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21225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注塑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包括外板和内板,外板与内板之间通过胶粘层实现固定连接,内板上设有一组用于支撑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腰部凸台,腰部凸台沿着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腰部凸台上设有主凸台与次凸台,主凸台设于腰部凸台上靠近内板中部的端部,次凸台设于腰部凸台上远离内板中部的端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可减小汽车背门在开启时所发生的扭转变形,增强当背门外板受外力作用时背门的抗凹性能,满足塑料背门轻量化要求的同时保证了塑料背门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注塑件
,具体涉及一种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而全塑背门是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但是以塑代钢不是简单地用塑料代替金属。需要从零件的功能和成型工艺入手,借助CAE和CAD手段,在不降低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优化结构,减重或减少零件数量,才能达到轻量化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可减小汽车背门在开启时所发生的扭转变形,增强当背门外板受外力作用时背门的抗凹性能,满足塑料背门轻量化要求的同时保证了塑料背门的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一种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与内板之间通过胶粘层实现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内板上设有一组用于支撑所述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腰部凸台,所述腰部凸台沿着所述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所述腰部凸台上设有主凸台与次凸台,所述主凸台设于所述腰部凸台上靠近内板中部的端部,所述次凸台设于所述腰部凸台上远离内板中部的端部;所述腰部凸台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外板号牌槽的组合凸台,所述组合凸台包括设于中部的条形台和设于该条形台两端用于支撑所述号牌槽两端的凸起,所述条形台为倒梯形结构,该条形台中部靠下的位置设有过孔,靠近所述过孔上部两侧的条形台上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号牌槽的上部号牌螺孔对齐;所述外板上号牌槽的内侧中部设有与所述条形台抵接的凸部,所述凸部设于外板上的号牌螺纹孔之间。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外板号牌槽处支撑力的均匀性,所述条形台与其两侧所设的凸起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腰部凸台、内板本体与组合凸台三者之间结构的稳定性,所述腰部凸台与所述组合凸台之间设有内板加强筋,所述内板加强筋包括三组,分别连接腰部凸台与内板主体,腰部凸台与凸起,腰部凸台与条形台。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外板上号牌槽薄壁处的结构强度,所述凸部包括上部两块缺口向外且对称设置的L形凸台与下部两块对称设置的长条形凸台,所述L形凸台之间与所述长条形凸台之间均设有水平加强筋,所述L形凸台与所设长条形凸台之间设有垂直加强筋与X形加强筋。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达到外板与内板配合的紧密效果,确保塑料背门整体的结构强度,所述主凸台与所述次凸台的顶部为弧顶,所述弧顶的弧面与所述外板的凸起腰身部的内侧壁的弧度紧密配合。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达到对外板凸起腰身部更好的支撑效果,所述主凸台与所述次凸台均与所述腰部凸台一体注塑而成。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对塑料背门中内板与外板的结构及塑料背门发生的扭转变形进行分析,对塑料背门内板与外板的结构进行优化,由于内板上设有一组用于支撑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腰部凸台,腰部凸台沿着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腰部凸台上设有主凸台与次凸台,主凸台设于腰部凸台上靠近内板中部的端部,次凸台设于腰部凸台上远离内板中部的端部,增强了与外板配合的背板腰部处整体的结构强度;由于腰部凸台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外板号牌槽的组合凸台,组合凸台包括设于中部的条形台和设于该条形台两端用于支撑号牌槽两端的凸起,条形台为倒梯形结构,该条形台中部靠下的位置设有过孔,靠近过孔上部两侧的条形台上设有避让槽,避让槽与号牌槽的上部号牌螺孔对齐;外板上号牌槽的内侧中部设有与条形台抵接的凸部,凸部设于外板上的号牌螺纹孔之间,增强了与外板配合的号牌槽处整体的结构强度,有效减少了塑料背门开启时发生的扭转变形,增强了当背门外板受外力作用时背门的抗凹性能,扭转刚度的结果控制在1.5mm内,可达到1.47mm,满足了塑料背门扭转变形的设计使用要求,同时满