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甲基喹喔啉-2-羧酸的化学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9235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甲基喹喔啉-2-羧酸的化学合成方法。以2-[(N-2-羟乙基)氨基甲酰]-3-甲基喹喔啉-1,4-二氧化物(喹乙醇)为原料,用还原剂碘化钾或连二亚硫酸钠还原,产物用碱水解,再用酸调节其pH,得到目标产物3-甲基喹喔啉-2-羧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步骤少、原料价廉易得、收率高、易操作、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3-甲基喹喔啉-2-羧酸的化学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3-甲基喹喔啉-2-羧酸为喹乙醇代谢物之一,由于其最后离开动物机体,目前被规定为喹乙醇残留标识物(见OLaquindox(WHO Food Additives Series 27,33)。喹乙醇属于喹喔啉-1,4-二氧化物类药物,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曾作为促生长剂应用于畜、禽、水产养殖中。目前关于动物性食品中检测喹乙醇残留标识物的标准品即3-甲基喹喔林-2-羧酸的合成方法尚未见到相关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3-甲基喹喔啉-2-羧酸的化学合成方法,以满足该化合物的制备。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方案达到的一种3-甲基喹喔啉-2-羧酸的合成方法,其步骤如下(1)将喹乙醇与还原剂碘化钾或连二亚硫酸钠按物质的量比1∶1~1∶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还原剂碘化钾或连二亚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是喹乙醇的4~10倍)加入反应瓶中加水至溶解,70~90℃搅拌并反应1~5h,反应完毕用三氯甲烷或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混和液,用无水硫酸镁脱水,旋转蒸发,得中间产物喹乙醇脱二氧物;作为优选反应条件,所述还原剂的摩尔数是原料喹乙醇的4~10倍;反应温度为70~90℃;反应溶剂为水;反应时间为1~5h得到中间产物喹乙醇脱二氧物。(2)将步骤(1)所得中间产物喹乙醇脱二氧物溶解于1~5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备成混合液,加热至回流3~9h,用酸液调节混合液pH至3~5(优选方案是将pH调至3),过滤反应混和液,水洗三次,干燥至恒重,得3-甲基喹喔啉-2-羧酸粗品,再经甲醇重结晶,得目标产物3-甲基喹喔啉-2-羧酸。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原料易得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原料及试剂喹乙醇、氢氧化钠、甲醇、三氯甲烷、浓盐酸、无水硫酸镁等都是常用原料及试剂,容易得到。2.反应设备、反应条件容易实现本专利技术仅采用恒温水浴锅、抽滤瓶、冷凝管等仪器,所用设备造价低;操作方法简单。3.环境污染小本专利技术所用试剂相对毒性较小,实验材料污染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合成的3-甲基喹喔啉-2-羧酸的紫外扫描图谱(以甲醇为溶剂);图2是本专利技术合成的3-甲基喹喔啉-2-羧酸的红外扫描图谱(KBr);图3是本专利技术合成的3-甲基喹喔啉-2-羧酸13CNMR谱图(CDCL3);图4是本专利技术合成的3-甲基喹喔啉-2-羧酸1HNMR谱图(CDCL3);图5是本专利技术合成的3-甲基喹喔啉-2-羧酸质谱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1)向500mL反应瓶中加入喹乙醇0.1moL,水250mL,70℃下搅拌并加入0.4moL连二亚硫酸钠粉末,70℃下搅拌反应1h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用600mL三氯甲烷萃取反应混和液,合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再经旋转蒸发仪蒸干,得到淡黄色残留固体14.5g,收率为63%,用甲醇重结晶,得淡黄色的固体粉末,即中间产物喹乙醇脱二氧物。(2)在反应瓶中加入喹乙醇脱二氧物9.28g和1moL/L氢氧化钠溶液250mL成混合液,回流3h,停止反应,用浓盐酸调所述的混合液pH至3,待淡红色物质完全析出,过滤,水洗三次,滤出物烘至恒重,得到淡红色固体3-甲基喹喔啉-2-羧酸粗品5.37g,产率为71%,用甲醇重结晶后,得到红褐色针状晶体,即为目标产物3-甲基喹喔啉-2-羧酸纯品,熔点152℃。