靠近,且滑阀座与滑阀之间采用金属平面的密封结构,因此,充、排气通路之间的金属密封面容易出现泄漏的现象,从而影响容积室的正常充气、排气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容积室的充气、排气有序可控,而且运行稳定可靠的用于控制容积室充气缓解位与制动位转换的分配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控制容积室充气缓解位与制动位转换的分配阀,包括阀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组成内设置有主阀套以及套接在主阀套内的主控套,所述主阀套与阀体组成固定连接,所述主控套在阀体组成内活塞杆的控制下相对于主阀套上下移动,在所述主阀套上设置有分别与容积室R1连通的容积室排气通路R1p以及容积室充气通路R1c,所述容积室排气通路R1p通过主控套上设置的容积室排气环槽D2与主阀套上的排气通路D1连通,所述容积室充气通路R1c通过主控套上设置的容积室充气环槽G4与主控套内部的充气通路G3一端连通,所述充气通路G3另一端与活塞杆的内部通路连通,所述活塞杆的内部通路与阀体组成内活塞组成的下部腔室G1连通,所述活塞组成的下部腔室G1与工作风缸连通,在所述主阀套与主控套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分别设置在容积室排气环槽D2上方、容积室充气环槽G4下方以及容积室排气环槽D2与容积室充气环槽G4之间,通过主控套的上下移动,在分配阀处于充气缓解位时,所述容积室排气通路R1p开放且容积室充气通路R1c关闭,在分配阀处于制动位时,所述容积室充气通路R1c开放且容积室排气通路R1p关闭。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控制容积室充气缓解位与制动位转换的分配阀,其在从充气缓解位到制动位切换的过程中,所述主控套上对应的橡胶密封圈先关闭容积室排气通路R1p后,再通过对应的橡胶密封圈将容积室充气通路R1c打开;在从制动位到充气缓解位切换的过程中,所述主控套上对应的橡胶密封圈先关闭容积室充气通路R1c后,再通过对应的橡胶密封圈将容积室排气通路R1p打开。本技术将容积室通路一分为二,在主阀套上分别设置与容积室连通的容积室排气通路以及容积室充气通路,并通过安装在圆柱状的主阀套与主控套之间的橡胶密封圈来隔断、分割、连通相应通路,而取代了原滑阀、节制阀及滑阀座的金属平面密封结,实现了各通路的通、断及密封,使容积室的充气、排气有序可控,不会紊乱,不仅大大提高了分配阀的作用可靠性,有效延长了分配阀的维保周期,而且制造工艺简单,对操作者技能要求低,劳动强度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充气缓解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阀体组成内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在制动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阀体组成内部放大图。图中标记:1为阀体组成,2为主阀套,3为主控套,4为活塞杆,4a为活塞杆的内部通路,5为活塞组成,6为橡胶密封圈,7为主控内套,8为稳定杆,9为递动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控制容积室充气缓解位与制动位转换的分配阀,包括阀体组成1,在所述阀体组成1内设置有主阀套2以及套接在主阀套2内的主控套3,所述主阀套2与阀体组成1固定连接,所述主控套3在阀体组成1内活塞杆4的控制下相对于主阀套2上下移动,在所述主阀套2上设置有分别与容积室R1连通的容积室排气通路R1p以及容积室充气通路R1c,所述容积室排气通路R1p通过主控套3上设置的容积室排气环槽D2与主阀套2上的排气通路D1连通,所述容积室充气通路R1c通过主控套3上设置的容积室充气环槽G4与主控套3内部的充气通路G3一端连通,所述充气通路G3另一端与活塞杆4的内部通路4a连通,所述活塞杆4的内部通路4a与阀体组成1内活塞组成5的下部腔室G1连通,所述活塞组成5的下部腔室G1与工作风缸连通,在所述主阀套2与主控套3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6,所述橡胶密封圈6分别设置在容积室排气环槽D2上方、容积室充气环槽G4下方以及容积室排气环槽D2与容积室充气环槽G4之间,通过主控套3的上下移动,在分配阀处于充气缓解位时,所述容积室排气通路R1p开放且容积室充气通路R1c关闭,在分配阀处于制动位时,所述容积室充气通路R1c开放且容积室排气通路R1p关闭。其中,在从充气缓解位到制动位切换的过程中,所述主控套3上对应的橡胶密封圈6先关闭容积室排气通路R1p后,再通过对应的橡胶密封圈6将容积室充气通路R1c打开;在从制动位到充气缓解位切换的过程中,所述主控套3上对应的橡胶密封圈6先关闭容积室充气通路R1c后,再通过对应的橡胶密封圈6将容积室排气通路R1p打开。