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土高效双溶化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6815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3 15:36
本实用新形涉及一种双溶化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稀土高效双溶化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操作简单的稀土高效双溶化料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稀土高效双溶化料装置,包括有左支架、底板、桶Ⅰ、桶Ⅱ、右支架、右轴承座、螺母Ⅰ、丝杆、螺母Ⅱ、顶板、左轴承座、电机Ⅰ、气缸Ⅰ、固定板Ⅰ、电机Ⅱ、搅拌杆Ⅰ、搅拌叶片Ⅰ、气缸Ⅱ、电机Ⅲ、搅拌杆Ⅱ、S形搅拌叶片和固定板Ⅱ,底板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支架和右支架。本实用新形达到了搅拌分解省时省力、化料速度快、操作简单方便的效果,利用本实用新形进行稀土材料化料,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用新形涉及一种双溶化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稀土高效双溶化料装置
技术介绍
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现如今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稀土元素氧化物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到71的15种镧系元素氧化物,以及与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的氧化物。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技术的不断突破,稀土氧化物的价值将越来越大。稀土化料,必须通过各种化学变化将稀土转化为溶于水或无机酸的化合物,经过溶解、分离、净化、浓缩或灼烧等工序,制成各种混合稀土化合物如混合稀土氯化物,作为产品或分离单一稀土的原料。分解稀土精矿有很多方法,总的来说可分为三类,即酸法、碱法和氯化分解。酸法分解又分为盐酸分解、硫酸分解和氢氟酸分解法等。碱法分解又分为氢氧化钠分解或氢氧化钠熔融或苏打焙烧法等。但是不管哪种方法都化料分解慢,需要借助其他搅拌工具进行充分快速搅拌,来加速化料过程,可是仍然无法进行高效化料。现在双溶化料装置存在搅拌分解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操作繁琐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操作简单的稀土高效双溶化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克服现在双溶化料装置存在搅拌分解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操作繁琐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操作简单的稀土高效双溶化料装置。(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稀土高效双溶化料装置,包括有左支架、底板、桶Ⅰ、桶Ⅱ、右支架、右轴承座、螺母Ⅰ、丝杆、螺母Ⅱ、顶板、左轴承座、电机Ⅰ、气缸Ⅰ、固定板Ⅰ、电机Ⅱ、搅拌杆Ⅰ、搅拌叶片Ⅰ、气缸Ⅱ、电机Ⅲ、搅拌杆Ⅱ、S形搅拌叶片和固定板Ⅱ,底板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支架和右支架,底板上放置有桶Ⅰ和桶Ⅱ,左支架和右支架上端连接有顶板,顶板底部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机Ⅰ、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间安装有丝杆左端与电机Ⅰ连接,丝杆上左侧设置有螺母Ⅰ,螺母Ⅰ与丝杆配合,螺母Ⅰ下方连接有气缸Ⅰ,气缸Ⅰ下方连接有固定板Ⅰ,固定板Ⅰ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机Ⅱ,电机Ⅱ下方连接有搅拌杆Ⅰ,搅拌杆Ⅰ上左右两侧均匀对称设置有搅拌叶片Ⅰ,丝杆上右侧设置有螺母Ⅱ,螺母Ⅱ与丝杆配合,螺母Ⅱ下方连接有气缸Ⅱ,气缸Ⅱ下方连接有固定板Ⅱ,固定板Ⅱ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机Ⅲ,电机Ⅲ下方连接有搅拌杆Ⅱ,搅拌杆Ⅱ上左右两侧均匀对称设置有S形搅拌叶片,S形搅拌叶片上设置有细孔。