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法区域选择性合成5-碘代-1,4-二取代-1,2,3-三氮唑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6477 阅读:3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5-碘代-1,4-二取代-1,2,3-三氮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在有机溶剂中和10℃-100℃温度下,分子式为R↑[1]N↓[3]的有机叠氮化合物,分子式为R↑[2]≡的末端炔烃,碘化亚铜,一氯化碘和分子式为NR↓[3]↑[3]的三级胺反应,成功的以区域选择性的方法在5-位引进了碘原子,从而以区域选择性的方法一锅法合成5-碘代-1,4-二取代-1,2,3-三氮唑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5-碘代-1,4-二取代-1,2,3-三氮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能一锅法区域选择性合成。
技术介绍
1,2,3-三氮唑是一类很重要的化合物,在工业上它被广泛应用于颜料、纤维的光亮剂、金属和合金的防腐剂和有机物及聚合物的稳定剂,在农业上它被用于除草剂,杀菌剂,在医药上它被用于多种不同功能的药物中。由于这类化合物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它都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来制备的。最常用的制备1,2,3-三氮唑的方法是通过有机叠氮化合物和炔烃的1,3-偶极加成反应来实现的。但在这种方法中,对于不对称的炔烃化合物,进行反应后往往生成两种不同的位置异构体,这就对制备这类化合物的成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也增加了三废。近年来,有人利用一价铜催化的有机叠氮化合物和炔烃的1,3-偶极加成反应成功的进行了1,4-二取代-1,2,3三氮唑区域选择性合成。本专利技术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在体系中加入第三组份一氯化碘,成功的以区域选择性的方法在5-位引进了碘原子,从而以区域选择性的方法一锅法合成5-碘代-1,4-二取代-1,2,3-三氮唑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5-碘代-1,4-二取代-1,2,3-三氮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能一锅法区域选择性合成。本专利技术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式中R1可以是C1-C9的烷基,-CH2(CF2)nF;-CH2CH2(CF2)nF;芳基;R2可以是C1-C9的烷基,芳基,酯基及酰胺基;R3可以是C1-C9的烷基,芳基,R=C1-8的烷基,n=2-8。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在有机溶剂中,将分子式为R1N3的有机叠氮化合物,分子式为 的末端炔烃,碘化亚铜,一氯化碘和分子式为NR33的三级胺,在10-100℃温度下反应1-30小时。所述的有机叠氮化合物,末端炔烃,碘化亚铜,一氯化碘,三级胺的摩尔比依次为1∶0.8-1.5∶0.8-1.5∶0.8-2.5∶1-20。更多的三级胺对反应没有影响。推荐的摩尔比为1∶1-1.2∶1-1.2∶1-1.5∶1-5。最适宜温度在20-40℃间。 有机溶剂可以是四氢呋喃,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苯等。本专利技术的反应也可以用TLC检测,待原料消失,停止反应,纯化后即可得产物。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最好在无水无氧和氮气保护下进行,可以提高反应产率。本反应的一些典型的反应结果列于下表表1一锅法区域选择性的合成5-碘代-1,4-二取代-1,2,3-三氮唑化合物EntryAzide(1) Alkyne(2)Product3 Yielda(%)1CF3CH2N3 482CF3CH2N3 613CF3CH2N3 82 4CF3CH2N3735HCF2CF2CH2N3 776HCF2CF2CH2N3637HCF2CF2CH2N3 768 HCF2CF2CH2N3 749 C6F13(CH2)2N3 4810 CF3(CF2)5CH2N3 7811 CF3(CF2)5CH2N3 81 12PhCH2N3 7213PhCH2N37214n-C8H17N334具本实施方式通过下述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典型操作步骤1.