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6095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2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净水壶,包括外杯和漏斗,所述外杯顶部设有杯盖,所述漏斗下端设有滤芯托架,所述滤芯托架内设置滤芯,所述滤芯托架包括底壁和与漏斗下端连接固定的侧壁,所述滤芯托架的底壁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朝向外杯底部一侧设有环状的导流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出水孔处设有向下延伸且呈环状的导流筋,使过滤水顺着导流筋出水,防止过滤水沿滤芯托架的底壁四散流出,同时,过滤水沿着环状的导流筋向下流出过程中,形成了截面呈环状的水柱,避免了实体水柱带来的水花较大的问题,使出水效果更美观。另外,还通过出水孔和滤芯底部的节流腔形成的节流水路,控制水流的过滤速度,保证原水和滤芯的接触时间,同时使出水水流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饮水器皿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净水壶。
技术介绍
净水壶是一种能将自来水进行过滤,改善出水水质及口感的装置。净水壶一般包括漏斗、外杯、杯盖三部分。漏斗是用于安装固定滤芯,并盛放原水的一种容器;外杯是用于放置漏斗,并盛放过滤水的一种容器;杯盖是用于防尘和装饰的部件。原水通过杯盖的注水口注入漏斗,漏斗中的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滤芯,完成过滤后进入外杯内。市场上的净水壶外杯往往都是透明材料,用户能够观察到内部水流净化过程,但是,现有的净水壶漏斗过滤水流出后容易在张力的作用下沿漏斗底部四散流出,或者水流注入外杯后形成较大的水花,整体观察效果不美观。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净化效果,需控制水流速度进而保证水与滤芯一定的接触时间,而现有滤芯的流速调节都采用滤芯内部的尼龙网或者PP棉片进行水流流速调节,这种调节方式受材料、工艺的限制,一致性差。另外,滤芯与漏斗的安装定位往往通过漏斗下方滤芯托架的底部进行定位,这样的定位方式容易导致安装滤芯时发生倾斜,导致滤芯与漏斗间的密封不严密,一部分水未经过滤净化直接进入了外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净水壶出水效果不美观、水流流速调节效果不理想以及滤芯密封定位不可靠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净水壶,包括外杯和位于外杯上部的漏斗,所述外杯顶部设有杯盖,所述漏斗下端设有滤芯托架,所述滤芯托架内设置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托架包括底壁和与漏斗下端连接固定的侧壁,所述滤芯托架的底壁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朝向外杯底部一侧设有环状的导流筋。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筋的竖直高度为H1,其中,1毫米≤H1≤5毫米。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孔包括朝向杯盖一侧延伸的侧壁,所述出水孔的侧壁围成的孔径自下而上逐步收缩,所述出水孔侧壁的上沿形成上出水口,所述上出水口和导流筋之间形成出水通道。进一步的,所述滤芯底部与出水孔对位处设有节流腔,所述节流腔的侧壁与出水孔的侧壁之间形成节流水路。进一步的,所述节流腔的顶壁设有向出水孔方向延伸的节流柱,所述节流柱的下端插入出水孔内或者位于出水孔的正上方。进一步的,所述上出水口的孔径为D,其中,2毫米≤D≤5毫米。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筋自出水孔的侧壁向下延伸,所述导流筋的下端与滤芯托架的底部齐平。进一步的,所述上出水口的上沿与滤芯托架的底壁之间的竖直高度差为H2,其中,5毫米≤H2≤25毫米。进一步的,所述滤芯托架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与滤芯的侧壁抵靠定位。进一步的,所述滤芯的上端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密封环边,所述密封环边与滤芯托架的侧壁密封配合。本技术中,出水孔处设有向下延伸且呈环状的导流筋,使过滤水顺着导流筋出水,防止过滤水沿滤芯托架的底壁四散流出,同时,过滤水沿着环状的导流筋向下流出过程中,形成了截面呈环状的水柱,避免了实体水柱带来的水花较大的问题,使出水效果更美观。另外,本技术还通过出水孔和滤芯底部的节流腔形成的节流水路,控制水流的过滤速度,保证原水和滤芯的接触时间,同时使出水水流更稳定。