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16097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2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升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包括底盘和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借助两套结构相同且位置对称的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剪叉结构和驱动剪叉结构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升降平台安装在所述剪叉结构的上方,所述底盘安装在所述剪叉结构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可承受较大偏载力及反向拉力,具有优良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升降设备
,尤其是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
技术介绍
在升降设备行业中,剪叉式升降设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传统的剪叉式升降设备多为单剪叉式升降设备,设备升起后不能承受较大偏载力及反向拉力,同时稳定性也较差。采用双剪叉升降系统可避免这些缺点,双剪叉升降系统可承受较大偏载力及反向拉力,同时具有优良的稳定性且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承受较大偏载力及反向拉力的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包括底盘和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借助两套结构相同且位置对称的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剪叉结构和驱动剪叉结构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升降平台安装在所述剪叉结构的上方,所述底盘安装在所述剪叉结构的底部。本技术所述剪叉结构包括中点处相互铰接的支撑臂Ⅰ和支撑臂Ⅱ,所述支撑臂Ⅰ的顶端与所述升降平台铰接,所述支撑臂Ⅰ的末端与所述底盘滑动配合,所述支撑臂Ⅱ的顶端与所述升降平台滑动配合,所述支撑臂Ⅱ的末端与所述底盘铰接。本技术所述剪叉结构还包括中点处相互铰接的支撑臂Ⅲ和支撑臂Ⅳ,所述支撑臂Ⅲ的顶端与所述升降平台铰接,所述支撑臂Ⅲ的末端与所述底盘滑动配合,所述支撑臂Ⅳ的顶端与所述升降平台滑动配合,所述支撑臂Ⅳ的末端与所述底盘铰接。本技术所述支撑臂Ⅰ和支撑臂Ⅲ靠近顶端的位置通过驱动连接杆连接,所述支撑臂Ⅲ和支撑臂Ⅳ靠近末端的位置通过连杆连接。本技术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缸筒铰接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在所述驱动连接杆的中部。本技术所述底盘的中心处设有铰接座,所述驱动气缸的缸筒铰接在所述铰接座上,所述底盘上还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板,所述支撑臂Ⅰ和支撑臂Ⅲ的末端均设有与所述导轨板配合的滚轮。本技术所述升降平台的底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向板,所述支撑臂Ⅱ和支撑臂Ⅳ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导向板配合的轮体。本技术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安装在底部平台上的防护栏杆、栏杆门和防护板,底部平台上部安装防护栏杆,防护栏杆上设有栏杆门,防护栏杆底部侧面装有防护板。本技术的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可承受较大偏载力;2.本技术的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可承受反向拉力;3.本技术的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具有优良的稳定性;4.本技术的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在同等技术要求条件下成本低廉;5.本技术的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可扩展性强,可搭载各种设备实现不同功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剪叉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底盘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升降平台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升降平台底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升降平台1,防护栏杆11,栏杆门12,防护板13,导向板14;底盘2,铰接座21,导轨板22;剪叉结构3,支撑臂Ⅰ31,支撑臂Ⅱ32,支撑臂Ⅲ33,支撑臂Ⅳ34。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径向”、“轴向”、“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包括底盘2和升降平台1,升降平台1借助两套结构相同且位置对称的升降机构安装在底盘2上,升降机构包括剪叉结构3和驱动剪叉结构3运动的驱动装置4,升降平台1安装在剪叉结构3的上方,底盘2安装在剪叉结构3的底部。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机构也可以为大于两组的配合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剪叉结构3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剪叉结构3包括中点处相互铰接的支撑臂Ⅰ31和支撑臂Ⅱ32,支撑臂Ⅰ31的顶端与升降平台1铰接,支撑臂Ⅰ31的末端与底盘2滑动配合,支撑臂Ⅱ32的顶端与升降平台1滑动配合,支撑臂Ⅱ32的末端与底盘2铰接。剪叉结构3还包括中点处相互铰接的支撑臂Ⅲ33和支撑臂Ⅳ34,支撑臂Ⅲ33的顶端与升降平台1铰接,支撑臂Ⅲ33的末端与底盘2滑动配合,支撑臂Ⅳ34的顶端与升降平台1滑动配合,支撑臂Ⅳ34的末端与底盘2铰接。支撑臂Ⅰ31和支撑臂Ⅲ33靠近顶端的位置通过驱动连接杆35连接,支撑臂Ⅲ33和支撑臂Ⅳ34靠近末端的位置通过连杆36连接,连杆36与支撑臂之间为固定连接,提高剪叉结构3运动平稳性。多个支撑臂末端与底盘2滑动配合结构具体为,底盘2上还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板22,支撑臂Ⅰ31和支撑臂Ⅲ33的末端均设有与导轨板22配合的滚轮。多个支撑臂顶端与升降平台1滑动配合结构具体为,升降平台1的底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向板14,支撑臂Ⅱ32和支撑臂Ⅳ34的顶端设有与导向板14配合的轮体。为了提高机构运行的稳定性,导轨板22上设有导轨槽,滚轮在导轨槽内行走,导向板14上设有导向槽,轮体在导向槽内行走,其中导轨板22借助调节螺栓安装在底盘2上,可以通过调节螺栓调节导轨板22的高度。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4为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缸筒铰接在底盘2上,具体地,底盘2的中心处设有铰接座21,驱动气缸的缸筒铰接在铰接座21上,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在驱动连接杆35的中部,当然驱动气缸还可以替换为伺服电动缸、液压缸等其他驱动元件,对此不做限制。两个升降机构的驱动装置4由控制系统控制保持同步运动,由多缸协同运动驱动剪叉升降系统升降,实现设备的升降功能。本实施例中的升降平台1包括安装在底部平台上的防护栏杆11、栏杆门12和防护板13,底部平台上部安装有防护栏杆11,防护栏杆11上设有可打开的栏杆门12,用于人员及货物进出,防护栏杆11底部侧面装有防护板13,可防止平台上物件意外掉落。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由本技术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包括底盘(2)和升降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1)借助两套结构相同且位置对称的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底盘(2)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剪叉结构(3)和驱动剪叉结构(3)运动的驱动装置(4),所述升降平台(1)安装在所述剪叉结构(3)的上方,所述底盘(2)安装在所述剪叉结构(3)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包括底盘(2)和升降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1)借助两套结构相同且位置对称的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底盘(2)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剪叉结构(3)和驱动剪叉结构(3)运动的驱动装置(4),所述升降平台(1)安装在所述剪叉结构(3)的上方,所述底盘(2)安装在所述剪叉结构(3)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结构(3)包括中点处相互铰接的支撑臂Ⅰ(31)和支撑臂Ⅱ(32),所述支撑臂Ⅰ(31)的顶端与所述升降平台(1)铰接,所述支撑臂Ⅰ(31)的末端与所述底盘(2)滑动配合,所述支撑臂Ⅱ(32)的顶端与所述升降平台(1)滑动配合,所述支撑臂Ⅱ(32)的末端与所述底盘(2)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结构(3)还包括中点处相互铰接的支撑臂Ⅲ(33)和支撑臂Ⅳ(34),所述支撑臂Ⅲ(33)的顶端与所述升降平台(1)铰接,所述支撑臂Ⅲ(33)的末端与所述底盘(2)滑动配合,所述支撑臂Ⅳ(34)的顶端与所述升降平台(1)滑动配合,所述支撑臂Ⅳ(34)的末端与所述底盘(2)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双剪叉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立松华飞李兴宝杨连明张艺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劲拓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