足了塑料背门注塑成型及轻量化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外板和内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内板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外板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外板1;内板2;凸起腰身部3;腰部凸台4;主凸台5;次凸台6;号牌槽7;条形台8;凸起9;过孔10;避让槽11;号牌螺孔12;凸部13;内板加强筋14;L形凸台15;长条形凸台16;垂直加强筋17;X形加强筋18;弧顶19;水平加强筋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包括外板1和内板2,外板1与内板2之间通过胶粘层实现固定连接,其中,内板2上设有一组用于支撑外板1中部凸起腰身部3的腰部凸台4,腰部凸台4沿着外板1中部凸起腰身部3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腰部凸台4上设有主凸台5与次凸台6,主凸台5设于腰部凸台4上靠近内板2中部的端部,次凸台6设于腰部凸台4上远离内板2中部的端部;腰部凸台4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外板1号牌槽7的组合凸台,组合凸台包括设于中部的条形台8和设于该条形台8两端用于支撑号牌槽7两端的凸起9,条形台8为倒梯形结构,该条形台8中部靠下的位置设有过孔10,靠近过孔10上部两侧的条形台8上设有避让槽11,避让槽11与号牌槽7的上部号牌螺孔12对齐;外板1上号牌槽7的内侧中部设有与条形台8抵接的凸部13,凸部13设于外板1上的号牌螺孔12之间。为了保证外板1号牌槽7处支撑力的均匀性,条形台8与其两侧所设的凸起9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为了保证腰部凸台4、内板2本体与组合凸台三者之间结构的稳定性,腰部凸台4与组合凸台之间设有内板加强筋14,内板加强筋14包括三组,分别连接腰部凸台4与内板2主体,腰部凸台4与凸起9,腰部凸台4与条形台8。为了达到外板1与内板2配合的紧密效果,确保塑料背门整体的结构强度,主凸台5与次凸台6的顶部为弧顶19,弧顶19的弧面与外板1的凸起腰身部3的内侧壁的弧度紧密配合;为了达到对外板1凸起腰身部3更好的支撑效果,主凸台5与次凸台6均与腰部凸台4一体注塑而成。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外板1上号牌槽7薄壁处的结构强度,凸部13包括上部两块缺口向外且对称设置的L形凸台15与下部两块对称设置的长条形凸台16,L形凸台15之间与长条形凸台16之间均设有水平加强筋20,L形凸台15与所设长条形凸台16之间设有垂直加强筋17与X形加强筋18。本技术的说明书和附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技术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一些技术特征做出一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

【技术保护点】
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与内板之间通过胶粘层实现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上设有一组用于支撑所述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腰部凸台,所述腰部凸台沿着所述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所述腰部凸台上设有主凸台与次凸台,所述主凸台设于所述腰部凸台上靠近内板中部的端部,所述次凸台设于所述腰部凸台上远离内板中部的端部;所述腰部凸台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外板号牌槽的组合凸台,所述组合凸台包括设于中部的条形台和设于该条形台两端用于支撑所述号牌槽两端的凸起,所述条形台为倒梯形结构,该条形台中部靠下的位置设有过孔,靠近所述过孔上部两侧的条形台上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号牌槽的上部号牌螺孔对齐;所述外板上号牌槽的内侧中部设有与所述条形台抵接的凸部,所述凸部设于外板上的号牌螺纹孔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与内板之间通过胶粘层实现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上设有一组用于支撑所述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腰部凸台,所述腰部凸台沿着所述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所述腰部凸台上设有主凸台与次凸台,所述主凸台设于所述腰部凸台上靠近内板中部的端部,所述次凸台设于所述腰部凸台上远离内板中部的端部;所述腰部凸台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外板号牌槽的组合凸台,所述组合凸台包括设于中部的条形台和设于该条形台两端用于支撑所述号牌槽两端的凸起,所述条形台为倒梯形结构,该条形台中部靠下的位置设有过孔,靠近所述过孔上部两侧的条形台上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号牌槽的上部号牌螺孔对齐;所述外板上号牌槽的内侧中部设有与所述条形台抵接的凸部,所述凸部设于外板上的号牌螺纹孔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尚文杨世海李芬邓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