同时,滤芯托架采用侧壁凸起对滤芯进行定位,改善了滤芯因晃动和倾斜导致的密封不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净水壶整机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中漏斗和滤芯托架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滤芯托架部分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滤芯托架部分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滤芯托架部分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图2所示,一种净水壶,包括外杯1和位于外杯1上部的漏斗2,外杯1顶部设有杯盖3,漏斗2下端设有滤芯托架4,滤芯托架4内设置滤芯5,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将原水倒入漏斗2内,受其自身重力影响向下流动,与滤芯5内的滤料接触净化,产生的过滤水汇集于外杯1的底部。滤芯托架4包括底壁41和与漏斗2下端连接固定的侧壁42,滤芯托架的底壁41设有出水孔6,出水孔6朝向外杯1底部一侧设有环状的导流筋61。本实施例中,出水孔6位于滤芯托架的底壁41的中心区域,当然,也可以在滤芯托架的底壁的中心区域或者非中心区域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出水孔,便于过滤水汇集于外杯的底部。重要的是,过滤水顺着导流筋61出水,防止过滤水沿滤芯托架的底壁41四散流出,影响出水的美观性,另一方面,过滤水沿着环状的导流筋61向下流出过程中,形成了截面呈环状的水柱,避免了实体水柱带来的水花较大的问题。较优的,导流筋61的竖直高度为H1,其中,1毫米≤H1≤5毫米。如果H1<1毫米,则不能起到理想的引导作用,当净水壶稍有倾斜,过滤水则会在张力的作用下翻过导流筋61沿着滤芯托架的底壁41向较低一侧流动;如果H1>5毫米,漏斗2取出后在放置时难以平衡,存在较大的倾覆风险。如图3所示,滤芯托架的侧壁42上设有定位凸起43,定位凸起43与滤芯5的侧壁抵靠定位,其中,定位凸起43为纵向延伸的筋条,一方面,与滤芯5的安装方向一致,提高了装配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滤芯5通过线状抵靠定位,相对通过滤芯的侧壁和滤芯托架的内壁之间的面状抵靠定位,降低了滤芯托架4和滤芯5配合精度的要求。当然,定位凸起还可以呈凸点状。滤芯5的上端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密封环边51,密封环边51与滤芯托架的侧壁42密封配合,使得上方漏斗2内的原水只能通过滤芯5后才能进入下方,避免原水未经过滤净化而从滤芯5和滤芯托架4的间隙通过。如图4所示,作为实施例二,出水孔6a包括朝向杯盖一侧延伸的侧壁62a,出水孔侧壁62a围成的孔径自下而上逐步收缩,出水孔侧壁62a的上沿形成上出水口63a,上出水口63a和导流筋61a之间形成出水通道,即出水通道的内壁呈开口朝下的喇叭口状,本实施例中的出水孔6a包括了上出水口63a、出水通道和导流筋61a等。过滤水通过上出水口63a后在其自身张力的作用下,沿着出水通道的内壁向下流动,由于出水通道的内径逐渐变大,出水通道下段液流的厚度将薄于上段液流,进一步减小水花四溅的风险。较优的,导流筋61a自出水孔的侧壁62a向下延伸,导流筋61a的下端与滤芯托架42a的底部齐平,有利于保持漏斗取出后在放置时的平衡。需要指出的是,上出水口63a的孔径为D,其中,2毫米≤D≤5毫米。其中,如果D<2毫米,则流速过低,降低了过滤速率,使用户等候较长时间,影响体验;如果D>5毫米,则流速过快,原水与滤料的接触时间不足,影响净化效果。另外,上出水口63a的上沿与滤芯托架42a的底壁之间的竖直高度差为H2,其中,5毫米≤H2≤25毫米,使得在滤芯托架42a的底部形成蓄水区,进而滤芯5a的下部可以长期浸泡在蓄水区,保持滤芯5a的湿润,防止内部滤料的结块。值得一提的是,滤芯5a底部与出水孔6a对位处设有节流腔7a,节流腔7a的侧壁与出水孔的侧壁62a之间形成节流水路8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净水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净水壶,包括外杯和位于外杯上部的漏斗,所述外杯顶部设有杯盖,所述漏斗下端设有滤芯托架,所述滤芯托架内设置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托架包括底壁和与漏斗下端连接固定的侧壁,所述滤芯托架的底壁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朝向外杯底部一侧设有环状的导流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水壶,包括外杯和位于外杯上部的漏斗,所述外杯顶部设有杯盖,所述漏斗下端设有滤芯托架,所述滤芯托架内设置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托架包括底壁和与漏斗下端连接固定的侧壁,所述滤芯托架的底壁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朝向外杯底部一侧设有环状的导流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筋的竖直高度为H1,其中,1毫米≤H1≤5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包括朝向杯盖一侧延伸的侧壁,所述出水孔的侧壁围成的孔径自下而上逐步收缩,所述出水孔侧壁的上沿形成上出水口,所述上出水口和导流筋之间形成出水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底部与出水孔对位处设有节流腔,所述节流腔的侧壁与出水孔的侧壁之间形成节流水路。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郑傅馨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