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97427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装置及方法。包括第一轴向推力冲头、第二轴向推力冲头、第一背压冲头、第一背压冲头、内置芯棒等,其中管坯设有分别与管坯所设管腔相通的四个端口,内置芯棒放入管坯内,且穿过管坯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管坯放置在成形模具中,第一轴向推力冲头及第二轴向推力冲头都装设在成形模具中,且第一轴向推力冲头的一端与管坯的第一端口触接,第二轴向推力冲头的一端与管坯的第二端口触接,第一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及第二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均与管坯的管腔相通,第一背压冲头及第一背压冲头的一端分别与管坯的第三端口及第四端口触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支管胀形时厚度变薄和补料困难以及容易起皱和破裂等问题。

High pressure form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arallel double branch pip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igh pressure forming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parallel double branch pipes. Including the first second axial thrust axial thrust punch, punch, punch, punch first first back pressure back pressure, built-in mandrel,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tube and tube respectively arranged four lumen port communicated, built into mandrel in pipe blank, and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port and the two port of the tube, the tube is placed in the mold in the first and two axial thrust axial thrust punch punch are arranged in the mold, and the end of the first axial thrust punch with the first port contact tube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second axial thrust punch tube in contact with the second port, the first axial thrust punch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and two axial thrust punch a cavity are communicated with the lumen tube, one end of the first and the first punch punch back pressure back pressure respectively with third ports and four port contact tube connection.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s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pipe is enlarged, the feeding is difficult, and the wrinkling and fracture are eas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装置及方法,属于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装置及方法的创新技术。
技术介绍
传统并列双支管(图1)大部分采用铸造、焊接连接成形和胀形成形工艺制作,广泛应用化工、日常生活等领域。在上述三种成形方法中,铸造是最为简单的成形工艺,可以获得较复杂和较高支管的并列双支管件,但由于铸造工艺本身的特点,其成型并列双支管所用材料以及成形后的制品质量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焊接连接成形制造并列双支管的工艺是先在主管上钻孔,然后将支管焊接到主管上,形成并列双支管。相对于铸造并列双支管工艺,焊接连接成形该可对优质管材进行焊接连接成形,且支管的高度没有任何限制,但该工艺方案的缺点是由于在主管上开孔再将支管焊接在主管上,这样主管和支管的焊接线就是一条复杂的空间曲线,正是由于空间焊接线的存在,在焊接区域容易产生焊渣、孔洞,造成焊缝被腐蚀,导致漏水问题发生;为了克服铸造和焊接并列双支管的缺点,采用对直通管材加以内高压使其形成支管的方法可获得整体式的并列双支管。由于内高压形成并列双支管是通过塑性成形的方法获得,所以其质量好,克服了铸造和焊接方法给产品质量带来的不足,这也是目前很多使用并列双支管的场合希望应用胀形成形并列双支管的原因之一。内高压成形并列双支管道的方法也因此被受到关注和重视。然而,现有采用内高压成形并列双支管的方法,由于在直通管材通过内高压形成支管过程中通常支管的壁厚变薄,致使由直接胀形成形并列双支管的高度受到限制,这也严重影响了内高压成形并列双支管的使用。为此,研究开发一种能提高成形并列双支管高度的方法,对于获得更高质量的并列双支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支管胀形时厚度变薄和补料困难以及容易起皱和破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实现的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装置,包括有第一轴向推力冲头、第二轴向推力冲头、第一充液阀、第二充液阀、第一内置平衡弹簧、第二内置平衡弹簧、成形模具、第一背压冲头、第一背压冲头、管坯、内置芯棒,其中管坯设有分别与管坯所设管腔相通的四个端口,内置芯棒放入管坯内,且穿过管坯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管坯放置在成形模具中,第一轴向推力冲头及第二轴向推力冲头都装设在成形模具中,且第一轴向推力冲头的一端与管坯的第一端口触接,第二轴向推力冲头的一端与管坯的第二端口触接,第一内置平衡弹簧装设在第一轴向推力冲头所设的腔体内,且第一内置平衡弹簧的一端与内置芯棒的一端触接,第一内置平衡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的腔壁触接,第二内置平衡弹簧装设在第二轴向推力冲头所设的腔体内,且第二内置平衡弹簧的一端与内置芯棒的另一端触接,第二内置平衡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的腔壁触接,第一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及第二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均与管坯的管腔相通,第一充液阀装设在第一轴向推力冲头上,第二充液阀装设在第二轴向推力冲头上,高压液体通过第一充液阀能充液到第一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内,高压液体通过第二充液阀能充液到第二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内,第一背压冲头及第一背压冲头装设在成形模具上,且第一背压冲头及第一背压冲头的一端分别与管坯的第三端口及第四端口触接。