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6178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粒化装置、冲渣沟、沉渣池、储渣仓,所述冲渣沟的前端高于末端,所述冲渣沟的坡度为5—20°,所述冲渣沟的前端连接所述粒化装置,所述冲渣沟的末端连接所述沉渣池,所述沉渣池上方设置有渣斗,用于将沉渣池中的炉渣运至所述储渣仓,所述沉渣池的侧壁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末端连接所述粒化装置。所述高炉炉渣处理系统能够实现水循环利用,最大程度的利用废水,能够降低炉渣对设备的磨损和腐蚀,提高设备的运行周期,延长设备寿命,节能环保,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高炉炉渣处理工艺主要是水淬渣工艺方式。高炉内1400—1500℃的高温炉渣,经渣口流出,在经渣沟进入冲渣流槽时,以一定的水量、水压及流槽坡度,使水与熔渣流成一定的交角,冲击淬化成合格的水渣。由于池内沉积水渣较多,水渣流速较快,水渣细而硬,加上水渣本身温度高,腐蚀性大的特性,对设备的磨损、腐蚀严重,导致设备的使用和更换周期大大缩短,整个系统经常因备件供应不及时而带来其它相关设备的严重磨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的发展;此外,水流循环利用不佳,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不够节水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所述高炉炉渣处理系统能够实现水循环利用,最大程度的利用废水,能够降低炉渣对设备的磨损和腐蚀,提高设备的运行周期,延长设备寿命,节能环保,降低成本。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粒化装置、冲渣沟、沉渣池、储渣仓,所述冲渣沟的前端高于末端,所述冲渣沟的坡度为5—20°,所述冲渣沟的前端连接所述粒化装置,所述冲渣沟的末端连接所述沉渣池,所述沉渣池上方设置有渣斗,用于将沉渣池中的炉渣运至所述储渣仓,所述沉渣池的侧壁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末端连接所述粒化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冲渣沟的坡度为15°。进一步的,所述冲渣沟包括外壁和内衬,所述冲渣沟的外壁为钢筋混凝土筑成,所述冲渣沟的内衬为铸铁铺成,所述冲渣沟的内衬的厚度为45—60mm。进一步的,所述沉渣池的至少一面内壁上设置有过滤隔板,所述沉渣池外部设置有用于检修人员更换所述过滤隔板的通廊。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口的前端设置有滤网。进一步的,所述沉渣池上方设置有行车,所述渣斗位于所述行车上。更进一步的,所述沉渣池外侧设置有行车柱,所述行车柱连接有行车轨道,所述行车设置于所述行车轨道上。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上还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靠近所述粒化装置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储渣仓的底面低于地面20—40mm,所述储渣仓的底面包括由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底层,以及由素混凝土筑成的表层,所述储渣仓的侧壁由硅石混凝土筑成。进一步的,所述储渣仓的仓门为扇形闸门,所述储渣仓的内部设置有格网。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详细说明如下: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粒化装置、冲渣沟、沉渣池、储渣仓,所述冲渣沟的前端高于末端,所述冲渣沟的坡度为5—20°,所述冲渣沟的前端连接所述粒化装置,所述冲渣沟的末端连接所述沉渣池,所述沉渣池上方设置有渣斗,用于将沉渣池中的炉渣运至所述储渣仓,所述沉渣池的侧壁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末端连接所述粒化装置。高炉中液态渣经过冷却水冷却之后形成水淬渣,即高炉炉渣,冷却的过程即为粒化,在粒化装置中进行,粒化后的高炉炉渣经过冲渣沟进入沉渣池,在沉渣池里面沉淀后,通过渣斗抓出,运至储渣仓,而后通过运输装置运走。而沉渣池中的水通过排水管排至粒化装置,循环利用。