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642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所述厚层稠油油藏的地质构造面与水平面形成倾角,所述井网部署在所述油藏的地质构造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网中包括一行火井排和至少一行油井排;所述火井排位于所述地质构造面的高部位,该火井排内的火井是沿地质构造面的高部位依次部署的;所述油井排位于单斜构造中相对所述火井排的下方,沿所述地质构造面的下倾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行井排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井网能够充分发挥厚层稠油油藏的地质构造高差,达到重力泄油的目的,从而显著提高火驱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属于石油开采

技术介绍
火烧油层是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热采方法,其成本低、能耗少、驱油效率高、适应性广、前景广阔,且能实现原油改质,但其驱油机理复杂,具有蒸汽驱、热水驱、烟道气驱等多种驱替机理,实施过程中调控难度大,导致现场成功率低。其成功开发油藏多属于薄层油藏,对类似高升油田的厚层块状稠油藏进行火驱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实践。以辽河断陷盆地高升地区高3618块莲花油层为例,该块含油面积为1.1Km2,石油地质储量为1069×104t,该块为一上无气顶、下无底水的单斜构造油藏,其单斜倾角为15-20°,油层埋藏深、厚度大、但分布稳定,储层物性好,平均孔隙度为23%,平均渗透率为2D,但分选差,最大砾径为10cm,一般为0.2-1cm,分选系数为2.09,非均质性强。该区块于1986年投入开发,开发方式为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经历了两次井网整体加密(由210m加密到105m),蒸汽吞吐开发阶段区块高峰期年产油达到13.9×104t,随着两次加密工作的完成,区块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周期产量呈指数规律递减,区块产量以每年下降1×104-2×104t的速度急剧萎缩,自然递减率高达35%以上,区块年产油量下降到仅4.0×104t。由于蒸汽吞吐末期开发效果变差井间大量剩余油无法动用,2008年转入火驱开发先导试验,并逐步扩大规模达到目前的18个井组,火驱控制储量占到了区块地质储量的52%。火驱开发5年以来,试验区生产效果差,始终没有达到方案设计指标。主要表现为火驱见效慢,见效井产量低,气窜频繁,见效井产量不稳定,调控难度大。通过对火驱试验井组紧密跟踪与研究,发现现有的井网存在以下问题:1)注采井网设计不合理:在单斜构造腰部部署行列驱井排,造成上倾方向气窜严重,两井排间干扰严重,空气利用率低,火驱见效慢;2)注采层位设计不合理:火井点火层段为中部或上部,油井全井段生产,配置关系上无法达到重力泄油目的;3)注气速度低:由于以上的井网设计、层位设计,势必会造成气窜严重,现场不得已采取了降低注气速度的方案,造成火线前缘不能维持稳定推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该井网能够充分发挥厚层稠油油藏的地质构造高差,达到重力泄油的目的,从而显著提高火驱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所述厚层稠油油藏的地质构造面与水平面形成倾角,所述井网部署在所述油藏的地质构造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网中包括一行火井排和至少一行油井排;所述火井排位于所述地质构造面的高部位,该火井排内的火井是沿地质构造面的高部位依次部署的,将火井排部署在油藏的地质构造面的高部位能够充分利用地质构造高差,达到重力泄油的目的;所述油井排位于单斜构造中相对所述火井排的下方,沿所述地质构造面的下倾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行井排平行设置。在上述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中,优选的,所述厚层稠油油藏的地质构造为单斜构造。在上述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中,优选的,所述地质构造面的高部位为地质构造面的最高处。以3618块先导试验区为例,该先导试验区为一单斜构造油藏,倾角为15-20°,其构造顶部类似一条带,本技术提供的井网在部署时将火井沿该条带进行线性部署。现有技术是在3618块的腰部部署了两排火井(如图1所示),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在火驱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充分发挥重力泄油的优势;而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井网,由于将火井部署在油藏的高部位,且只部署一行火井排,一方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井网在进行火驱时,下倾方向第二行火井排对上倾方向第一排火井的火驱效果造成干扰,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构造差达到重力泄油的目的,使火驱效果更好。在上述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中,优选的,所述火井排内相邻两火井之间的平面井距为50-75m。在上述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中,优选的,所述火井排内相邻两火井之间的平面井距为50m。在上述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中,优选的,所述火井排与相邻的油井排之间的平面排距为≤105m。本技术将井间距和井排距设置在上述数值范围内,能够保证在火驱过程中,火驱前缘均匀向前推进。在上述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中,优选的,所述每一行油井排内相邻两油井之间的平面井距为75-105m。在上述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中,优选的,所述每一行油井排中油井的数量与所述火井排中火井的数量相同。在上述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中,优选的,所述火井的点火层段位于油层的上部区域。在上述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中,优选的,所述上部区域为沿油层顶部向下的区域,该区域的厚度占整个油层厚度的1/4。在上述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中,优选的,所述油井的生产井段位于油层的下部区域。在上述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中,优选的,所述下部区域为沿油层底部向上的区域,该区域的厚度占整个油层厚度的3/4。在上述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中,优选的,所述油井内部设有点火层段,该点火层段位于沿油层的上部区域。在上述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中,优选的,所述上部区域为沿油层顶部向下的区域,该区域的厚度占整个油层厚度的1/4。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设计的点火层段和生产井段,能够使注采井段纵向错开,充分利用构造高差达到见效增油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对比例中3618块先导试验区上的井网布局图;图2为实施例1中3618块先导试验区上新的井网布局图;图3为实施例1中火井点火层段及油井生产井段的位置示意图;图4为针对对比例中3618块先导试验区上的井网进行整改后的井网布局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下述实施例以辽河断陷盆地高升3618块莲花油层为实施对象,对辽河断陷盆地高升3618块莲花油层(即3618块先导试验区)进行了调控试验,该块含油面积为1.1Km2,石油地质储量为1069×104t,该块为一上无气顶、下无底水的油藏,其单斜构造倾角为15-20°,该块油层埋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所述厚层稠油油藏的地质构造面与水平面形成倾角,所述井网部署在所述油藏的地质构造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网中包括一行火井排和至少一行油井排;所述火井排位于所述地质构造面的高部位,该火井排内的火井是沿地质构造面的高部位依次部署的;所述油井排位于单斜构造中相对所述火井排的下方,沿所述地质构造面的下倾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行井排平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所述厚层稠油油藏的地质构造面与
水平面形成倾角,所述井网部署在所述油藏的地质构造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网
中包括一行火井排和至少一行油井排;
所述火井排位于所述地质构造面的高部位,该火井排内的火井是沿地质构造面的
高部位依次部署的;
所述油井排位于单斜构造中相对所述火井排的下方,沿所述地质构造面的下倾方
向依次设置;
相邻两行井排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其特征在于:所
述厚层稠油油藏的地质构造为单斜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其特征在于:所
述地质构造面的高部位为地质构造面的最高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其特征在于:所
述火井排内相邻两火井之间的平面井距为50-75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其特征在于:所
述火井排内相邻两火井之间的平面井距为5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的井网,其特征在于:所
述井网中相邻两行井排之间的平面排距≤105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厚层稠油油藏火驱采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琴王卫东金兆勋李树山吴一尘鄢华玉张晓华孙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