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用轴承的润滑油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04301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3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冷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泵用轴承的润滑油冷却结构,未借助太多外部设备,通过在泵轴内开循环通道,让润滑油在泵轴自身旋转作用下在循环通道内流动,与叶轮中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实现对润滑油的冷却,然后将冷却好了的润滑油进入轴承运行是温度较高的区域,从而实现对轴承的冷却。

Lubricating oil cooling structure for pump bearing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oling, lubricating oil bearing cooling structure of a pump, too many external devices without help, through the open circulation channel on the pump shaft, let the lubricating oil in the pump shaft rotates under the action of flow in circular channel, the heat exchange of lubricating oil and cooling water cooling impeller the lubricating oil and cooling well into the bearing is running high temperature region, thus realizing the bearing c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冷却
,特别涉及一种泵用轴承的润滑油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况会使离心泵轴和轴承工作在高压、高速的环境中。转动的轴类零件常与轴承组合来完成动能的传输,轴承作为轴的支撑端在轴的高速旋转下产生大量的热,轴承高速旋转而产生的摩擦热量,使轴和轴承的温升大大高于其允许工作温升范围,高温会导致润滑油结焦,密封环发生积炭而失去弹性等不良后果。迫切需要用冷却效果好的轴和轴承装置对其进行冷却。CN104421214A公布了一种高温泵轴承冷却装置,该方案包括轴承箱内润滑油冷却回路和轴承箱外壁风冷却回路,润滑油在轴承箱内润滑油冷却回路内循环流动对轴承滚珠表面进行强制对流换热,外部再用风冷对轴承箱进行冷却。CN203430866U公布了一种卧式离心泵轴和轴承冷却装置,采用内部冷却水管路和外部冷却水流道的双重冷却措施通过螺旋形流道和环形流道的双重流道形式、环形流道开槽的方法增强卧式离心泵轴与轴承的冷却效果。上述方案都采用了较为复杂的外部设备对轴承进行了冷却。而现有的泵用轴承的冷却大部分也是采用外部设备对轴承内的油腔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从而实现对轴承的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用轴承的润滑油冷却结构。通过让润滑油在泵轴内的循环通道内流动,与叶轮中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实现对润滑油的冷却,从而实现对轴承的冷却。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泵用轴承的润滑油冷却结构,包括泵轴、叶轮、叶轮螺母、轴承、轴承压盖、储油腔、轴承挡套、润滑油循环通道、小型叶轮、冷却水通道;所述的泵轴的外周面下部依次设有键槽段和螺纹段,所述叶轮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的螺纹段上并将叶轮轴向固定在泵轴上,所述叶轮通过键径向固定在泵轴的键槽段上。所述的轴承安装在泵轴上,轴承压盖和轴承挡套压紧轴承并将其固定,所述泵轴、轴承和轴承挡套之间形成储油腔;所述的储油腔内装有润滑油,并且润滑油能流向轴承。所述的润滑油循环通道设于在泵轴内,依次由进油段进口处,进油段,换热段,出油段,出油段出口处组成;进油段进口处放置在储油腔,在进油段进口处安装有小型叶轮,叶片的旋向与泵轴的旋向一致;当泵轴旋转时,带动叶轮旋转使油腔内的润滑油进入循环通道。出油段的出口处放置在轴承靠近轴承盖的一侧,并且穿过轴承挡套,使冷却的润滑油流出,这样冷却好的润滑油能够直接流向轴承工作时温度较高的区域。所述小型叶轮为圆柱叶轮。所述换热段设于泵轴的螺纹段顶部,为螺纹段的顶部开的Y型凹槽,在Y型凹槽的上两端沿泵轴开孔分别形成循环管道的两条出油段的孔道,在Y型凹槽的下端沿泵轴开孔分别形成循环管道的进油段。所述叶轮螺母与叶轮连接起来,将换热段密封封闭起来,让润滑油在循环通道里流动不会泄漏。