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轴承自动组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0014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子轴承自动组装机构,其包括送轴承机构与入轴承机构,其中:所述送轴承机构包括轴承载盘、轴承推进机构、下传送机构;所述轴承推进机构、下传送机构架设于轴承载盘上方,入轴承机构设置于轴承载盘下方;由轴承推进机构将轴承载盘上的轴承推进到下传送机构,下传送机构将轴承传送至入轴承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轴承的连续、自动进行上料,加快了人工上料的操作时间,使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下传送机构自动将轴承传送至入轴承机构,减少了传统组装方法中对轴承的碰撞,减少了轴承噪音,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生产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转子轴承自动组装机构
技术介绍
无刷电机的转子是无刷电机的核心元件,其包括镶嵌在铁芯表面或者嵌入铁芯内部的一定极对数的永磁体、镶嵌在铁芯轴上卡簧、轴承,转子依靠永磁体在电机气隙中建立足够的磁场。传统的转子入轴承组装中,采用人工上料,生产节拍慢,设备占地面积大,工人劳动强度高。同时,轴承装卸料时,对轴承有碰撞,安装完成后的轴承有噪音,产品合格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转子轴承自动组装机构,实现转子轴承组装连续化、无碰撞、自动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子轴承自动组装机构,其包括送轴承机构101与入轴承机构102,其中:所述送轴承机构101包括轴承载盘1011、轴承推进机构1016、下传送机构1017;所述轴承推进机构1016、下传送机构1017架设于轴承载盘1011上方,入轴承机构102设置于轴承载盘1011下方;由轴承推进机构1016将轴承载盘1011上的轴承推进到下传送机构1017,下传送机构1017将轴承传送至入轴承机构102。进一步,所述轴承载盘1011设置多排轴承槽,每排所述轴承槽中放置若干轴承。进一步,所述送轴承机构101设置有横移机构,所述横移机构包括导轨1014及气缸,所述轴承载盘1011连接于导轨1014上,所述气缸通过连接装置与轴承载盘1011连接,并带动轴承载盘1011横移。进一步,所述轴承载盘1011侧面设置定位孔1015;所述气缸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第一气缸1012和第二气缸1013;所述第一气缸1012设置有固定销,通过所述固定销的弹出/回收实现气缸与轴承载盘1011的结合与分离;所述第二气缸1013为横移拖动气缸,用于拖动轴承载盘1011沿导轨1014横移。进一步,所述定位孔1015设置多个。进一步,所述轴承推进机构1016包括同步带、电机、支撑架、推杆,所述支撑架上设置行进轨道,推杆由电机、同步带带动可沿所述行进轨道运行,推杆前端延伸至轴承载盘1011的装载轴承的位置。进一步,所述下传送机构1017包括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由内套筒与外套筒组成,所述内套筒连接第三气缸1018,第三气缸1018前端设置轴承挂件。进一步,所述入轴承机构102包括底座1022,所述底座1022上设置有入轴承推进机构1021、转子固定机构1024,所述入轴承推进机构1021与底座1022通过滑轨连接,入轴承推进机构1021设置轴承放置机构1023,所述轴承放置机构1023与转子固定机构1024同轴。进一步,所述入轴承推进机构1021设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进一步,所述送轴承机构101对称设置两个,其下方的入轴承机构102对应设置两个入轴承推进机构1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专利技术克服了原来的轴承与转子组装过程的缺陷,通过轴承载盘、入轴承推进机构、横移机构的设置,当轴承载盘中某一排中的轴承原料上完之后,轴承盘在气缸的作用下进行横移,对下排轴承槽中的轴承进行上料,同时,人工可以随时对已经上完料的轴承槽进行补料,实现了轴承的连续、自动进行上料,加快了人工上料的操作时间,使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第二:通过下传送机构自动将轴承传送至入轴承机构,减少了传统组装方法中对轴承的碰撞,减少了轴承噪音,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第三:入轴承机构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可随时监测推进力矩大小,通过与标准力矩的比对,检验元件产品是否存在质量缺限,使组装后转子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双侧送轴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单侧送轴承机构的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入轴承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组装完成后的转子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1:送轴承机构;102:入轴承机构;1011:轴承载盘;1012:第一气缸;1013:第二气缸;1014:导轨;1015:定位孔;1016:轴承推进机构;1017:下传送机构;1018:第三气缸;1021:入轴承推进机构;1022:底座;1023:轴承槽;1024:转子固定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转子轴承自动组装机构,其作用是将双侧的轴承组装于转子上,组装后的转子如图4所示,组装过程与流水线其他作业配合协同进行。