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如图1和2所示,为本技术在充气缓解位的示意图。a、初充气。当列车管充气时,压力空气经列车管、支管等到此分配阀,然后,有一路经通路L1到活塞组成5的上部腔室,活塞组成5下移,活塞组成5通过活塞杆4带动主控内套7同时通过活塞杆4上肩推动主控套3一起下移,一直到活塞组成5下端碰到主阀体为止。这时,活塞组成5、活塞杆4、主控内套7、主控套3处于充气缓解位。列车管压力空气经过不同的通路分别向工作风缸、副风缸等风缸(室)充气,使工作风缸、副风缸等风缸(室)充到定压(如500kPa或600kPa),供列车运行时减速或停车制动之用。工作风缸充气:列车管压力空气→L2→主阀套对应通路→主控套L8→主控套G2→活塞组成的下部腔室G1→工作风缸。副风缸充气:列车管压力空气→充气部(受工作风缸控制)→副风缸。中继部的中继灌胶阀上侧F2与副风缸一直是连通的,副风缸压力空气在中继灌胶上侧等候着,为下一步制动作用作好准备。列车管压力空气→L4→主阀套对应通路→主控套L5→主控套L6,为下一次制动时起第一阶段局部减压作好准备。b、再充气和缓解。列车管经过减压,使列车进行制动以后,当再向列车管充气时,由于列车管增压,破坏了活塞组成5两侧在制动保压时的压力平衡状态,当活塞组成5两侧的压强差产生的向下作用力与活塞组成5重力之和超过了主控套上橡胶密封圈与主阀套间的摩擦阻力时,活塞组成5带动主控内套、主控套一起下移到充气缓解位。这时,工作风缸、副风缸等风缸(室)得到再充气,容积室和制动缸排气(缓解),制动机处于缓解状态。上述“初充气”时的所有通路,在再充气时也都具有。容积室缓解:容积室压力空气→R1→主阀套R1p→主控套D2→D1→大气。中继部中继活塞下腔的压力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控制容积室充气缓解位与制动位转换的分配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控制容积室充气缓解位与制动位转换的分配阀,包括阀体组成(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组成(1)内设置有主阀套(2)以及套接在主阀套(2)内的主控套(3),所述主阀套(2)与阀体组成(1)固定连接,所述主控套(3)在阀体组成(1)内活塞杆(4)的控制下相对于主阀套(2)上下移动,在所述主阀套(2)上设置有分别与容积室R1连通的容积室排气通路R1p以及容积室充气通路R1c,所述容积室排气通路R1p通过主控套(3)上设置的容积室排气环槽D2与主阀套(2)上的排气通路D1连通,所述容积室充气通路R1c通过主控套(3)上设置的容积室充气环槽G4与主控套(3)内部的充气通路G3一端连通,所述充气通路G3另一端与活塞杆(4)的内部通路(4a)连通,所述活塞杆(4)的内部通路(4a)与阀体组成(1)内活塞组成(5)的下部腔室G1连通,所述活塞组成(5)的下部腔室G1与工作风缸连通,在所述主阀套(2)与主控套(3)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6),所述橡胶密封圈(6)分别设置在容积室排气环槽D2上方、容积室充气环槽G4下方以及容积室排气环槽D2与容积室充气环槽G4之间,通过主控套(3)的上下移动,在分配阀处于充气缓解位时,所述容积室排气通路R1p开放且容积室充气通路R1c关闭,在分配阀处于制动位时,所述容积室充气通路R1c开放且容积室排气通路R1p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控制容积室充气缓解位与制动位转换的分配阀,包括阀体组成(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组成(1)内设置有主阀套(2)以及套接在主阀套(2)内的主控套(3),所述主阀套(2)与阀体组成(1)固定连接,所述主控套(3)在阀体组成(1)内活塞杆(4)的控制下相对于主阀套(2)上下移动,在所述主阀套(2)上设置有分别与容积室R1连通的容积室排气通路R1p以及容积室充气通路R1c,所述容积室排气通路R1p通过主控套(3)上设置的容积室排气环槽D2与主阀套(2)上的排气通路D1连通,所述容积室充气通路R1c通过主控套(3)上设置的容积室充气环槽G4与主控套(3)内部的充气通路G3一端连通,所述充气通路G3另一端与活塞杆(4)的内部通路(4a)连通,所述活塞杆(4)的内部通路(4a)与阀体组成(1)内活塞组成(5)的下部腔室G1连通,所述活塞组成(5)的下部腔室G1与工作风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君
申请(专利权)人: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