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宇专利>正文

“V”形螺旋槽压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686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辊,压辊的辊面槽呈“V”形螺旋状,“V”形螺旋槽的“V”形角度在1-70°之间,槽深在1mm-100mm之间,挤压面的宽度与槽的宽度之比在0.1-10之间,压辊辊面的断面可以是梯形或矩形、圆形、渐开线形。这种结构可以适用于各类不同物料防滑的挤压成型,提高压辊线速度,提高挤压成型粒和生产率,且通模容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平模挤压机压辊,环模挤压机压辊;对辊机和预挤压机压辊。(*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V”形螺旋槽压辊本技术涉及一种压辊,特别是一种辊面槽呈“V”形的压辊。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挤压机压辊辊面的外形有圆柱形的光辊,直齿槽形压辊和小圆孔槽形压辊三种形式,但这三辊面槽和孔在挤压下列特性物料时,而发生吸湿,升温、粘着、附着和结块而使压辊的孔和槽粘糊住,使辊面粘附一层物料形成一种以滑动为主的打滑状况,致使挤压力降低,使得齿粒少且不均匀,降低了生产率。而且难以顺利实现通模和连续生产。一、物理性质:流动性较差的物料;湿含量>12%的物料;粘着性,  附着性较大和结块性较强的物料。二、化学性质:吸湿性较强物料;两种以上物料掺混时发生化学反应的物料;腐蚀性物料;易分解的物料。三、物理、化学性质:热敏性物料;受相对湿度影响的物料:两种以上物料掺混时,最大相对湿度(40%的物料;两种以上物料掺混时,因温度或湿度的变化而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物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辊辊面以适用于各类不同物料防滑的挤压成型,提高压辊线速度,提高成型粒和生产率且通模容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压辊的辊面槽呈“V”形螺旋状,“V”形螺旋槽的“V”形角度在1-70°之间,槽深在1mm-100mm之间,挤压面的宽度与槽的宽度之比在0.1-10之间,压辊辊面的断面可以是梯形或矩形、圆形、渐开线形。本专利技术的优越性在于:1、适用于各类不同的物料,能有效地防止压辊的孔和槽粘住,结块,使压辊表面粘附一层物料,而降低摩擦系数和挤压效率;2、提高颗粘成型率,避免片状、粉状、软颗粒状;3、均匀的分布物料提高边缘成型率,从而提高生产率。4、提高压辊减速度;5、通模容易。本技术适用于平模挤压机压辊,环模挤压机压辊,对辊机和予挤压机压辊。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压辊的剖面图。图2压辊的俯视图。-->1-辊体,2-辊面,3-“V”形槽。在上图显示的实施例中“V”形螺旋槽的“V”形角度在45°,槽深长5-8mm。在环模挤压制粘机上对“V”字形螺旋槽压辊,直齿槽形压辊,小圆孔槽形压辊和光辊(三种槽形磨损后)作了对比试验。1、不同物料的对比试验:(1)氮肥、磷肥、钾肥(任何配比)直齿槽形,小孔槽形:槽内物料均因挤压被粘糊住槽和孔成光辊,辊面粘附一层物料,降低了摩擦系数,从而使生产率降低,通模困难。“V”字形压辊;使被挤压物料沿螺旋槽形方向滑动,物料保持滚动摩擦为主,从而提高成型率,出粒率,提高生产率,通模容易。(2)氮肥、磷把、钾把和低变质煤(腐强酸)直齿槽形,小孔槽形和光辊的槽孔和辊面工况更加恶化,使挤压成型难以进行,无法正常生产。“V”字形压辊挤压成型率≥98%,出粘率≥98%,生产率提高10-30%,且通模容易。2、不同线速度的成型颗粒对比试验。直齿槽形,小孔槽形和光辊在线速度≤6.5m/s能成型,≥6.5m/s成型率降低(具有20-35%)片状,粉状物料增加过多。(达65-80%)、在线速度>7.2m/s,无法成型。“V”字形槽压辊在线速度5-6.5m/s能正常成型和制粒,而在线速度>6.5-10m/s仍然能正常成型和制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1/97202443.html" title="“V”形螺旋槽压辊原文来自X技术">“V”形螺旋槽压辊</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辊,其特征在于:压辊的辊面槽呈“V”形螺旋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辊,其特征在于:压辊的辊面槽呈“V”形螺旋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辊,其特征在于:“V”形螺旋槽的“V”形角度在1°-7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辊,其特征在于:“V”形螺旋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刘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