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酵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纤维素酶的生产方法。以黑曲霉为菌种,葡萄糖为碳源,添加纤维素酶诱导剂,液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技术介绍
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生物酶,纤维素酶属于诱导酶,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必须在环境中存在纤维素类底物的条件下才会合成纤维素酶。目前工业化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是通过在纤维素类介质上培养能合成纤维素酶的微生物,主要是黑曲霉、木霉和青霉等霉菌,这些霉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合成纤维素酶并分泌至细胞外。天然纤维素类介质不溶于水,工业化生产纤维素酶往往采用固态发酵工艺,但是固态发酵很多发酵参数不易自动化控制。很多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纤维素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进入微生物细胞内部诱导细胞组件合成纤维素酶,真正发挥“诱导”作用的物质是纤维素或半纤维素在细胞外经水解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如二糖和寡糖等,这些小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后经过进一步的转化形成了纤维素酶的合成因子。竹笋壳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以竹笋壳作为主要成分制作栽培料栽培平菇,平菇菌丝产生丰富的胞外水解酶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平菇成熟采摘后剩余的栽培料称为“菇渣”,菇渣中仍然含有很多纤维素酶的合成因子,这些合成因子经抽提分离后可以用来作为纤维素酶的诱导剂。葡萄糖是发酵工程中的速效碳源,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可以利用葡萄糖作基质快速生长繁殖,但是葡萄糖也是一种纤维素酶合成的抑制剂,葡萄糖分子抑制了微生物细胞内纤维素酶合成因子的生成,所以当培养基中存在葡萄糖时,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很快但不能合成纤维素酶。专利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竹笋壳降解产物为诱导剂培养霉菌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 (1)用竹笋壳制作诱导剂(1.1)按重量比4:1将竹笋壳干粉和麸皮混和,加水拌匀、灭菌,制成发酵底料;(1.2)在发酵底料中接入平菇菌种,好氧固态发酵,当菌丝长密长实,发酵完成;发酵底料中的竹笋壳干粉被部分降解,成为平菇发酵料;(1.3)将平菇发酵料烘干至恒重,粉碎,得到纤维素酶诱导粉剂;(1.4)将纤维素酶诱导粉剂和自来水混和,加热,沸水浸提,静置冷却,取上层清液蒸发浓缩制成纤维素酶诱导水剂;(2)配制霉菌液体发酵培养基,培养基配方如下:葡萄糖2.0 g、氯化钠0.05 g、磷酸二氢钾0.1 g、七水硫酸镁0.05 g、硫酸铵0.2 g、纤维素酶诱导水剂10 mL和水90 mL;(3)霉菌好氧发酵在霉菌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接入黑曲霉孢子悬液,好氧恒温发酵,得到发酵液;(4)发酵液后处理将发酵液经过滤或离心处理,分离出其中的菌丝球,所得清液中纤维素酶活不低于4U/mL,将清液浓缩制成纤维素酶浓缩液或冻干制成纤维素酶粉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竹笋壳降解产物为诱导剂培养霉菌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
(1)用竹笋壳制作诱导剂
(1.1)按重量比4:1将竹笋壳干粉和麸皮混和,加水拌匀、灭菌,制成发酵底料;
(1.2)在发酵底料中接入平菇菌种,好氧固态发酵,当菌丝长密长实,发酵完成;发酵底料中的竹笋壳干粉被部分降解,成为平菇发酵料;
(1.3)将平菇发酵料烘干至恒重,粉碎,得到纤维素酶诱导粉剂;
(1.4)将纤维素酶诱导粉剂和自来水混和,加热,沸水浸提,静置冷却,取上层清液蒸发浓缩制成纤维素酶诱导水剂;
(2)配制霉菌液体发酵培养基,培养基配方如下:
葡萄糖2.0g、氯化钠0.05g、磷酸二氢钾0.1g、七水硫酸镁0.05g、硫酸铵0.2g、纤维素酶诱导水剂10mL和水90mL;
(3)霉菌好氧发酵
在霉菌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接入黑曲霉孢子悬液,好氧恒温发酵,得到发酵液;
(4)发酵液后处理
将发酵液经过滤或离心处理,分离出其中的菌丝球,所得清液中纤维素酶活不低于4U/mL,将清液浓缩制成纤维素酶浓缩液或冻干制成纤维素酶粉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竹笋壳降解产物为诱导剂培养霉菌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竹笋壳干粉过40目筛,按重量比4:1将竹笋壳干粉和麸皮混和,再加入干物质重量2倍的自来水拌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竹笋壳降解产物为诱导剂培养霉菌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中接种量为发酵底料重量的5%,温度28±2℃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建国,魏兆军,胡飞,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