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4053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盖、锅体、加热装置以及压力调节件,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锅盖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用于盛放第一介质和食材的烹饪腔,所述烹饪腔中设有嘌呤釜,所述嘌呤釜具有伸入第一介质中的导流通道,所述烹饪控制方法至少包括嘌呤析出阶段以及嘌呤收集阶段;在所述嘌呤析出阶段,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加热第一介质以使食材中的嘌呤析出并溶入所述第一介质中;在所述嘌呤收集阶段,控制所述压力调节件调整所述嘌呤釜内外的压力差,以使第一介质通过所述导流通道进入嘌呤釜中被收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不改变消费者的饮食习惯的情况下,降低消费者从食材中摄取的嘌呤量,满足消费者关于低嘌呤饮食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厨房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由于食材中尤其是肉类、动物内脏中的嘌呤含量较高,用户过多食用这类食材会导致体内总的嘌呤含量超出人体的代谢能力,导致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的患病风险大大增加。如今痛风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但现有的压力煲、电饭煲等烹饪器具并不具有去嘌呤的功能,无法在不改变消费者饮食习惯的情况下降低消费者的嘌呤摄取量,有待于改进,以满足消费者关于低嘌呤饮食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以满足消费者关于低嘌呤饮食的需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盖、锅体、加热装置以及压力调节件,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锅盖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用于盛放第一介质和食材的烹饪腔,所述烹饪腔中设有嘌呤釜,所述嘌呤釜具有伸入第一介质中的导流通道,其中,所述烹饪控制方法至少包括嘌呤析出阶段以及嘌呤收集阶段;在所述嘌呤析出阶段,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加热第一介质以使食材中的嘌呤析出并溶入所述第一介质中;在所述嘌呤收集阶段,控制所述压力调节件调整所述嘌呤釜内外的压力差,以使第一介质通过所述导流通道进入嘌呤釜中被收集。

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嘌呤收集阶段之前,所述烹饪控制方法还包括:识别第一介质的量,确定所述嘌呤收集阶段的持续时间t。p>

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识别第一介质的量,确定所述嘌呤收集阶段的持续时间t,包括: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一加热功率进行加热;获取烹饪腔内的温度以及加热时间,当烹饪腔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根据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速率确定所述嘌呤收集阶段的持续时间t。

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嘌呤收集阶段,所述烹饪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第二加热功率加热第一介质;获取烹饪腔内的温度,根据所述温度判断所述嘌呤收集阶段是否发生异常。

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根据所述温度判断所述嘌呤收集阶段是否发生异常,包括:在所述嘌呤收集阶段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判断烹饪腔内的温度是否超过设定温度阈值;若是,则判定排液过快异常,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结束烹饪过程;否则,控制加热装置继续加热,并在加热过程中再检测烹饪腔内的温度是否超过设定温度阈值,根据再检测的结果,控制烹饪过程。

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根据再检测的结果,控制烹饪过程,包括: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判断烹饪腔内的温度是否超过设定温度阈值;若是,则判定无异常,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结束烹饪过程;否则,则判定排液过慢异常,控制加热装置继续加热,待烹饪腔内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阈值时再停止加热,结束烹饪过程,或者,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提示用户取出嘌呤釜并清理导流通道。

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嘌呤析出阶段包括常压升温阶段,所述加热装置加热第一介质至沸腾并维持第三预设时长;或者,所述嘌呤析出阶段包括高压升温阶段,所述加热装置加热第一介质至所述烹饪腔内的温度和/或压力达到预设值,并维持第四预设时长。

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嘌呤釜的外壁与所述内胆的内壁之间具有浮沫收集件,所述烹饪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嘌呤收集阶段之前的去浮沫阶段;在所述去浮沫阶段,所述浮沫收集件与第一介质的液面接触并收集第一介质中的浮沫。

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压力控制件包括连通嘌呤釜内外或连通所述烹饪腔和外界的过气口、用于启闭所述过气口的封堵件以及连通嘌呤釜和外界的排气口。

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锅盖或者锅体上设有去嘌呤按键,操作所述去嘌呤按键,所述烹饪器具进入去嘌呤烹饪阶段,所述去嘌呤烹饪阶段至少包括嘌呤析出阶段以及嘌呤收集阶段。

13、采用上述技术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

14、在嘌呤析出阶段,通过加热装置对浸泡在第一介质中的食材进行加热,利用热萃取作用使食材中的嘌呤析出并溶解于第一介质中,降低了食材中的嘌呤含量;同时,在嘌呤收集阶段,通过控制压力调节件来调整嘌呤釜内外的压力差,使二者之间压力差的产生更加可控,实现在嘌呤析出后再产生压力差,从而使尽量多的嘌呤溶解到第一介质中;在通过压力调节件使烹饪腔内的压力大于嘌呤釜内后,由于导流通道伸入第一介质中,二者之间的压力差会压迫含嘌呤的第一介质从导流通道进入到嘌呤釜中被收集,从而使得食材和嘌呤分离,而用户只需要完成后将嘌呤釜取出,直接倒掉其中的第一介质即可进行下一步的烹饪操作或者完成烹饪操作,操作更加方便。如此,便使烹饪器具具备了去嘌呤的功能,并在不改变消费者的饮食习惯的情况下,降低了消费者从食材中摄取的嘌呤量,满足了消费者关于低嘌呤饮食的需求。

15、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盖、锅体、加热装置以及压力调节件,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锅盖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用于盛放第一介质和食材的烹饪腔,所述烹饪腔中设有嘌呤釜,所述嘌呤釜具有伸入第一介质中的导流通道,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嘌呤收集阶段之前,所述烹饪控制方法还包括:识别第一介质的量,确定所述嘌呤收集阶段的持续时间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第一介质的量,确定所述嘌呤收集阶段的持续时间t,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嘌呤收集阶段,所述烹饪控制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温度判断所述嘌呤收集阶段是否发生异常,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再检测的结果,控制烹饪过程,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嘌呤析出阶段包括常压升温阶段,所述加热装置加热第一介质至沸腾并维持第三预设时长;或者,所述嘌呤析出阶段包括高压升温阶段,所述加热装置加热第一介质至所述烹饪腔内的温度和/或压力达到预设值,并维持第四预设时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嘌呤釜的外壁与所述内胆的内壁之间具有浮沫收集件,所述烹饪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嘌呤收集阶段之前的去浮沫阶段;在所述去浮沫阶段,所述浮沫收集件与第一介质的液面接触并收集第一介质中的浮沫。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件包括连通嘌呤釜内外或连通所述烹饪腔和外界的过气口、用于启闭所述过气口的封堵件以及连通嘌呤釜和外界的排气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或者锅体上设有去嘌呤按键,操作所述去嘌呤按键,所述烹饪器具进入去嘌呤烹饪阶段,所述去嘌呤烹饪阶段至少包括嘌呤析出阶段以及嘌呤收集阶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盖、锅体、加热装置以及压力调节件,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锅盖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用于盛放第一介质和食材的烹饪腔,所述烹饪腔中设有嘌呤釜,所述嘌呤釜具有伸入第一介质中的导流通道,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嘌呤收集阶段之前,所述烹饪控制方法还包括:识别第一介质的量,确定所述嘌呤收集阶段的持续时间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第一介质的量,确定所述嘌呤收集阶段的持续时间t,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嘌呤收集阶段,所述烹饪控制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温度判断所述嘌呤收集阶段是否发生异常,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再检测的结果,控制烹饪过程,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吴艳华许胜涛郭小玉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