优选地,还包括有支杆、弹簧、铁块和电磁铁,固定板Ⅰ和固定板Ⅱ上左右两侧分别铰接连接有支杆,支杆中部与固定板Ⅰ和固定板Ⅱ顶部间连接有弹簧,支杆上部设置有电磁铁,电磁铁下方的固定板Ⅰ和固定板Ⅱ上设置有铁块。优选地,还包括有左右摆动气缸,电机Ⅱ和电机Ⅲ下方都连接有左右摆动气缸,左右摆动气缸下方分别与搅拌杆Ⅰ和搅拌杆Ⅱ连接。优选地,电机Ⅰ、电机Ⅱ和电机Ⅲ都为伺服电机。工作原理:当需要对稀土材料进行双溶化料时,人工将稀土材料和溶剂倒入桶Ⅰ和桶Ⅱ内。然后控制电机Ⅰ顺转,使丝杆顺转,带动螺母Ⅰ向右运动,气缸Ⅰ向右运动,搅拌杆Ⅰ向右运动。当左侧和右侧的搅拌杆Ⅰ分别位于桶Ⅰ和桶Ⅱ正上方时,人工控制电机Ⅰ停止转动,然后控制气缸Ⅰ伸长,使搅拌杆Ⅰ向下运动,当左侧和右侧的搅拌杆Ⅰ分别位于桶Ⅰ和桶Ⅱ内时,控制气缸Ⅰ停止伸长,然后控制电机Ⅱ旋转,使搅拌杆Ⅰ旋转,从而带动搅拌叶片Ⅰ旋转,使其对稀土溶剂进行搅拌。当稀土溶剂搅拌到一定程度时,人工控制电机Ⅱ停止旋转,然后控制气缸Ⅰ缩短复位,使搅拌杆Ⅰ向上运动然后复位。然后,人工控制电机Ⅰ逆转,使丝杆逆转,带动螺母Ⅱ向左运动,气缸Ⅱ向左运动,固定板Ⅱ向左运动,电机Ⅲ向左运动,搅拌杆Ⅱ向左运动。当左侧和右侧的搅拌杆Ⅱ分别位于桶Ⅰ和桶Ⅱ正上方时,人工控制电机Ⅰ停止转动,然后控制气缸Ⅱ伸长,使搅拌杆Ⅱ向下运动,当左侧和右侧的搅拌杆Ⅱ分别位于桶Ⅰ和桶Ⅱ内时,控制气缸Ⅱ停止伸长,然后控制电机Ⅲ旋转,使搅拌杆Ⅱ旋转,从而带动S形搅拌叶片旋转,S形搅拌叶片上设有细孔,使其对稀土溶剂搅拌更加彻底充分。当稀土溶剂搅拌到一定程度时,人工控制电机Ⅲ停止旋转,然后控制气缸Ⅱ缩短复位,使搅拌杆Ⅱ向上运动然后复位。这样就完成了对稀土的双溶化料过程。之后,人们可以从桶Ⅰ和桶Ⅱ内取出稀土溶剂了。因为还包括有支杆、弹簧、铁块和电磁铁,支杆、弹簧、铁块和电磁铁,固定板Ⅰ和固定板Ⅱ上左右两侧分别铰接连接有支杆,支杆中部与固定板Ⅰ和固定板Ⅱ顶部间连接有弹簧,支杆上部设置有电磁铁,电磁铁下方的固定板Ⅰ和固定板Ⅱ上设置有铁块。所以,当搅拌杆Ⅰ和搅拌杆Ⅱ在对稀土进行搅拌化料后复位时,人们可以控制电磁铁交替地通电和断电,使电磁铁间隔性敲击铁块,从而使固定板Ⅰ和固定板Ⅱ晃动,带动搅拌杆Ⅰ和搅拌杆Ⅱ晃动,从而使搅拌杆Ⅰ和搅拌杆Ⅱ上残留的稀土材料和溶剂可以被晃落至桶Ⅰ和桶Ⅱ内,这样就能避免浪费,也能使工作台面保持干净整洁。因为还包括有左右摆动气缸,电机Ⅱ和电机Ⅲ下方都连接有左右摆动气缸,左右摆动气缸下方分别与搅拌杆Ⅰ和搅拌杆Ⅱ连接,所以在搅拌杆Ⅰ和搅拌杆Ⅱ在对稀土材料和溶剂进行搅拌时,可以同时控制左右摆动气缸摆动,从而能够使搅拌的更全面,快速。因为电机Ⅰ、电机Ⅱ和电机Ⅲ都为伺服电机,所以可以有效控制电机Ⅰ、电机Ⅱ和电机Ⅲ转速,使运行更平稳。(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形达到了搅拌分解省时省力、化料速度快、操作简单方便的效果。利用本实用新形进行稀土材料化料,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可以有效跟进工作流程,进而提高工厂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形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形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形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左支架,2-底板,3-桶Ⅰ,4-桶Ⅱ,5-右支架,6-右轴承座,7-螺母Ⅱ,8-丝杆,9-螺母Ⅰ,10-顶板,11-左轴承座,12-电机Ⅰ,13-气缸Ⅰ,14-固定板Ⅰ,15-电机Ⅱ,16-搅拌杆Ⅰ,17-搅拌叶片Ⅰ,18-气缸Ⅱ,19-电机Ⅲ,20-搅拌杆Ⅱ,21-细孔,22-S形搅拌叶片,23-固定板Ⅱ,24-支杆,25-弹簧,26-铁块,27-电磁铁,28-左右摆动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稀土高效双溶化料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左支架1、底板2、桶Ⅰ3、桶Ⅱ4、右支架5、右轴承座6、螺母Ⅰ9、丝杆8、螺母Ⅱ7、顶板10、左轴承座11、电机Ⅰ12、气缸Ⅰ13、固定板Ⅰ14、电机