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1599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其包括第一冒口、第一浇道、第二冒口、第二浇道以及第三冒口、第三浇道,所述第一冒口、所述第一浇道和所述第二冒口、第二浇道分别位于蝶形副车架的本体上部,且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上部轮廓相连,所述第三冒口和所述第三浇道位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本体下部,且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下部轮廓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采用三处冒口及浇道的布局方式,有利于副车架的整体充型,减少因充型不充分造成的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轻量化发展,铝制副车架应用越来越广泛。图1为现有技术中铸造模具中开模示意图。如图1所示,铝制副车架的脱模过程可以分为三步:一、上模腔10向上移动,并达到限位位置,下模腔20保持不动;二、上模腔10中的顶杆伸出,顶在零件的顶出点,从而将零件与上模腔10分离;三、取出零件后上模腔10向下移动,模具合模。图2为现有技术中蝶形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对于整体式蝶形铸造副车架,铸造毛坯按功能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冒口及浇道;二、副车架本体。其中,图2中方框所示区域为副车架主体平面30,下部有两个车身后联接点31,黑点为顶出点32位置。然而,对于此种蝶形副车架,通常都存在两大问题:一、由于车身后联接点离浇道及主体平面较远,铝液在此处流动性差,无法充满形腔。二、目前常规的顶杆布局主要集中在零件本体上,车身联接后点离主体平面较远,此时相当于一根悬臂梁,在顶杆顶出时,造成顶出点到车身后联接点之间断裂。鉴于上述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研制一种新型的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蝶形副车架的浇道结构使得铝液流动性差,无法充满形腔等缺陷,提供一种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其特点在于,所述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包括第一冒口、第一浇道、第二冒口、第二浇道以及第三冒口、第三浇道,所述第一冒口、所述第一浇道和所述第二冒口、第二浇道分别位于蝶形副车架的本体上部,且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上部轮廓相连,所述第三冒口和所述第三浇道位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本体下部,且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下部轮廓相连。较佳地,所述第一冒口和所述第一浇道分别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控制臂左前安装点、下系杆安装点,以及所述控制臂左前安装点和所述下系杆安装点的之间区域相连。较佳地,所述第一浇道由六处浇道组成。较佳地,所述第二冒口和所述第二浇道分别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控制臂右前安装点、下系杆安装点,以及所述控制臂右前安装点和所述下系杆安装点的之间区域相连。较佳地,所述第二浇道由五处浇道组成。较佳地,所述第三冒口和所述第三浇道均匀分布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左右车身后联接点之间的区域。较佳地,所述第三浇道由六处浇道组成。较佳地,所述第一浇道、所述第二浇道和所述第三浇道上设有顶出点。较佳地,所述第一浇道、所述第二浇道和所述第三浇道的断面为矩形。较佳地,所述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为铝合金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采用三处冒口及浇道的布局方式,有利于副车架的整体充型,减少因充型不充分造成的质量问题。所述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不仅有利于远离副车架主体平面结构的铝液充型,同时也有利于整个副车架脱模,解决顶杆顶出时的断裂问题。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铸造模具中开模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蝶形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中浇道的布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中冒口和浇道的布局轴测图。图5为本技术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中浇道的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图3为本技术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中浇道的布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中冒口和浇道的布局轴测图。图5为本技术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中浇道的断面图。如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40,其包括第一冒口41、第一浇道42、第二冒口43、第二浇道44以及第三冒口45、第三浇道46。其中,第一冒口41、第一浇道42和第二冒口43、第二浇道44分别位于蝶形副车架的本体上部,且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上部轮廓相连。第三冒口45和第三浇道46位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本体下部,且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下部轮廓相连。此处所述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40优选为铝合金制成的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冒口41和第一浇道42分别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控制臂左前安装点47、下系杆安装点48,以及控制臂左前安装点47和下系杆安装点48的之间区域相连。此处第一浇道42由六处浇道组成。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冒口43和第二浇道44分别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控制臂右前安装点49、下系杆安装点48,以及控制臂右前安装点49和下系杆安装点48的之间区域相连。此处第二浇道44由五处浇道组成。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冒口45和第三浇道46均匀分布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左右车身后联接点60之间的区域。此处第三浇道46由六处浇道组成。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浇道42、第二浇道44和第三浇道46上设有顶出点50。如图5所示,第一浇道42、第二浇道44和第三浇道46的断面优选地采用矩形,并且沿着其分模面具有一定的拔模角。综上所述,本技术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具有如下优势:一、所述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采用了三处冒口及浇道的布局方式,有利于福车架的整体充型,减少因充型不充分造成的质量问题。二、所述副车架下半部分共设计了六处浇道同副车架联接,两处联接在车身后联接点,另外四处均布在副车架外轮廓上。三、所述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在远离主体平面端(车身后联接点)添加浇道,弥补充型通道,解决车身后联接点附近充型困难问题。四、在浇道上增加顶出点,在顶出时能避免形成悬臂梁结构,避免应力集中造成断裂。五、有别于常规顶出点布局形式,将顶出点布局在浇道上,不仅有利于分散顶出力,而且由于浇道后期会切除,故在浇道上新增的特征并不会影响副车架本体结构。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包括第一冒口、第一浇道、第二冒口、第二浇道以及第三冒口、第三浇道,所述第一冒口、所述第一浇道和所述第二冒口、第二浇道分别位于蝶形副车架的本体上部,且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上部轮廓相连,所述第三冒口和所述第三浇道位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本体下部,且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下部轮廓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包括第一冒口、第一浇道、第二冒口、第二浇道以及第三冒口、第三浇道,所述第一冒口、所述第一浇道和所述第二冒口、第二浇道分别位于蝶形副车架的本体上部,且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上部轮廓相连,所述第三冒口和所述第三浇道位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本体下部,且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下部轮廓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冒口和所述第一浇道分别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控制臂左前安装点、下系杆安装点,以及所述控制臂左前安装点和所述下系杆安装点的之间区域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浇道由六处浇道组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形副车架差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冒口和所述第二浇道分别与所述蝶形副车架的控制臂右前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琢徐佳利杜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