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志远专利>正文

车撑装置及运动自行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84794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7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车撑装置及运动自行车,属于自行车配件及自行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如何快速拆卸车撑装置并不损伤运动自行车车架及车撑装置丢失的问题。技术方案为:车撑装置,包括支撑杆、旋转卡盘和拆卸装置,拆卸装置通过旋转卡盘设置在支撑杆上端;支撑杆为可伸缩支撑杆,其包括外杆和内杆,外杆为中空结构,内杆能够伸缩于外杆内,外杆与内杆通过锁紧机构紧固;拆卸装置包括U型夹环和快拆螺丝,U型夹环两端部均开有螺丝孔,快拆螺丝依次穿设于两个螺丝孔内。运动自行车,包括车轮和车架,还包括车撑装置;车撑装置通过拆卸装置固定于车架中部的立管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配件及自行车
,具体地说是车撑装置及运动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在中国非常普及,最初主要是作为交通工具,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运动健身意识的增强,出现一种以运动为目的的运动自行车。运动自行车主要包括山地车,公路车,竞速车等车型。运动自行车既能满足人们的运动健身需求,又能满足人们平时的日常出行需要。由于对运动自行车使用目的的不同,可能需要随时对运动自行车进行一些配件的增减,运动自行车的车撑装置拆卸更为频繁,而传统的车撑装置不利于快速拆卸。车撑装置一般安装于运动自行车的车架后叉片处或者平叉上,这种安装方式对运动自行车尤其是高端的碳架运动自行车的偏软车架会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以至于现在绝大部分运动自行车出厂都不再装车撑,但是又给人们平时的日常出行造成不便。专利号为:CN201520659422.X,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运动自行车可折叠车撑,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车撑本体,所述车撑本体由车撑上体、调节螺栓、车撑下体和车撑脚组成,所述车撑上体顶端有长方形槽口,该车撑上体的下部设置有调节槽A;所述车撑下体的上部设置与车撑上体的调节槽A相配合的调节槽B,该车撑下体的底端通过合页铰接有车撑脚;所述车撑上体与车撑下体通过两个连接螺栓穿插过调节槽A和调节槽B连接固定。使用时不固定在自行车上,随身携带或者放入自行车工具包里,停放自行车时拿出来展开,支撑在曲柄和脚蹬链接轴上。此公开的专利虽然解决了拆卸车撑的问题,但是此车撑装置不固定于自行车上,特别容易丢失,反而成了累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快速拆卸而又不会对运动自行车车架造成损伤且不易丢失的车撑装置,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车撑装置及运动自行车,来解决如何快速拆卸车撑装置并不损伤运动自行车车架及车撑装置丢失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车撑装置,包括支撑杆、旋转卡盘和拆卸装置,拆卸装置通过旋转卡盘设置在支撑杆上端;支撑杆为可伸缩支撑杆,其包括外杆和内杆,外杆为中空结构,内杆能够伸缩于外杆内,外杆与内杆通过锁紧机构紧固;拆卸装置包括U型夹环和快拆螺丝,U型夹环两端部均开有螺丝孔,快拆螺丝依次穿设于两个螺丝孔内。所述的车撑装置,锁紧机构包括外杆底部的内螺纹、内杆顶部的外螺纹以及内杆底部的外螺纹,外杆底部的内螺纹与内杆顶部的外螺纹或内杆底部的外螺纹配合紧固外杆与内杆。所述的车撑装置,锁紧机构包括锁紧圈和螺栓;螺栓端部依次穿过锁紧圈和外杆后,顶在内杆外壁上。所述的车撑装置,内杆外径比外杆内径小1~5mm。所述的车撑装置,支撑杆的内杆底部套有胶垫。所述的车撑装置,拆卸装置的U型夹环内壁设置有弹性垫环。所述的车撑装置,旋转卡盘内设置有阻力齿扣。运动自行车,包括车轮和车架,还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车撑装置;车撑装置通过拆卸装置固定于车架中部的立管上。所述的运动自行车,拆卸装置固定于立管的中部,支撑杆位于立管的前方。