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板组及液晶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6558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3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抑制在高温环境下液晶面板的翘曲的偏光板组、及将该偏光板组贴合于液晶盒而形成的液晶面板。所述偏光板组是配置于液晶盒的观看侧的观看侧偏光板与配置于液晶盒的背面侧的背面侧偏光板的组,所述背面侧偏光板具有层合有增亮膜和吸收型偏光板的结构,在将所述背面侧偏光板配置于所述液晶盒的背面侧时,从与所述液晶盒接触的表面到所述增亮膜的距离为100μm以下,将所述观看侧偏光板于85℃加热100小时后的吸收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与将所述背面侧偏光板于85℃加热100小时后的吸收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之比大于1且为1.4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在高温环境下液晶面板的翘曲被抑制的偏光板组(set)、及使用所述偏光板组的液晶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耗电量低、以低电压工作、轻质且薄型的液晶显示器正作为移动电话、便携信息终端、计算机用的监视器、电视等信息用显示设备而迅速普及。伴随液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各种模式(mode)的液晶显示器,响应速度、对比度、窄视角等液晶显示器的问题正逐渐地被解决。另外,伴随移动设备用液晶显示器的普及,也要求液晶面板薄且轻。伴随液晶面板的薄型化,有由于贴合于液晶盒(liquidcrystalcell)的偏光板在高温环境下收缩而导致液晶面板翘曲、从而无法装进最终产品的壳体内等问题。为了抑制这样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翘曲,以往开发了通过改变配置于液晶盒的观看侧和配置于与液晶盒的观看侧呈相反侧(背面侧)的偏光板的厚度、从而抑制液晶显示面板的翘曲的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12-5842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使配置于液晶盒的观看侧的偏光板的偏光膜的厚度比配置于液晶盒的背面侧的偏光膜薄、从而抑制液晶显示面板的翘曲的方法。另外,日本特开2013-37115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下述方法:通过使观看侧的光学层合体中包含的偏光膜比配置于与观看侧相反的一侧的光学层合体中包含的偏光膜厚5μm以上,从而抑制液晶面板的翘曲。然而,对于液晶面板的翘曲的抑制而言,仍有很大的改良余地。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842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371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在高温环境下液晶面板的翘曲的偏光板组、及将该偏光板组贴合于液晶盒而形成的液晶面板。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技术可提供一种偏光板组,其特征在于,其是配置于液晶盒的观看侧的观看侧偏光板与配置于液晶盒的背面侧的背面侧偏光板的组,背面侧偏光板为层合有增亮膜和吸收型偏光板的结构,从液晶盒到增亮膜的距离为100μm以下,将观看侧偏光板于85℃加热100小时后的吸收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与将背面侧偏光板于85℃加热100小时后的吸收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之比大于1且为1.4以下。为了抑制翘曲,优选上述观看侧偏光板中包含的偏光膜的厚度大于上述背面侧偏光板中包含的吸收型偏光板的偏光膜的厚度。另外,对于背面侧偏光板中包含的吸收型偏光板而言,为了减小液晶盒与增亮膜之间的距离,优选为仅在单面具有保护膜的结构。优选的是,观看侧偏光板的吸收轴成为液晶盒的短边方向,背面侧偏光板的吸收轴成为液晶盒的长边方向。另外,本技术还可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偏光板组和液晶盒,在液晶盒的观看侧粘贴有观看侧偏光板,在液晶盒的背面侧粘贴有背面侧偏光板,所述液晶面板于85℃加热240小时后的翘曲量的绝对值为0.5mm以下。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消除液晶面板在高温环境下的翘曲,可得到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装进最终产品的壳体内的液晶面板。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技术所涉及的偏光板组中优选的层结构的例子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为表示本技术所涉及的偏光板组中优选的层结构的例子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中使用的反射偏光膜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30观看侧偏光板、60背面侧偏光板50吸收型偏光板32、52偏光膜35表面处理层31a、31b、51保护膜33、53压敏粘合剂层54粘接层61增亮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合适的图对本技术所涉及的偏光板组及使用其的液晶面板进行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偏光板组由观看侧偏光板30和背面侧偏光板60构成。