Ⅱ15、搅拌杆Ⅰ16、搅拌叶片Ⅰ17、气缸Ⅱ18、电机Ⅲ19、搅拌杆Ⅱ20、S形搅拌叶片22和固定板Ⅱ23,底板2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支架1和右支架5,底板2上放置有桶Ⅰ3和桶Ⅱ4,左支架1和右支架5上端连接有顶板10,顶板10底部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机Ⅰ12、左轴承座11和右轴承座6,左轴承座11和右轴承座6间安装有丝杆8左端与电机Ⅰ12连接,丝杆8上左侧设置有螺母Ⅰ9,螺母Ⅰ9与丝杆8配合,螺母Ⅰ9下方连接有气缸Ⅰ13,气缸Ⅰ13下方连接有固定板Ⅰ14,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稀土高效双溶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左支架(1)、底板(2)、桶Ⅰ(3)、桶Ⅱ(4)、右支架(5)、右轴承座(6)、螺母Ⅰ(9)、丝杆(8)、螺母Ⅱ(7)、顶板(10)、左轴承座(11)、电机Ⅰ(12)、气缸Ⅰ(13)、固定板Ⅰ(14)、电机Ⅱ(15)、搅拌杆Ⅰ(16)、搅拌叶片Ⅰ(17)、气缸Ⅱ(18)、电机Ⅲ(19)、搅拌杆Ⅱ(20)、S形搅拌叶片(22)和固定板Ⅱ(23),底板(2)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支架(1)和右支架(5),底板(2)上放置有桶Ⅰ(3)和桶Ⅱ(4),左支架(1)和右支架(5)上端连接有顶板(10),顶板(10)底部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机Ⅰ(12)、左轴承座(11)和右轴承座(6),左轴承座(11)和右轴承座(6)间安装有丝杆(8)左端与电机Ⅰ(12)连接,丝杆(8)上左侧设置有螺母Ⅰ(9),螺母Ⅰ(9)与丝杆(8)配合,螺母Ⅰ(9)下方连接有气缸Ⅰ(13),气缸Ⅰ(13)下方连接有固定板Ⅰ(14),固定板Ⅰ(14)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机Ⅱ(15),电机Ⅱ(15)下方连接有搅拌杆Ⅰ(16),搅拌杆Ⅰ(16)上左右两侧均匀对称设置有搅拌叶片Ⅰ(17),丝杆(8)上右侧设置有螺母Ⅱ(7),螺母Ⅱ(7)与丝杆(8)配合,螺母Ⅱ(7)下方连接有气缸Ⅱ(18),气缸Ⅱ(18)下方连接有固定板Ⅱ(23),固定板Ⅱ(23)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机Ⅲ(19),电机Ⅲ(19)下方连接有搅拌杆Ⅱ(20),搅拌杆Ⅱ(20)上左右两侧均匀对称设置有S形搅拌叶片(22),S形搅拌叶片(22)上设置有细孔(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土高效双溶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左支架(1)、底板(2)、桶Ⅰ(3)、桶Ⅱ(4)、右支架(5)、右轴承座(6)、螺母Ⅰ(9)、丝杆(8)、螺母Ⅱ(7)、顶板(10)、左轴承座(11)、电机Ⅰ(12)、气缸Ⅰ(13)、固定板Ⅰ(14)、电机Ⅱ(15)、搅拌杆Ⅰ(16)、搅拌叶片Ⅰ(17)、气缸Ⅱ(18)、电机Ⅲ(19)、搅拌杆Ⅱ(20)、S形搅拌叶片(22)和固定板Ⅱ(23),底板(2)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支架(1)和右支架(5),底板(2)上放置有桶Ⅰ(3)和桶Ⅱ(4),左支架(1)和右支架(5)上端连接有顶板(10),顶板(10)底部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机Ⅰ(12)、左轴承座(11)和右轴承座(6),左轴承座(11)和右轴承座(6)间安装有丝杆(8)左端与电机Ⅰ(12)连接,丝杆(8)上左侧设置有螺母Ⅰ(9),螺母Ⅰ(9)与丝杆(8)配合,螺母Ⅰ(9)下方连接有气缸Ⅰ(13),气缸Ⅰ(13)下方连接有固定板Ⅰ(14),固定板Ⅰ(14)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机Ⅱ(15),电机Ⅱ(15)下方连接有搅拌杆Ⅰ(16),搅拌杆Ⅰ(16)上左右两侧均匀对称设置有搅拌叶片Ⅰ(17),丝杆(8)上右侧设置有螺母Ⅱ(7),螺母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清海
申请(专利权)人:信丰县逸源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