本技术的车撑装置及运动自行车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车撑装置通过拆卸装置可以完成快速的拆卸,操作简单,能够满足人们对运动自行车的不同使用需求;2、支撑杆为可伸缩支撑杆,通过锁紧机构固定,方便支撑杆的拉长与缩短,便于支撑;3、支撑杆的内杆底部套有胶垫可以有效地减少内杆与地面接触所造成的损伤;4、拆卸装置的U型夹环内壁的弹性垫环可以有效地保护运动自行车的安装部位及安装部位的车漆;5、旋转卡盘带有阻力齿扣,能够自由旋转,可以确定不同的支撑角度,由于阻力的存在,又能确保支撑杆不会自主回位;6、运动自行车的车撑装置安装于车架最为坚固的车架中部的立管上,较安装于运动自行车车架后叉片处或者平叉上对车架的损伤减小;7、支撑杆位于立管的前方,不会影响运动自行车的正常骑行;8、车撑装置安装位置,支撑点高于运动自行车重心点,支撑力大大减小,能够减少运动自行车的车架所受的损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车撑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车撑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运动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撑装置,2、支撑杆,3、旋转卡盘,4、拆卸装置,5、外杆,6、内杆,7、U型夹环,8、快拆螺丝,9、内螺纹,10、外螺纹,11、胶垫,12、弹性垫环,13、阻力齿扣,14、锁紧圈,15、螺栓,16、车轮,17、车架,18、立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车撑装置1,包括支撑杆2、旋转卡盘3和拆卸装置4,拆卸装置4通过旋转卡盘3设置在支撑杆2上端;支撑杆2为可伸缩支撑杆2,其包括外杆5和内杆6,外杆5为中空结构,内杆6能够伸缩于外杆5内,外杆5与内杆6通过锁紧机构紧固;拆卸装置4包括U型夹环7和快拆螺丝8,U型夹环7两端部均开有螺丝孔,快拆螺丝8依次穿设于两个螺丝孔内。锁紧机构包括外杆5底部的内螺纹9、内杆6顶部的外螺纹10以及内杆6底部的外螺纹10,外杆5底部的内螺纹9与内杆6顶部的外螺纹10或内杆6底部的外螺纹10配合紧固外杆5与内杆6。内杆6外径比外杆5内径小1mm。支撑杆2的内杆6底部套有胶垫11。拆卸装置4的U型夹环7内壁设置有弹性垫环12。旋转卡盘3内设置有阻力齿扣13。内杆6位于外杆5内部时,外杆5底部的内螺纹9与内杆6底部的外螺纹10配合紧固外杆5与内杆6。需要将内杆6拉出外杆5内部时,首先松动外杆5底部的内螺纹9与内杆6底部的外螺纹10,将内杆6拉出外杆5内部,外杆5底部的内螺纹9与内杆6顶部的外螺纹10配合紧固外杆5与内杆6。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车撑装置1,包括支撑杆2、旋转卡盘3和拆卸装置4,拆卸装置4通过旋转卡盘3设置在支撑杆2上端;支撑杆2为可伸缩支撑杆2,其包括外杆5和内杆6,外杆5为中空结构,内杆6能够伸缩于外杆5内,外杆5与内杆6通过锁紧机构紧固;拆卸装置4包括U型夹环7和快拆螺丝8,U型夹环7两端部均开有螺丝孔,快拆螺丝8依次穿设于两个螺丝孔内。锁紧机构包括锁紧圈14和螺栓15;螺栓15端部依次穿过锁紧圈14和外杆5后,顶在内杆6外壁上。内杆6外径比外杆5内径小5mm。支撑杆2的内杆6底部套有胶垫11。拆卸装置4的U型夹环7内壁设置有弹性垫环12。旋转卡盘3内设置有阻力齿扣13。实施例3: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运动自行车,包括车轮16和车架17,还包括实施例2的车撑装置1;车撑装置1通过拆卸装置4固定于车架17中部的立管18上。拆卸装置4固定于立管18的中部,支撑杆2位于立管18的前方。当平时生活需要使用运动自行车时,可以通过拆卸装置4将车撑装置1安装于运动自行车上,将拆卸装置4的快拆螺丝8松下,将U型夹环7卡入运动自行车的立管18处,通过快拆螺丝8固定。需要停车后时往外拉动外杆5带动旋转卡盘3转动到一定角度,松动螺栓15,放出内杆6,内杆6底部的胶垫11接触地面后拧紧螺栓15完成停车操作。运动自行车准备骑行时通过松开螺栓15内杆6收回至外杆5内,然后拧紧锁紧螺栓15完成对内杆6的固定;旋转外杆5带动旋转卡盘3转动,外杆5转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撑装置及运动自行车

【技术保护点】
车撑装置,包括支撑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卡盘和拆卸装置,拆卸装置通过旋转卡盘设置在支撑杆上端;支撑杆为可伸缩支撑杆,其包括外杆和内杆,外杆为中空结构,内杆能够伸缩于外杆内,外杆与内杆通过锁紧机构紧固;拆卸装置包括U型夹环和快拆螺丝,U型夹环两端部均开有螺丝孔,快拆螺丝依次穿设于两个螺丝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车撑装置,包括支撑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卡盘和拆卸装置,拆卸装置通过旋转卡盘设置在支撑杆上端;支撑杆为可伸缩支撑杆,其包括外杆和内杆,外杆为中空结构,内杆能够伸缩于外杆内,外杆与内杆通过锁紧机构紧固;拆卸装置包括U型夹环和快拆螺丝,U型夹环两端部均开有螺丝孔,快拆螺丝依次穿设于两个螺丝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撑装置,其特征在于锁紧机构包括外杆底部的内螺纹、内杆顶部的外螺纹以及内杆底部的外螺纹,外杆底部的内螺纹与内杆顶部的外螺纹或内杆底部的外螺纹配合紧固外杆与内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撑装置,其特征在于锁紧机构包括锁紧圈和螺栓;螺栓端部依次穿过锁紧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