所述的叶轮螺母中还开有冷却水通道,使叶轮中的冷却水能在其中流动,增加冷却润滑油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将轴承内的润滑油在泵轴内循环流动,与叶轮中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冷却,最后将冷却好的润滑油送到轴承中温度较高的区域,实现对轴承的冷却。能够有效的利用泵本身的冷却水不需要其他外部的设备对轴承进行有效的冷却,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泵轴的热平衡。附图说明图1是泵用轴承润滑油冷却结构示意图;图2是换热段结构示意图;图3是换热段Y型槽结构示意图;图4是小型叶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泵轴;2、叶轮;3、叶轮螺母;4、轴承;5、轴承压盖;6、储油腔;7、轴承挡套;8、润滑油循环通道;9、小型叶轮;10、冷却水通道;11、进油段;12、进油段进口处;13、换热段;14、出油段;15、出油段出口处。具体实施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泵用轴承的润滑油冷却结构的实施例,该结构包括泵轴1,叶轮2,叶轮螺母3,轴承4,轴承压盖5,储油腔6,轴承挡套7,润滑油循环通道8,小型叶轮9,冷却水通道10,进油段11,进油段进口处12,换热段13,出油段14,出油段出口处15。轴承4安装在泵轴1上,轴承压盖5和轴承挡套7压紧轴承4将其固定,泵轴1、轴承4和轴承挡套7之间形成储油腔6,储油腔6内装有润滑油,并且能够流向轴承4。泵轴1内部设有润滑油循环通道8,润滑油循环通道8依次由进油段进口处12,进油段11,换热段13,出油段14,出油段出口处15组成,进油段进口处12安装有小型叶轮9。如图4所示,小型叶轮9旋向与泵轴1一致,泵轴1旋转时带动小型叶轮9将储油腔6内的润滑油进入循环通道8,流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依次流过进油段11换热段13出油段14,最后将冷却好的润滑油进入轴承4处。泵轴1的外周面下部依次设有键槽段和螺纹段,叶轮螺母3通过螺纹连接在螺纹段上并将叶轮2轴向固定在泵轴上,叶轮2通过键径向固定在键槽段上。如图3所示,润滑油循环通道的换热段13为在泵轴1螺纹段的顶部开的Y型凹槽,在Y型凹槽的上两端沿泵轴1开孔分别形成循环管道的两条出油段14的孔道,在Y型凹槽的下端沿泵轴1开孔分别形成循环管道的进油段11,然后叶轮螺母3与叶轮2连接起来,将换热段密封封闭起来,让润滑油在循环通道里流动不会泄漏。叶轮螺母3中还开有冷却水通道10,叶轮中的冷却水在叶轮旋转作用下能在其中流动,增加冷却润滑油的效果。以上,为本专利技术专利参照实施例做出的具体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包含本专利技术构思范围内的其它实施例或变形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泵用轴承的润滑油冷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泵用轴承的润滑油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轴(1),叶轮(2),叶轮螺母(3),轴承(4),轴承压盖(5),储油腔(6),轴承挡套(7),润滑油循环通道(8),小型叶轮(9),冷却水通道(10);所述泵轴(1)的外周面下部依次设有键槽段和螺纹段,叶轮螺母(3)通过螺纹连接在螺纹段上并将叶轮(2)轴向固定在泵轴上,叶轮(2)通过键径向固定在键槽段上;所述轴承(4)安装在泵轴(1)上,轴承压盖(5)和轴承挡套(7)压紧轴承(4)并将其固定,所述泵轴(1)、轴承(4)和轴承挡套(7)之间形成储油腔(6);所述润滑油循环通道(8)设于泵轴(1)内部,依次由进油段进口处(12),进油段(11),换热段(13),出油段(14),出油段出口处(15)组成;进油段进口处(12)放置在储油腔,出油段出口处(15)放置在轴承靠近轴承盖的一侧,并且穿过轴承挡套(7);所述进油段进口处(12)安装有小型叶轮(9),小型叶轮(9)的旋向与泵轴(1)一致,泵轴(1)旋转时带动小型叶轮(9)将储油腔(6)内的润滑油进入循环通道(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用轴承的润滑油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轴(1),叶轮(2),叶轮螺母(3),轴承(4),轴承压盖(5),储油腔(6),轴承挡套(7),润滑油循环通道(8),小型叶轮(9),冷却水通道(10);所述泵轴(1)的外周面下部依次设有键槽段和螺纹段,叶轮螺母(3)通过螺纹连接在螺纹段上并将叶轮(2)轴向固定在泵轴上,叶轮(2)通过键径向固定在键槽段上;所述轴承(4)安装在泵轴(1)上,轴承压盖(5)和轴承挡套(7)压紧轴承(4)并将其固定,所述泵轴(1)、轴承(4)和轴承挡套(7)之间形成储油腔(6);所述润滑油循环通道(8)设于泵轴(1)内部,依次由进油段进口处(12),进油段(11),换热段(13),出油段(14),出油段出口处(15)组成;进油段进口处(12)放置在储油腔,出油段出口处(15)放置在轴承靠近轴承盖的一侧,并且穿过轴承挡套(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强刘刚朱荣生张本营李梦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