本专利技术的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装置的成形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1)将内置芯棒放入管坯所设管腔内,管坯放置至成形模具中,通过第一内置平衡弹簧及第二内置平衡弹簧使内置芯棒保持在要求的位置,这时,关闭第一充液阀和第二充液阀;2)用力使两端的第一轴向推力冲头1及第二轴向推力冲头向管坯的方向移动,将管坯镦挤到中心部位进行聚料;3)当第一轴向推力冲头及第二轴向推力冲头到达一定位置,聚料完成后,打开第一充液阀和第二充液阀,高压液体通过第一充液阀充液到第一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内,高压液体通过第二充液阀充液到第二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内,同时,第一背压冲头及第一背压冲头向管坯的第三端口及第四端口的方向下压;4)在第一轴向推力冲头及第二轴向推力冲头的轴向推力及高压液体的压力和第一背压冲头及第一背压冲头的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使管坯成形为并列双支管。本专利技术采用内高压工艺成形并列双支管,可以通过调整内置芯棒所设聚料槽的体积大小控制支管的体积,解决支管胀形补料难得问题。此外,通过在管坯内径加入内置芯棒,对管坯进行内高压成形,有效地解决了管坯屈曲和起皱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操作方便,易于实现的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并列双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并列双支管预成形聚料示意图。将管坯和芯棒放置模具内,左右推力冲头轴向进给冲头至管材端部的初始状态,管材镦粗使得材料填充芯棒聚料槽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并列双支管的内高压成形的最终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装置,包括有第一轴向推力冲头1、第二轴向推力冲头10、第一充液阀2、第二充液阀11、第一内置平衡弹簧3、第二内置平衡弹簧9、成形模具4、第一背压冲头5、第一背压冲头6、管坯7、内置芯棒8,其中管坯7设有分别与管坯7所设管腔相通的四个端口,内置芯棒8放入管坯7内,且穿过管坯7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管坯7放置在成形模具4中,第一轴向推力冲头1及第二轴向推力冲头10都装设在成形模具4中,且第一轴向推力冲头1的一端与管坯7的第一端口触接,第二轴向推力冲头10的一端与管坯7的第二端口触接,第一内置平衡弹簧3装设在第一轴向推力冲头1所设的腔体内,且第一内置平衡弹簧3的一端与内置芯棒8的一端触接,第一内置平衡弹簧3的另一端与第一轴向推力冲头1所设腔体的腔壁触接,第二内置平衡弹簧9装设在第二轴向推力冲头10所设的腔体内,且第二内置平衡弹簧9的一端与内置芯棒8的另一端触接,第二内置平衡弹簧9的另一端与第二轴向推力冲头10所设腔体的腔壁触接,第一轴向推力冲头1所设腔体及第二轴向推力冲头10所设腔体均与管坯7的管腔相通,第一充液阀2装设在第一轴向推力冲头1上,第二充液阀11装设在第二轴向推力冲头10上,高压液体通过第一充液阀2能充液到第一轴向推力冲头1所设腔体内,高压液体通过第二充液阀11能充液到第二轴向推力冲头10所设腔体内,第一背压冲头5及第一背压冲头6装设在成形模具4上,且第一背压冲头5及第一背压冲头6的一端分别与管坯6的第三端口及第四端口触接。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内置芯棒所设聚料槽的体积大小控制支管的体积,解决支管胀形补料难得问题。此外,通过在管坯7内径加入内置芯棒,对管坯7进行内高压成形,有效地解决了管坯屈曲和起皱的问题。本实施例中,上述一背压冲头5及第一背压冲头6的另一端露置于成形模具4外。上述第一轴向推力冲头1及第二轴向推力冲头10的另一端露置于成形模具4外。本专利技术的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装置的成形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1)将内置芯棒8放入管坯7所设管腔内,管坯7放置至成形模具4中,通过第一内置平衡弹簧3及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装置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轴向推力冲头、第二轴向推力冲头、第一充液阀、第二充液阀、第一内置平衡弹簧、第二内置平衡弹簧、成形模具、第一背压冲头、第一背压冲头、管坯、内置芯棒,其中管坯设有分别与管坯所设管腔相通的四个端口,内置芯棒放入管坯内,且穿过管坯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管坯放置在成形模具中,第一轴向推力冲头及第二轴向推力冲头都装设在成形模具中,且第一轴向推力冲头的一端与管坯的第一端口触接,第二轴向推力冲头的一端与管坯的第二端口触接,第一内置平衡弹簧装设在第一轴向推力冲头所设的腔体内,且第一内置平衡弹簧的一端与内置芯棒的一端触接,第一内置平衡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的腔壁触接,第二内置平衡弹簧装设在第二轴向推力冲头所设的腔体内,且第二内置平衡弹簧的一端与内置芯棒的另一端触接,第二内置平衡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的腔壁触接,第一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及第二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均与管坯的管腔相通,第一充液阀装设在第一轴向推力冲头上,第二充液阀装设在第二轴向推力冲头上,高压液体通过第一充液阀能充液到第一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内,高压液体通过第二充液阀能充液到第二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内,第一背压冲头及第一背压冲头装设在成形模具上,且第一背压冲头及第一背压冲头的一端分别与管坯的第三端口及第四端口触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轴向推力冲头、第二轴向推力冲头、第一充液阀、第二充液阀、第一内置平衡弹簧、第二内置平衡弹簧、成形模具、第一背压冲头、第一背压冲头、管坯、内置芯棒,其中管坯设有分别与管坯所设管腔相通的四个端口,内置芯棒放入管坯内,且穿过管坯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管坯放置在成形模具中,第一轴向推力冲头及第二轴向推力冲头都装设在成形模具中,且第一轴向推力冲头的一端与管坯的第一端口触接,第二轴向推力冲头的一端与管坯的第二端口触接,第一内置平衡弹簧装设在第一轴向推力冲头所设的腔体内,且第一内置平衡弹簧的一端与内置芯棒的一端触接,第一内置平衡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的腔壁触接,第二内置平衡弹簧装设在第二轴向推力冲头所设的腔体内,且第二内置平衡弹簧的一端与内置芯棒的另一端触接,第二内置平衡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的腔壁触接,第一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及第二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均与管坯的管腔相通,第一充液阀装设在第一轴向推力冲头上,第二充液阀装设在第二轴向推力冲头上,高压液体通过第一充液阀能充液到第一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内,高压液体通过第二充液阀能充液到第二轴向推力冲头所设腔体内,第一背压冲头及第一背压冲头装设在成形模具上,且第一背压冲头及第一背压冲头的一端分别与管坯的第三端口及第四端口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背压冲头及第一背压冲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小亭陈名涛肖可畏崔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