参照图1,对本技术所涉及的观看侧偏光板30及背面侧偏光板60的层结构进行说明。图1中,观看侧偏光板30是在偏光膜32的两面上分别贴合保护膜31a、31b而形成的。在保护膜31a的与同偏光膜32的贴合面呈相反侧的面上形成表面处理层也是有用的。对于背面侧偏光板60,吸收型偏光板50是在偏光膜52的至少一面上贴合保护膜51而形成的。进而,介由粘接层54在吸收型偏光板50上层合增亮膜61而形成背面侧偏光板60。将上述偏光板分别介由压敏粘合剂层33、53贴合于液晶盒,从而形成液晶面板。在上述背面侧偏光板中,从液晶盒到增亮膜61的距离为100μm以下,优选为80μm以下,更优选为60μm以下。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为5μm以上,更典型地为10μm以上。另外,将上述观看侧偏光板30于85℃加热100小时后的吸收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与将上述背面侧偏光板60于85℃加热100小时后的吸收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之比大于1且为1.4以下,优选为1.01以上且为1.4以下,更优选为1.05以上且为1.3以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所谓从液晶盒到增亮膜的距离,是指从背面侧偏光板的与液晶盒接触的面(例如,图1~2中压敏粘合剂层53的与液晶盒接触的面相当于此面)到增亮膜的液晶盒侧的面的距离。对于液晶面板的翘曲量而言,配置于距液晶盒最远的最外层的增亮膜的影响大。因此,通过使液晶面板与增亮膜之间的距离满足上述距离,进而使将观看侧偏光板30及背面侧偏光板60于85℃加热100小时后的吸收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为上述范围,能够减小液晶面板的翘曲量。本技术中,从能够使增亮膜更靠近液晶盒的方面考虑,优选使上述背面侧偏光板60中包含的吸收型偏光板50为仅在偏光膜的单面具有保护膜的结构。如上所述,通过将增亮膜配置于离液晶盒近的位置,能够减小由增亮膜的尺寸变化产生的力对液晶面板的翘曲造成的影响。进而,优选为下述配置:上述观看侧偏光板的吸收轴与液晶盒的短边方向大致平行,上述背面侧偏光板的吸收轴与液晶盒的长边方向大致平行。所谓大致平行,并不限定于严格地平行,例如偏光板的吸收轴与液晶盒的各边所成的角度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若为这样的轴结构,则能够更加显著地减小液晶面板的翘曲。另外,根据本技术,还可提供介由压敏粘合剂层将上述观看侧偏光板30及背面侧偏光板60层合于液晶盒而得到的液晶面板。以下,对构成本技术的偏光板组及液晶面板的构件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有时将观看侧偏光板具有的偏光膜32与背面侧偏光板具有的偏光膜52简单统称为偏光膜,有时将保护膜31a、保护膜31b与保护膜51简单统称为保护膜。[偏光膜32、52]作为偏光膜32、52,只要满足上述尺寸变化率及偏光膜的厚度,则可以使用任意合适的偏光膜。偏光膜通常经过下述工序来制造,所述工序为: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通过用二色性色素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染色从而使二色性色素吸附的工序;用硼酸水溶液对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处理而使其交联的工序;及在利用硼酸水溶液进行交联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制造。对于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而言,除了可以是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之外,还可以是乙酸乙烯酯和可与其共聚的其他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作为可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例如,可举出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类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偏光板组及液晶面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光板组,其是配置于液晶盒的观看侧的观看侧偏光板与配置于液晶盒的背面侧的背面侧偏光板的组,所述背面侧偏光板具有层合有增亮膜和吸收型偏光板的结构,在将所述背面侧偏光板配置于所述液晶盒的背面侧时,从与所述液晶盒接触的表面到所述增亮膜的距离为100μm以下,将所述观看侧偏光板于85℃加热100小时后的吸收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与将所述背面侧偏光板于85℃加热100小时后的吸收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之比大于1且为1.4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30 JP 2015-192863;2016.06.08 JP 2016-114151.一种偏光板组,其是配置于液晶盒的观看侧的观看侧偏光板与配置于液晶盒的背面侧的背面侧偏光板的组,所述背面侧偏光板具有层合有增亮膜和吸收型偏光板的结构,在将所述背面侧偏光板配置于所述液晶盒的背面侧时,从与所述液晶盒接触的表面到所述增亮膜的距离为100μm以下,将所述观看侧偏光板于85℃加热100小时后的吸收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与将所述背面侧偏光板于85℃加热100小时后的吸收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之比大于1且为1.4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寿和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