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转子轴承自动组装机构,其包括送轴承机构101(如图1、图2所示)与入轴承机构102(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送轴承机构101包括轴承载盘1011、轴承推进机构1016、下传送机构1017;所述轴承推进机构1016、下传送机构1017架设于轴承载盘1011上方,入轴承机构102设置于轴承载盘1011下方;由轴承推进机构1016将轴承载盘1011上的轴承推进到下传送机构1017,下传送机构1017将轴承传送至入轴承机构102。从图4中可以看出,需组装的轴承为两个,因此,本专利技术对所述送轴承机构101设置两个,其沿左右方向对称设置,其下方的入轴承机构102对应设置两个入轴承推进机构1021。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轴承载盘1011设置多排轴承槽,每排所述轴承槽中放置若干轴承,这样当轴承载盘中某一排中的轴承原料上完之后,轴承盘在气缸的作用下进行横移,对下排轴承槽中的轴承进行上料,同时,人工可以随时对已经上完料的轴承槽进行补料,实现了轴承的连续、自动进行上料,加快了人工上料的操作时间,使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为了实现连续送料,所述送轴承机构101设置有横移机构,所述横移机构包括导轨1014及气缸,所述轴承载盘1011连接于导轨1014上,所述气缸通过连接装置与轴承载盘1011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优选为,轴承载盘1011侧面设置多个定位孔1015;所述定位孔1015的间距与轴承槽的间距匹配。所述气缸包括第一气缸1012和第二气缸1013,第一气缸1012和第二气缸1013为连动所缸;所述第一气缸1012设置有固定销,通过所述固定销的弹出插入定位孔1015内,实现与轴承载盘1011的结合。固定销回缩实现与轴承载盘1011的分离;所述第二气缸1013为横移拖动气缸,用于拖动轴承载盘1011沿导轨1014横移。需横移时,固定销弹出插入定位孔1015内,第二气缸1013拖动轴承载盘1011横移,横移至目标行程后,固定销回缩,第二气缸归位,下一次横移时,固定销弹出插入下一个定位孔1015内,实现横移。同一轴承槽内的轴承需循序向前推进,为此,我们设计了轴承推进机构1016,所述轴承推进机构1016包括同步带、电机、支撑架、推杆,所述支撑架架设于轴承载盘1011上,其横向方向设置行进轨道,推杆由电机、同步带带动可沿所述行进轨道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子轴承自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送轴承机构(101)与入轴承机构(102),其中:所述送轴承机构(101)包括轴承载盘(1011)、轴承推进机构(1016)、下传送机构(1017);所述轴承推进机构(1016)、下传送机构(1017)架设于轴承载盘(1011)上方,入轴承机构(102)设置于轴承载盘(1011)下方;由轴承推进机构(1016)将轴承载盘(1011)上的轴承推进到下传送机构(1017),下传送机构(1017)将轴承传送至入轴承机构(1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轴承自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送轴承机构
(101)与入轴承机构(102),其中:
所述送轴承机构(101)包括轴承载盘(1011)、轴承推进机构
(1016)、下传送机构(1017);
所述轴承推进机构(1016)、下传送机构(1017)架设于轴承载
盘(1011)上方,入轴承机构(102)设置于轴承载盘(1011)下方;
由轴承推进机构(1016)将轴承载盘(1011)上的轴承推进到下传送
机构(1017),下传送机构(1017)将轴承传送至入轴承机构(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轴承自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轴承载盘(1011)设置多排轴承槽,每排所述轴承槽中放置
若干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轴承自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送轴承机构(101)设置有横移机构,所述横移机构包括导
轨(1014)及气缸,所述轴承载盘(1011)连接于导轨(1014)上,
所述气缸通过连接装置与轴承载盘(1011)连接,并带动轴承载盘
(1011)横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子轴承自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轴承载盘(1011)侧面设置定位孔(1015);所述气缸包括
连接为一体的第一气缸(1012)和第二气缸(1013);所述第一气缸
(1012)设置有固定销,通过所述固定销的弹出/回收实现气缸与轴
承载盘(1011)的结合与分离;所述第二气缸(1013)为横移拖动气
缸,用于拖动轴承载盘(1011)沿导轨(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培玉李学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特科技工业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