实施例2(1)向500mL反应瓶中加入喹乙醇0.1moL,水250mL,升温至80□,加入0.6moL连二亚硫酸钠在80℃下反应3h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用600mL三氯甲烷萃取反应混和液,合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相中的水分。过滤有机相,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蒸干,得到淡黄色残留固体13.8g,收率为60%,用甲醇重结晶,得淡黄色的粉末,即中间产物喹乙醇脱二氧物。(2)向反应瓶中加入步骤(1)制备的中间产物喹乙醇脱二氧物9.24g和5moL/L氢氧化钠250mL成混合液,回流6h后,停止反应,用浓盐酸调混合液至pH4,静置,待淡红色物质完全析出,过滤,水洗三次,滤出物在烘箱中烘至恒重,得到淡红色固体3-甲基喹喔啉-2-羧酸粗品5.18g,产率为69%,用甲醇重结晶后,得到红褐色针状晶体,即为目标产物3-甲基喹喔啉-2-羧酸纯品,熔点151℃。实施例3向500mL反应瓶中加入喹乙醇0.1moL,水250mL,升温至90℃,加入1moL连二亚硫酸钠粉末,30min内加完;在90℃下搅拌反应5h后,冷却至室温,用600mL三氯甲烷分三次萃取反应混和液,合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相中的水分,将有机相在旋转蒸发仪上减压蒸干,得到淡黄色残留固体14.3g,收率为62%,用甲醇重结晶,得淡黄色的粉末,即为中间产物喹乙醇脱二氧物。其余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得到红褐色针状晶体,即为目标产物3-甲基喹喔啉-2-羧酸纯品,熔点151℃。实施例4按照实施例1提供的反应条件,将还原剂连二亚硫酸钠换为等物质的量的碘化钾,使反应顺利完成,得淡黄色残留固体13.2g,收率为57%。向反应瓶中加入喹乙醇脱二氧物9.25g和5moL/L氢氧化钠250mL成混合液,回流9h后。停止反应,用浓盐酸调混合液至pH5,静置待淡红色物质完全析出,过滤,水洗三次,滤出物在烘箱中50℃℃烘至恒重,得到淡红色固体3-甲基喹喔啉-2-羧酸粗品5.35g,产率为71%,用甲醇重结晶后,得到红褐色针状晶体,即为3-甲基喹喔啉-2-羧酸纯品,熔点153℃。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产品经紫外、红外、核磁共振、质谱、及元素分析检测结果如下3-甲基喹喔啉-2-羧酸的紫外扫描图谱(AgiLent 8453紫外分光光度计),甲醇为溶剂,λ=241nm左右的吸收峰为杂芳环化合物k带吸收,即存在共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饱和键;λ=321nm左右的低强吸收带,说明结构中有羰基或共轭羰基的存在;见图2。3-甲基喹喔啉-2-羧酸的红外扫描图谱(ExcaLibur Series红外光谱仪),KBr压片,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主要吸收峰与各基团的对应关系为3448cm-1,2449cm-1,υOH羧羟基伸缩振动;3078cm-1,3038cm-1,υC-H苯环=CH伸缩振动;1718cm-1,υC=O羰基伸缩振动;1562cm-1,1487cm-1苯环C=C伸缩振动;1387cm-1,甲基对称弯曲振动;906cm-1,OH面外变形振动;748cm-1,苯环CH面外变形振动;见图3。3-甲基喹喔啉-2-羧酸1HNMR谱图(Mercury 400核磁共振仪),氘代三氯甲烷为溶剂。0.00PPm为内标物四甲基硅的1H的化学位移;7.26ppm为溶剂氘代三氯甲烷的1H的化学位移;3.180ppm为-CH3氢位移;7.826~8.155ppm为喹喔啉基团的氢位移;8.6~12.0PPm宽峰,为-COOH缔合氢键的化学位移;见图4。3-甲基喹喔啉-2-羧酸13CNMR谱图(Mercury 400核磁共振仪),氘代三氯甲烷为溶剂。24.302PPm为-CH3的13C位移;128.803~155.095ppm为喹喔啉基团的13C位移,163.364PPm为-COOH的13C位移;见图5。3-甲基喹喔啉-2-羧酸质谱图(Finnigan TRACE 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3-甲基喹喔啉-2-羧酸的合成方法,其步骤如下:1)将喹乙醇与还原剂碘化钾或连二亚硫酸钠按物质的量比1∶4~1∶10加入反应瓶中加水至溶解,70~90℃搅拌并反应1~5h,反应完毕用三氯甲烷或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混和液,用无水硫酸镁脱水,旋转蒸发,得中间产物喹乙醇脱二氧物;2)步骤1)所得中间产物喹乙醇脱二氧物溶解于1~5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成混合液,加热至回流3~9h,用酸液调节所述混合液pH至3~5,过滤反应所述混和液,水洗三次,干燥至恒重,得3-甲基喹喔啉-2-羧酸粗品,再经甲醇重结晶,得目标产物3-甲基喹喔啉-2-羧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宗辉吴玉杰陶燕飞刘志亮刘振果高爱中刘登才王玉莲彭大鹏黄玲利戴梦红陈冬梅谢长清刘振利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