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春艳专利>正文

一种方便转移患者的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79600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6 0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便转移患者的护理床,包括床架、床板和第一顶升装置,所述床架为水平放置的矩形框,所述床架内部靠近两个短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平行于短端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内设置有贯通上下面的通槽,所述床板为与床架对应的长方形板,所述床板底部设置有与两个通槽分别对应的滚轮组,所述第一顶升装置包括第二横梁、千斤顶和支撑板。在千斤顶、滚轮组和支撑板作用下,床板可以滑行到相应的护理床上并贴紧床架,降低了转移患者需要的劳动强度,同时避免了转移患者时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方便转移患者的护理床。
技术介绍
许多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住院期间经常需要转换床位,但是很多患者行动不便,需要多人合力将患者抬起转移到下一个床位上,该过程对操作者的配合度和体力要求都较高,而且转移过程中容易因为操作不当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因此急需一种操作简便的可方便转移患者的护理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转移患者的护理床,可大幅降低转移患者时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体力和配合度要求,而且转移更平稳、大幅降低对患者的二次伤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方便转移患者的护理床,包括床架、床板和第一顶升装置,所述床架为水平放置的矩形框,所述床架内部靠近两个短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平行于短端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内设置有贯通上下面的通槽,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底面均设置有一根竖直方向的床腿,所述床板为与床架对应的长方形板,所述床板底部设置有与两个通槽分别对应的两个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可完全落入对应的通槽内,所述第一顶升装置包括第二横梁、千斤顶和支撑板,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每个第一横梁的正下方且第二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到对应的床腿上,所述千斤顶固定安装于每个第二横梁的上方,所述每个千斤顶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水平的支撑板,所述每个支撑板均与第一横梁平行,所述每个支撑板的顶面与滚轮组的底面接触,所述每个支撑板均位于对应的第一横梁的通槽内。转移患者时,先将两张护理床的长端靠在一起,然后升起支撑板,使支撑板上升到一定高度,此时床架的滚轮组从通槽中完全暴露出来,然后推动床板到另一张护理床上,使滚轮组滑行到对应的支撑板上方,然后落下滚轮组下方的支撑板,使滚轮组完全落入通槽内,此时床板落到床架上贴紧,患者转移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千斤顶、滚轮组和支撑板作用下,床板可以滑行到相应的护理床上并贴紧床架,降低了转移患者需要的劳动强度,同时避免了转移患者时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每个床腿底端均固定安装有碟刹滚轮,碟刹滚轮允许护理床根据需要移动到指定位置且移动到指定位置后能够准确定位不移动。进一步,所述护理床还包括第二顶升装置,所述第二顶升装置包括第二横梁、千斤顶和支撑板,所述千斤顶固定连接在第二横梁上,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千斤顶的顶端,所述第二顶升装置的第二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到位于床架同一长端的两个床腿上,所述第二顶升装置的支撑板平行于床架的长端且与床板的底面接触,该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当第一顶升装置将滚轮组从凹槽中顶出时,再利用第二顶升装置使床板短端与水平面形成一定角度,转移患者时,使床板在重力作用下滑行到指定的护理床上,进一步降低了转移患者需要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所述护理床还包括多路阀、液压马达和控制柜,所有千斤顶通过液压管路连接到多路阀,所述多路阀通过液压管路连通到液压马达,所述控制柜通过导线连通到液压马达和多路阀,所述多路阀、液压马达固定连接到第二横梁上,所述控制柜固定连接到床架上,该装置提高了护理床操作的便利性,不需要移动位置就能操纵所有的千斤顶,方便