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52048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包括证书本体、RFID标签和二维码,RFID标签位于证书主体的正面;二维码位于证书主体的背面。其中,由于在防伪证书中使用了含有射频识别技术的RFID标签,大大减少了出现假证书的可能性。并且,将艺术品编码信息分别存储到RFID标签和二维码中,只要其中一个中存储的内容被改变,便能判断防伪证书为假,提高了防伪证书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伪证书,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属于防伪鉴伪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文化底蕴的快速发展,对艺术品的鉴赏、交易、收藏渐渐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追求。但由于我国艺术品领域的发展不平衡、不匀速,导致艺术品鉴定与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伪劣艺术品泛滥成灾、抄袭模仿司空见惯、真实价值与炒作价格反差巨大、虚假宣传与欺诈等。为此,很多艺术品鉴别方法应运而生,鉴定完成后由专门的鉴定机构给艺术品颁发艺术品证书。在转让、拍卖过程中,用艺术品证书来证明艺术品为公认的真品。但是,由于社会的复杂性或者利益的驱使,现在市面上不断出现伪造的艺术品证书,使艺术品鉴定的效果大打折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很多鉴定机构在艺术品证书上采用了一定的防伪技术,以防止伪造证书出现。现有的艺术品证书采用的防伪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防伪花边、防伪底纹、无色荧光油墨、防伪纸张、防伪油墨等方式。但是,此等防伪技术手段具有以下缺点:1)现有的防伪技术手段只能从纸、墨、花纹等材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来增大复制和造假证书的难度,而以上防伪材质的获取相对是容易的,一旦防伪的原材料被获取到,复制证书是很容易的;2)采用特殊的证书纸张、特殊的证书油墨、特殊的防伪线等,可以增大防伪材质获取的难度,但是这些防伪材质不仅制作工艺复杂而且成本高昂;3)在互联网遍布全球、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采用现有的传统证书防伪技术不能进行证书的实时验证,验证起来比较麻烦。所以,一种具有高安全性、易于验证的证书成为艺术品安全鉴定方面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包括证书本体、RFID标签和二维码;其中,所述RFID标签位于所述证书主体的正面;所述二维码位于所述证书主体的背面。其中较优地,所述RFID标签为层状结构,从外到里依次为RFID标签层、基材层和不干胶层。其中较优地,所述RFID标签通过所述不干胶层与所述证书主体粘合。其中较优地,所述RFID标签的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或者圆形中的一种。其中较优地,所述二维码打印或粘贴于所述证书本体的背面。其中较优地,所述证书本体为非透明片状纤维制品。其中较优地,所述证书本体为片状的长方形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通过在证书本体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RFID标签和二维码,将艺术品编码信息分别存储到RFID标签和二维码中,只要其中一个中存储的内容被改变,便能判断防伪证书为假,提高了防伪证书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的正面各区域划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的背面各区域划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包括证书本体1、RFID标签2和二维码3。其中,证书本体1为非透明片状纤维制品,例如铜版纸等。证书本体1的形状一般为长方形,证书本体1可以是片状的长方形结构,也可以在中部设置折线,从中部的折线处折叠后成册状。证书本体1可以置于证书的封皮中,可以塑封使用,也可以不做封装处理。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证书本体1是片状的长方形结构,不做封装处理。RFID标签2为层状结构,从外到里依次为RFID标签层、基材层和不干胶层。其中,RFID标签层包含RFID电子标签,RFID电子标签中写入了对艺术品编号进行RFID编码的编码信息。由于在防伪过程中,使用了含有射频识别技术的RFID标签,大大减少了出现假证书的可能性。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对原始数据进行RFID编码,将编码信息写入RFID电子标签,以及通过扫描RFID电子标签获取原始数据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并不是本技术的改进内容,在此便不再赘述了。RFID标签2通过不干胶层与证书主体粘合,位于证书本体1的正面。RFID标签2采用不干胶材质进行粘贴,达到了揭开RFID标签即破坏标签组织的目的,防止移植标签进行证书造假。RFID标签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或者圆形,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RFID标签为圆形。如图3所示,防伪证书的正面划分为201、202、203和204三个区域,其中,202区域为防伪证书的证书内容打印区域,204区域为防伪证书发放日期的打印区域,201和203区域为证书正面空白区域,或是与证书内容无关的图像区域,RFID标签可以粘贴于201区域和203区域的任何位置。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RFID标签2粘贴于203区域左下角的空白处。二维码3打印或粘贴于证书本体1的背面,用于存储艺术品编号信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二维码中保存的信息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并不是本技术的改进内容,在此便不再赘述了。如图4所示,防伪证书的背面划分为301、302和303三个区域,其中,302区域为防伪证书的证书说明打印区域,301和303区域为证书背面空白区域,RFID标签可以粘贴于301区域和303区域的任何位置。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二维码3位于303区域左下角的空白处。下面以艺术品证书为例,对使用者使用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进行防伪证书真假鉴定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当使用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时,对证书进行真假鉴定,使用手持设备(扫描仪、手机等能识别二维码和RFID标签的设备)扫描位于证书本体1正面的RFID标签,获取其中存储的艺术品编号信息,判断艺术品编号信息的正确性;同时,使用手持设备扫描位于证书本体1背面的二维码,获取其中存储的艺术品编号信息,判断艺术品编号信息的正确性;当两次获取的艺术品编号信息均正确时,将获取的两个艺术品编号信息进行对比,当二者相同时,此艺术品证书为真,当二者不同时,此艺术品证书为假。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基于RFID标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包括证书本体、RFID标签和二维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RFID标签位于所述证书主体的正面;所述二维码位于所述证书主体的背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包括证书本体、RFID
标签和二维码,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RFID标签位于所述证书主体的正面;
所述二维码位于所述证书主体的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其
特征在于:
所述RFID标签为层状结构,从外到里依次为RFID标签层、基材
层和不干胶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RFID标签和二维码的防伪证书,其
特征在于:
所述RFID标签通过所述不干胶层与所述证书主体粘合。
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平林奥杰王朝令沈洋郜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信码互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