在无水无氧,氮气保护下,在反应管中加入R1CH2N3(0.5mmol),末端炔2(0.5mmol),CuI(0.5mmol),Bu3N(0.6mmol),THF(5ml),ICl(0.5mmol),室温下反应20h,后处理得产物3。2.在无水无氧,氮气保护下,在反应管中加入R1CH2N3(0.5mmol),末端炔2(0.5mmol),CuI(0.5mmol),Et3N(0.6mmol),THF(5ml),ICl(0.5mmol),80℃下反应20h,后处理得产物3。3.在无水无氧,氮气保护下,在反应管中加入R1CH2CH2N3(0.5mmol),末端炔2(0.5mmol),CuI(0.5mmol),Bu3N(0.6mmol),THF(5ml),ICl(0.5mmol),室温下反应20h,后处理得产物3。4.在无水无氧,氮气保护下,在反应管中加入R1CH2N3(0.5mmol),末端炔2(0.5mmol),CuI(0.5mmol),Bu3N(0.6mmol),乙腈(5ml),ICl(0.5mmol),室温下反应20h,后处理得产物3。5-Iodo-4-phenyl-1-(2,2,2-trifluoro-ethyl)-1H-triazole(3aa)5-碘-4-苯基-1-(2,2,2-三氟乙基)-1H-1,2,3三氮唑白色固体;mp164-165℃;1H NMRδ5.10(q,J=8Hz,2H),7.44-7.54(m,3H),7.93-7.97(m,2H);19F NMRδ-69.71(t,J=8Hz,3F);IR 1100,1189,1400,1447cm-1;MS m/z 353(M+,7),325(42),242(41),198(51),89(100);元素分析,C10H7F3IN3计算值C,34.02;H,2.00;N,11.90;F,16.14.实测值C,34.03;H,2.22;N,11.91;F,16.48. 4-Butyl-5-iodo-1-(2,2,2-trifluoro-ethyl)-1H-triazole(3ab)5-碘-4-丁基-1-(2,2,2-三氟乙基)-1H-1,2,3三氮唑白色固体;1H NMRδ0.96(t,J=7Hz,3H),1.65-1.77(m,2H),1.34-1.47(m,2H),2.70(t,J=8Hz,2H),5.99(q,J=8Hz,2H);19F NMRδ-69.99(t,J=8Hz,3F);IR 1120,1169,1397,1525,2322,2967,3018cm-1;MSm/z 333(M+,1),262(97),206(50),178(19),136(100);元素分析,C8H11F3IN3计算值C,28.85;H,3.33;N,12.62;F,17.11.实测值C,28.87;H,3.35;N,12.57;F,17.20. Allyl 5-Iodo-1-(2,2,2-trifluoro-ethyl)-1H-triazole-4-carboxylic ester(3ac)5-碘-1-(2,2,2-三氟乙基)-1H-1,2,3三氮唑-4-甲酸稀丙酯白色固体;1H NMRδ4.92(d,J=5Hz,2H),5.15(q,J=8Hz,2H),5.34(d,J=11Hz,1H),5.48(d,J=17Hz,1H),6.00-6.14(m,1H);19F NMRδ-69.61(t,J=8Hz,3F);IR 1114,1178,1266,1519,1720,2976,3020cm-1;MS m/z 360(M+-1,4),276(7),233(15),153(49),41(100);元素分析,C8H7F3IN3O2计算值C,26.61;H,1.95;N,11.64;F,15.79.实测值C,26.51;H,2.18;N,11.52;F,15.29. Allyl 5-Iodo-1-(2,2,2-trifluoro-ethyl)-1H-triazol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5-碘代-1,4-二取代-1,2,3-三氮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在有机溶剂中和10-100℃温度下,分子式为R↑[1]N↓[3]的有机叠氮化合物,分子式为R↑[2]≡的末端炔烃,碘化亚铜,一氯化碘和分子式为NR↓[3]↑[3]的三级胺反应一小时,所述的有机叠氮化合物,末端炔烃,碘化亚铜,一氯化碘,三级胺的摩尔比依次为1∶0.8-1.5∶0.8-1.5∶0.8-2.5∶1-20,其中,R↑[1]是C↓[1]-C↓[9]的烷基、-CH↓[2](CF↓[2])↓[n]F、-CH↓[2]CH↓[2](CF↓[2])↓[n]F或芳基;R↑[2]是C↓[1]-C↓[9]的烷基、芳基、酯基及酰胺基;R↑[3]是C↓[1]-C↓[9]的烷基,或者芳基,R=C↓[1-8]的烷基,n=2-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明邓娟李亚陈庆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