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纵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床板,2、滚轮组,3、床架,4、床腿,5、第一横梁,6、通槽,7、碟刹滚轮,8、第二横梁,9、千斤顶,10、支撑板,11、控制柜,12、液压马达,13、多路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新型护理床,包括床架3、床板1和第一顶升装置,所述床架3为水平放置的矩形框,所述床架3内部靠近两个短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平行于短端的第一横梁5,所述第一横梁5内设置有贯通上下面的通槽6,所述通槽6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横梁5平行,所述第一横梁5的两端底面均设置有一根竖直方向的床腿4,所述床板1为与床架3对应的长方形板,所述床板1底部设置有与两个通槽6分别对应的两个滚轮组2,所述滚轮组2可完全落入对应的通槽6内,所述第一顶升装置包括第二横梁8、千斤顶9和支撑板10,所述第二横梁8位于每个第一横梁5的正下方且第二横梁8的两端固定连接到对应的床腿4上,所述千斤顶9固定安装于对应的第二横梁8的上方,所述每个千斤顶9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水平的支撑板10,所述每个支撑板10均与第一横梁5平行,所述每个支撑板10的顶面与滚轮组2的底面接触,所述每个支撑板10均位于对应的第一横梁5的通槽6内。进一步,所述每个床腿4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碟刹滚轮7。进一步,所述护理床还包括第二顶升装置,所述第二顶升装置包括第二横梁8、千斤顶9和支撑板10,所述千斤顶9固定连接在第二横梁8上,所述支撑板10固定连接在千斤顶9的顶端,所述第二顶升装置的第二横梁8的两端固定连接到位于床架3同一长端的两个床腿4上,所述第二顶升装置的支撑板10平行于床架3的长端且与床板1的底面接触。进一步,所述护理床还包括多路阀13、液压马达12和控制柜11,所述千斤顶9通过液压管路连接到多路阀13,所述多路阀13通过液压管路连通到液压马达12,所述控制柜11通过导线连通到液压马达12和多路阀13,所述多路阀13、液压马达12固定连接到第二横梁8上,所述控制柜11固定连接到床架3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便转移患者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3)、床板(1)和第一顶升装置,所述床架(3)为水平放置的矩形框,所述床架(3)内部靠近两个短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平行于短端的第一横梁(5),所述第一横梁(5)内设置有贯通上下面的通槽(6),所述通槽(6)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横梁(5)平行,所述第一横梁(5)的两端底面均设置有一根竖直方向的床腿(4),所述床板(1)为与床架(3)对应的长方形板,所述床板(1)底部设置有与两个通槽(6)分别对应的两个滚轮组(2),所述滚轮组(2)可完全落入对应的通槽(6)内;所述第一顶升装置包括第二横梁(8)、千斤顶(9)和支撑板(10),所述第二横梁(8)位于每个第一横梁(5)的正下方且第二横梁(8)的两端固定连接到对应的床腿(4)上,所述千斤顶(9)固定安装于对应的第二横梁(8)的上方,所述每个千斤顶(9)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水平的支撑板(10),所述每个支撑板(10)均与第一横梁(5)平行,所述每个支撑板(10)的顶面与滚轮组(2)的底面接触,所述每个支撑板(10)均位于对应的第一横梁(5)的通槽(6)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转移患者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3)、床板(1)和第一顶升装置,所述床架(3)为水平放置的矩形框,所述床架(3)内部靠近两个短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平行于短端的第一横梁(5),所述第一横梁(5)内设置有贯通上下面的通槽(6),所述通槽(6)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横梁(5)平行,所述第一横梁(5)的两端底面均设置有一根竖直方向的床腿(4),所述床板(1)为与床架(3)对应的长方形板,所述床板(1)底部设置有与两个通槽(6)分别对应的两个滚轮组(2),所述滚轮组(2)可完全落入对应的通槽(6)内;所述第一顶升装置包括第二横梁(8)、千斤顶(9)和支撑板(10),所述第二横梁(8)位于每个第一横梁(5)的正下方且第二横梁(8)的两端固定连接到对应的床腿(4)上,所述千斤顶(9)固定安装于对应的第二横梁(8)的上方,所述每个千斤顶(9)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水平的支撑板(10),所述每个支撑板(10)均与第一横梁(5)平行,所述每个支撑板(10)的顶面与滚轮组(2)的底面接触,所述每个支撑板(10)均位于对应的第一横梁(5)的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艳金玉萍于文玲
申请(专利权)人:王春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