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技术

技术编号:1505705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03: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中,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向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初始化信号的第一晶体管;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第二晶体管;管向驱动晶体管提供数据信号的第三晶体;基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向驱动晶体管传输第一电源电压的第四晶体管;基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控制驱动晶体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的电连接的第五晶体管;用于存储传输至驱动晶体管的数据信号的电容器;用于发出响应于通过驱动晶体管生成的驱动电流的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该实施方式通过对驱动晶体管的阈值补偿,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一般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以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是一种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制成、在电流的驱动下产生的可逆变色来实现显示的器件。由于其自身具有低电耗、高对比度、广视角、自发光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由薄膜晶体管在饱和状态下产生的电流所驱动,其亮度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因制造工艺的限制,尤其是使用低温多晶硅技术制成的驱动管,由于其阈值电压|Vth|分布不均匀,导致输入相同的灰阶电压时会产生不同的驱动电流。这使得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从而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驱动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电容器;其中,第一晶体管基于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向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初始化信号;第二晶体管基于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第三晶体管基于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向驱动晶体管提供数据信号;第四晶体管基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向驱动晶体管提供第一电源电压;第五晶体管串联耦合在驱动晶体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之间,基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控制驱动晶体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的电连接;电容器用于存储传输至驱动晶体管的数据信号;有机发光二极管用于发出响应于通过驱动晶体管生成的驱动电流的光。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驱动如上述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发光方法,该驱动方法包括初始化阶段、阈值侦测以及数据写入阶段、发光阶段;在初始化阶段,第一晶体管基于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向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以及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初始化信号,有机发光二极管和驱动晶体管完成初始化;在阈值侦测以及数据写入阶段,数据信号端接收数据信号,第三晶体管基于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将数据信号提供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像素驱动电路完成数据写入,并完成对驱动晶体管的阈值侦测;在发光阶段,第一晶体管基于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截止,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基于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截止,第四晶体管基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向驱动晶体管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信号,驱动晶体管生成驱动电流,第五晶体管基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导通,有机发光二极管基于驱动电流发光。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多行像素单元,每行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按照本申请的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第一扫描信号端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第一晶体管将初始化信号传输至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以及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实现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的初始化;并通过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对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的控制实现阈值补偿,提高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和稳定性。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像素电路中,初始化信号由第一扫描信号端接收到的信号来提供,节省了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的版图面积。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相邻行的像素单元之间可以共用扫描信号线和发光控制信号线来向各像素驱动电路提供相应的信号,可进一步节省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的版图面积。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的一种可选实现方式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为用于驱动图1或图2所示的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的一个工作时序图;图4为用于驱动图1或图2所示的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的又一个工作时序图;图5为用于驱动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6为本申请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7为本申请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8为可应用于图7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的工作时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对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进行驱动。如图1所示,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扫描信号端S1、第二扫描信号端S2、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EMIT1、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EMIT2、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驱动晶体管DT、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以及电容器C。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在第一扫描信号端S1接收到的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时,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以及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提供初始化信号。第二晶体管T2在第二扫描信号端S2接收到的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时,可以补偿驱动晶体管DT的阈值电压。第三晶体管T3在第二扫描信号端S2接收到的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时,可以向驱动晶体管DT提供数据信号。第四晶体管T4在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EMIT1接收到的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时,可以向驱动晶体管DT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第五晶体管T5串联耦合在驱动晶体管DT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之间,在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EMIT2接收到的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或者截止来控制驱动晶体管DT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之间的连接。电容器C用于存储传输至驱动晶体管DT的数据信号,来维持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一个帧周期内的发光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可以接收由驱动晶体管DT生成的驱动电流,并基于该驱动电流来进行发光显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晶体管T1-T5、驱动晶体管DT六个晶体管以及电容器C来产生驱动电流实现对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驱动,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在第二扫描信号端S2传输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数据信号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电位逐渐上升至数据信号减去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从而在电路内部实现对驱动晶体管DT的阈值补偿的同时,减少了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中晶体管的数量,节省了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所占版图的面积。可选地,上述第一晶体管T1与第二晶体管T2可以为双栅晶体管。通过将第一晶体管T1与第二晶体管T2设置为双栅晶体管,同时将双栅晶体管的两个栅极连接在一起,降低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的沟道夹断时的漏电流,使得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可以充分关断,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可选地,上述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的导电沟道的宽度与长度之比小于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驱动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基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向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初始化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基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所述第三晶体管基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向所述驱动晶体管提供数据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基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向所述驱动晶体管提供第一电源电压;所述第五晶体管串联耦合在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之间,基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的电连接;所述电容器用于存储传输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数据信号;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用于发出响应于通过所述驱动晶体管生成的驱动电流的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驱动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基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向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初始化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基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所述第三晶体管基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向所述驱动晶体管提供数据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基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向所述驱动晶体管提供第一电源电压;所述第五晶体管串联耦合在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之间,基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的电连接;所述电容器用于存储传输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数据信号;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用于发出响应于通过所述驱动晶体管生成的驱动电流的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双栅晶体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导电沟道的宽度与长度之比小于所述第三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五晶体管的导电沟道的宽度与长度之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化信号为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接收到的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数据信号端,第一电源电压端以及第二电源电压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均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至所述数据信号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至第一电源电压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五晶体管第二极连接至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电容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端,所述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初始化信号端,所述初始化信号为所述初始化信号端接收的信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数据信号端,第一电源电压端以及第二电源电压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初始化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扫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仁远李玥吴桐向东旭陈泽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