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96936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网结构,所述井网结构设置在地层倾角大于等于10度的油藏内,其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的注气井;具有相对的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的生产井;所述注气井的第一出口端位置高于所述生产井的第二入口端位置10米以上,所述注气井与所述生产井之间的井距大于200米;所述生产井靠近所述第二入口端位置设置有射孔段,当所述生产井内的油气比达到预定范围时,所述生产井停止生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井网结构,用于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厚层块状底水锥进砂岩稀油油藏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井网结构
技术介绍
原始状态下,底水块状油、气藏的油水或气水按重力关系分布,当油、气井投产后,油、气层内部由于油、水或气、水重力差的影响,使原为水平状态的油水界面或气水界面变形成丘状锥起,叫做水锥。随着采油、气速度增大,水锥不断上升,突破进入井底,造成油水或气水同产,使油、气产量减少,这种底水随采油、气呈锥形纵向推进的过程,叫做底水锥进。产生底水锥进对油、气藏开采不利。一个具有强边底水的巨厚块状砂岩普通稀油油藏经过长期开采后,随着区块综合含水达不断提升会出现:油藏底水锥进严重。当油藏底水锥进严重时,地层原油严重脱气,原油收缩严重,油水粘度比进一步扩大,进而会导致水驱效果较差,区块采出程度低,后期油藏开发效果较差。目前,为了改善上述类型的油藏的开发效果,开展了压水锥试验。具体的,将该油藏前期关井压水锥6年,进行油、气、水自然重力分异。然而根据现场监测,其效果不明显。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适用厚层块状底水锥进砂岩油藏的井网结构,以改善该油藏开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网结构,用于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井网结构,所述井网结构设置在地层倾角大于等于10度的油藏内,其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的注气井;具有相对的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的生产井;所述注气井的第一出口端位置高于所述生产井的第二入口端位置10米以上,所述注气井与所述生产井之间的井距大于200米;所述生产井靠近所述第二入口端位置设置有射孔段,当所述生产井内的油气比达到预定范围时,所述生产井停止生产。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气井与所述生产井的垂直深度差为20米至40米。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气井与所述生产井之间的井距范围为200米至350米之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范围为1000-150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气井与所述生产井均为直井。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生产井的个数为两个以上,相邻生产井之间井距大于200米;相邻生产井的第二入口端位置依次降低,垂直深度差为10米以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相邻生产井之间的垂直深度差为20米至40米。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相邻生产井之间的井距范围为200米至350米之间。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是:本申请针对具有地层倾角的底水锥进砂岩稀油油藏提供一种井网结构,设置有高度逐渐降低的注气井、生产井,通过合理布置注气井和生产井垂深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保证当向所述注气井注气时,所述注气井与所述生产井之间能形成油液流通通路,进而能够将所述注气井与所述生产井之间的油液从所述生产井内采出,实现提高原油开采程度,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井网结构的分布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注汽过程中油藏第一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注汽过程中油藏第二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技术提供一种井网结构,用于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本申请为了有效提高底水锥进油藏二次开发效果,可以选取现有井网中的井组合为合理的井网结构,通过注气“压锥”,实现油、气重力分异和稳油控水,使井间剩余油二次聚集形成剩余油环,利用不同部位的油井监测油环的位置,对应射开油环部位的油井进行采油,以改善油藏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井网结构,所述井网结构设置在地层倾角大于等于10度的油藏内,其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入口端11和第一出口端12的注气井1;具有相对的第二入口端21和第二出口端22的生产井2;所述注气井1的第一出口端12位置高于所述生产井2的第二入口端21位置10米以上,所述注气井1与所述生产井2之间的井距L1大于200米;所述生产井2靠近所述第二入口端21位置设置有射孔段20,当所述生产井2内的油气比达到预定范围时,所述生产井2停止生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井网结构设置在地层倾角大于等于10度的油藏内。具体的,所述油藏可以为背斜的一翼或单斜油藏。当油藏具有大于等于10度的地层倾角后,油藏中的油层沿着所述地层倾角分布,有利于注汽井1与生产井2之间形成高度差,进而有利于注气时将较高位置的油液压入生产井2内。当地层倾角过小,例如小于10度时,不利于注汽井1与生产井2之间形成高度差,进而不利于注气时将较高位置的油液压入生产井2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藏为底水锥进砂岩稀油油藏。针对底水锥进油藏,可以将注气井1设置在底水锥进位置最高的锥顶,通过注气井1向下注气,将水锥下压,将位于水上方的油从生产井2采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气井1的第一出口端12位置高于所述生产井2的第二入口端21位置10米以上。优选的,所述注气井1与所述生产井2的垂直深度差H1为20米至40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气井1与所述生产井2之间的井距L1大于200米。优选的,所述注气井1与所述生产井2之间的井距L1范围为200米至350米之间。通过控制所述注气井1与所述生产井2之间在垂深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保证当向所述注气井1注气时,所述注气井1与所述生产井2之间能形成油液流通通路,进而能够将所述注气井1与所述生产井2之间的油液从所述生产井2内采出,实现提高原油开采程度,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生产井2靠近所述第二入口端21位置设置有射孔段20,当所述生产井2内的油气比达到预定范围时,所述生产井2停止生产。当所述注气井1内注入的气体将注气井1附近的油液下压,通过所述生产井2的射孔段20流入生产井2,进而从生产井2流出时,所述生产井2采出的物质中有一部分是油液一部分是从所述注气井1注入的气体。当所述生产井2的产出物的油气比达到预定范围,例如所述预定范围为1000-1500时,说明所述生产井2发生了气窜,产出物的含气率较高,经济效益较低时,可以停止在所含是生产井2内的抽油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气井1与所述生产井2均可为直井。直井相对而言,其设置成本较低,且现有的井网结构中,直井较为普遍,更能利用现有的井进行布置合理的井网结构。...
井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网结构设置在地层倾角大于等于10度的油藏内,其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的注气井;具有相对的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的生产井;所述注气井的第一出口端位置高于所述生产井的第二入口端位置10米以上,所述注气井与所述生产井之间的井距大于200米;所述生产井靠近所述第二入口端位置设置有射孔段,当所述生产井内的油气比达到预定范围时,所述生产井停止生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网结构设置在地层倾角大于等于10度的油藏内,
其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的注气井;
具有相对的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的生产井;
所述注气井的第一出口端位置高于所述生产井的第二入口端位置10米以上,所述注气
井与所述生产井之间的井距大于200米;
所述生产井靠近所述第二入口端位置设置有射孔段,当所述生产井内的油气比达到预定
范围时,所述生产井停止生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井与所述生产井的垂直深度
差为20米至40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井与所述生产井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露阴艳芳宋新立吕媛媛史东坡姚睿崔洁孟丹曹积万王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