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对冲渣系统作了合理的设置和改进,确定了冲渣沟的坡度,降低了冲渣水的压力,降低高炉炉渣对冲渣沟的冲击力,此外,改善了冲渣沟的结构,将冲渣沟分为外壁和内衬,进一步减少炉渣对冲渣沟的磨损;此外,在沉渣池中设置有过滤隔板,在沉渣过程中炉渣进行过滤;在沉渣池和粒化装置之间设置了排水管,排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泵,形成水循环系统,最大程度的利用废水,降低成本,在排水口处还设置有滤网,避免炉渣进入水循环系统,损坏循环泵。此外,采用在沉渣池上部设置有行车,行车上设置渣斗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渣斗的灵活性。此外,储渣仓的底面和侧壁均做了加固,其中底面包括由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底层,以及由素混凝土筑成的表层,侧壁由硅石混凝土筑成,可防止炉渣对储渣仓的的磨损和腐蚀。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高炉炉渣处理系统能够实现水循环利用,最大程度的利用废水,能够降低炉渣对设备的磨损和腐蚀,提高设备的运行周期,延长设备寿命,节能环保,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所述高炉炉渣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所述高炉炉渣处理系统中沉渣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粒化装置1、冲渣沟2、沉渣池3、储渣仓4,所述冲渣沟2的前端高于末端,所述冲渣沟2的坡度为15°,所述冲渣沟2包括外壁和内衬,所述冲渣沟2的外壁为钢筋混凝土筑成,所述冲渣沟2的内衬为铸铁铺成,所述冲渣沟2的内衬的厚度为45—60mm,所述冲渣沟2的前端连接所述粒化装置1,所述冲渣沟2的末端连接所述沉渣池3,如图2所示,所述沉渣池3上方设置有渣斗5,用于将沉渣池3中的炉渣运至所述储渣仓4,所述沉渣池3的至少一面内壁上设置有过滤隔板6,所述沉渣池3外部设置有用于检修人员更换所述过滤隔板6的通廊,所述沉渣池3的侧壁设置有排水口7,所述排水口7的前端设置有滤网8,所述排水口7连接有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的末端连接所述粒化装置1,所述排水管9上还设置有循环泵10,所述循环泵10靠近所述粒化装置1设置。其中,所述沉渣池3外侧设置有行车柱11,所述行车柱11连接有行车轨道12,所述行车轨道12上设置有行车13,所述渣斗5位于所述行车13上。此外,所述储渣仓4的底面低于地面20—40mm,所述储渣仓4的底面包括由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底层,以及由素混凝土筑成的表层,所述储渣仓的侧壁由硅石混凝土筑成,所述储渣仓4的仓门为扇形闸门(图未示),所述储渣仓4的内部设置有格网(图未示)。上述高炉炉渣处理系统能够实现水循环利用,最大程度的利用废水,能够降低炉渣对设备的磨损和腐蚀,提高设备的运行周期,延长设备寿命,节能环保,降低成本。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包括粒化装置、冲渣沟、沉渣池、储渣仓,所述冲渣沟的前端高于末端,所述冲渣沟的坡度为5—20°,所述冲渣沟的前端连接所述粒化装置,所述冲渣沟的末端连接所述沉渣池,所述沉渣池上方设置有渣斗,用于将沉渣池中的炉渣运至所述储渣仓,所述沉渣池的侧壁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末端连接所述粒化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包括粒化装置、冲渣沟、沉渣池、储渣仓,所述冲渣沟的前端高于末端,所述冲渣沟的坡度为5—20°,所述冲渣沟的前端连接所述粒化装置,所述冲渣沟的末端连接所述沉渣池,所述沉渣池上方设置有渣斗,用于将沉渣池中的炉渣运至所述储渣仓,所述沉渣池的侧壁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末端连接所述粒化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渣沟的坡度为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渣沟包括外壁和内衬,所述冲渣沟的外壁为钢筋混凝土筑成,所述冲渣沟的内衬为铸铁铺成,所述冲渣沟的内衬的厚度为45—6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炉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渣池的至少一面内壁上设置有过滤隔板,所述沉渣池外部设置有用于检修人员更换所述过滤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育平华毕祥赵春勇朱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