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36502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提高紧固能力,而不会导致产品的大型化、重量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击工具。冲击扳手(1)具备:无刷马达(8)、通过无刷马达(8)的驱动而旋转的主轴(69)、以及能够伴随着主轴(69)的旋转而对砧台(4)施加旋转冲击力的冲击机构(10),在砧台(4)内沿径向形成有对砧台与对砧台(4)进行轴支承的轴衬(88)之间供给润滑脂的润滑脂供给孔(92),在砧台(4)的与润滑脂供给孔(92)的形成部位不同的位置形成收缩部(96),该收缩部(96)使相对于扭转的断面模数比润滑脂供给孔(92)的形成部位的该断面模数大从而使扭转变形变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冲击旋具、冲击扳手等冲击工具
技术介绍
冲击旋具等冲击工具具备冲击机构,该冲击机构包括伴随着马达的驱动而旋转的主轴、与主轴凸轮结合的锤子以及对锤子施力的螺旋弹簧,使锤子与成为最终输出轴的砧台卡合,若砧台的扭矩增加,则通过冲击机构使主轴的旋转转换为锤子的间歇的旋转冲击力(冲击)而能够施加于砧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7926号公报在上述以往的冲击工具中,为了增大紧固能力,需要使锤子大型化,或使用输出大的马达来使转速增加等,因此导致产品的大型化、重量化,从而使成本上升,而且使用的便利性变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够使紧固能力提高,而不导致产品的大型化、重量化的冲击工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技术是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马达;主轴,其通过马达的驱动而旋转;以及冲击机构,其能够伴随着主轴的旋转而对最终输出轴施加旋转冲击力,且在最终输出轴内沿径向形成对最终输出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马达;主轴,其通过所述马达的驱动而旋转;以及冲击机构,其能够伴随着所述主轴的旋转而对最终输出轴施加旋转冲击力,且在所述最终输出轴内沿径向形成对所述最终输出轴与所述最终输出轴的轴承之间供给润滑脂的油供给路径,所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最终输出轴的与所述油供给路径的形成部位不同的位置形成扭转变形部,该扭转变形部使下述的式子中相对于扭转的断面模数比所述油供给路径的形成部位的所述断面模数大,ω=(32/πd4)×(T/G)ω:单位长度的扭转角,d:直径,T:扭矩,G:横向弹性系数(32/πd4):相对于扭转的断面模数。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20 JP 2014-2358151.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
马达;
主轴,其通过所述马达的驱动而旋转;以及
冲击机构,其能够伴随着所述主轴的旋转而对最终输出轴施加旋转
冲击力,且在所述最终输出轴内沿径向形成对所述最终输出轴与所述最
终输出轴的轴承之间供给润滑脂的油供给路径,
所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最终输出轴的与所述油供给路径的形成部位不同的位置形
成扭转变形部,该扭转变形部使下述的式子中相对于扭转的断面模数比
所述油供给路径的形成部位的所述断面模数大,
ω=(32/πd4)×(T/G)
ω:单位长度的扭转角,d:直径,T:扭矩,G:横向弹性系数
(32/πd4):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友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