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处理及固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3670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处理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水热处理及固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包括可密闭的罐体,罐体配设有加热装置,罐体上设置有进料装置、排气阀,罐体内安装有相对于罐体可转动的内筒,内筒具有透水性而兼作固液分离部件,罐体上相应分别设置有液体出料装置、固体残渣出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可转动的透水性内筒置于水热反应的罐体内,集加热、搅拌、固液分离三种功能于一体,易于实现自动控制,能够将餐厨垃圾等生物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再容易腐败发臭的且含水率低的固体,另一部分是富含有机物且易于输送的液体,处理后的物料能满足后续厌氧消化系统使用;占地面积小、维护简单、投资节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含有生物质的固体废物特别是餐厨垃圾的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餐厨垃圾是指餐饮单位和家庭在日常营业以及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食品垃圾,是城镇有机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成分复杂,包括食用油、蔬菜、果皮、虾皮、骨头等等,此外还包括少量混入的餐具、碎瓷片、泥砂等无机物。餐厨垃圾以淀粉、食物纤维类、蛋白质、脂类等有机物为主要成分,同时也包含有无机盐类,具有高油脂、高盐分、高水分、高有机质含量以及易腐发臭、易酸化、易生物降解等特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是其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可以使有机物降解去除,同时能产生可回收利用的沼气,因此成为餐厨垃圾处理的主流工艺之一。而在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前,需将餐厨中的无机物(如铁勺、碎瓷片、泥砂等)、浮渣(如塑料袋、毛巾条、轻质纤维等)去除,以免泥砂沉积、浮渣结盖,影响消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由于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的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块状有机质,如肉块、植物根茎叶等,直接进行厌氧消化所需要的反应时间很长,一般需要20~30个昼夜,原因是以细胞和胶体状态存在的有机质的水解过程十分缓慢,这造成厌氧消化反应器造价和占地面积都较大。另外,直接厌氧消化的有机质转化率不够高,最终的剩余污泥依然脱水困难。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不低于水的饱和蒸汽压)对餐厨垃圾进行水热处理,能够破坏生物质的细胞结构和胶体形态,从而显著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改善厌氧消化处理的表现。目前,国内餐厨垃圾固液分离、搅拌和水热装置,水热装置指将生物质浸泡在水里并加热到一定温度而促使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发生水解并转移到液相的装置,一般均为独立设备,工艺链较长,设备、管道较多,维护复杂,能耗较高,投资较大。餐厨垃圾固液分离装置多为对物料进行破碎后进行压榨处理,在高压下,塑料袋和根茎类食物残渣极易堵塞筛孔,造成设备维护频繁,操作不便。而且,目前的处理方式选择在水热前进行固液分离,较大块有机质直接伴随塑料袋等无机质被去除,导致后续厌氧处理生物质含量降低,无法保证厌氧处理效率及沼气的回收利用。如果先对餐厨垃圾等生物质废物进行水热处理再固液分离,就可以把其中的生物质成分转移到液相中,从而在后续的水解过程中获得稳定化的固体残渣和易于生化处理的高浓度有机溶液,并提高厌氧处理的沼气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提高对餐厨垃圾等生物质的利用率,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生物质预处理的水热处理及固液分离一体化装置,集水热、搅拌、固液分离三种功能于一体,处理后的物料满足后续厌氧消化系统使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热处理及固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包括可密闭的罐体,罐体配设有加热装置,罐体上设置有进料装置、排气阀,罐体内安装有相对于罐体可转动的内筒,内筒具有透水性而兼作固液分离部件,罐体上相应分别设置有液体出料装置、固体残渣出料装置。该装置的简要工过程是:进料→密闭水热处理→固液分离→出料。加热装置用于加热被处理的物料,物料进入到内筒后,被加热一段时间并发生水解,在此过程中内筒可以转动以达到对物料的翻滚搅拌和促进均匀加热,促进水解的顺利进行,内筒具有透水性,水解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在罐体底部,可通过液体出料装置排出,固体残渣被拦截在内筒内,液体出料完成并沥干后,内筒内的剩余残渣通过固体残渣出料装置排出。所述内筒可绕其转动轴线双向转动,所述固体残渣出料装置为固定在罐体上并伸入内筒上部的固体残渣出料管,所述进料装置为通入内筒内部且其卸料高度低于固体残渣出料管的进料高度的进料管,内筒的筒壁内侧连接有可借助内筒的旋转将处理残渣导向固体残渣出料管的导料装置。所述导料装置的具体结构可参考螺旋输送原理设计。以上结构利用内筒的旋转实现物料的提升,简便地解决了内筒转动与进出料部件布置的干涉问题。导料装置配合内筒的双向转动切换,进一步增强了物料搅拌功能。所述固体残渣出料管的进料端设置有固体残渣收集槽,固体残渣收集槽扩大了收集口面积,方便导料,同时尽可能地降低了固体残渣出料装置对内筒内反应空间的占用。所述内筒的端面开设有供进料管和固体残渣出料管伸入的孔,所述孔通过连接在进料管或固体残渣出料管上的挡板封闭。不锈钢材质适应于水解反应环境可长期使用,筛孔可以采用均布在筒壁上的直径不大于5mm的通孔,实现了内筒的透水功能,如前述,需要将进料管的卸料口和固体残渣出料管的进料口布置在内筒内部,以便实现内筒固液分离的功能,为避免所述布置与内筒转动的干涉,设计圆筒端面开设有供进料管和固体残渣出料管伸入的孔,所述孔通过连接在进料管或固体残渣出料管上的挡板封闭,将固体残渣截留在内筒内部。设计时,挡板与内筒的端面之间的间隙可以合理控制或者在挡板边沿设耐热的柔性密封圈,结构简便且便于检修维护,以及装置整体的清理。所述进料管设置进料收集槽和进料阀。进料收集槽方便进料,进料阀方便控制进料量,并作为实现罐体可密闭的一个方便的技术手段。所述内筒由设置在罐体的滚轮传动支撑,设置在罐体外部的内筒转动动力装置通过贯穿罐体的壁的传动连接部件与滚轮传动连接,内筒转动动力装置外置有利于其长期稳定工作,传动连接部件与罐体的可密闭连接实现也有多种现有手段,例如参考齿轮减速器箱体与转轴的连接,在此不详述,滚轮式传动轴既可以可靠地支撑内筒并向内筒传递转动所需要的作用力,同时,也使其内筒与罐体之间有间距,所述间距根据单次处理的料量可能分离的液体体积确定,该体积与所述间距和罐体的内径相关。所述内筒转动动力装置采用可正转和反转的电机,以作为实现内筒双向转动的一个方便的技术手段。水热反应时顺着一个方向转动,使其导料装置不起导料的作用而起搅拌的作用,水热反应结束后,顺着反方向转动,导料装置起导料作用,导出固体残渣到固体残渣出料管。所述液体出料装置为设置在罐体底部的液体出料管,液体出料管设置液体出料阀,利用重力出料,同时液体出料阀作为实现罐体可密闭的一个方便的技术手段。所述内筒的转动轴线位于水平位置。内筒相对于水平位置倾斜一定角度转动,于本技术而言,也能解决水热、搅拌、固液分离三合一的问题,绕水平轴线转动的优点是受力的均衡。所述加热装置优选采用带阀门的蒸汽喷射管,蒸汽喷射管平行于内筒的转动轴线布置,蒸汽喷射管上设有对应于内筒的底部向上方喷射的喷射孔,由此可把蒸汽引入并与物料混合,实现罐内物料的加热,同时,蒸汽可以对物料形成由下而上的冲击,有利于打散结团的物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集加热、搅拌、固液分离三种功能于一体,易于实现自动控制,能够将餐厨垃圾等生物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再容易腐败发臭的且含水率低的固体,另一部分是富含有机物且易于输送的液体,处理后的物料能满足后续厌氧消化系统使用;占地面积小、维护简单、投资节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水热处理及固液分离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中标记为:罐体1、内筒2、排气阀3、挡板4、进料收集槽5、进料管6、进料阀7、内筒转动动力装置8、滚轮9、加热装置10、液体出料阀11、液体出料管12、罐体支座13、导料装置14、固体残渣出料阀15、固体残渣出料管16、固体残渣收集槽17、蒸汽阀门18、挡板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水热处理及固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包括可密闭的罐体(1),罐体(1)配设有加热装置(10),罐体(1)上设置有进料装置、排气阀(3),其特征是:罐体(1)内安装有相对于罐体(1)可转动的内筒(2),内筒(2)具有透水性而兼作固液分离部件,罐体(1)上相应分别设置有液体出料装置、固体残渣出料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热处理及固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包括可密闭的罐体(1),罐体(1)配设有加热装置(10),罐体(1)上设置有进料装置、排气阀(3),其特征是:罐体(1)内安装有相对于罐体(1)可转动的内筒(2),内筒(2)具有透水性而兼作固液分离部件,罐体(1)上相应分别设置有液体出料装置、固体残渣出料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热处理及固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筒(2)可绕其转动轴线双向转动,所述固体残渣出料装置为固定在罐体(1)上并伸入内筒(2)上部的固体残渣出料管(16),所述进料装置为通入内筒(2)内部且其卸料高度低于固体残渣出料管(16)的进料高度的进料管(6),内筒(2)的筒壁内侧连接有可借助内筒(2)的旋转将处理残渣导向固体残渣出料管(16)的导料装置(1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热处理及固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体残渣出料管(16)的进料端设置有固体残渣收集槽(17)。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热处理及固液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筒(2)的端面开设有供进料管(6)和固体残渣出料管(15)伸入的孔,所述孔通过连接在进料管(6)或固体残渣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志军吴永军金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深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